映山紅
小讀者一定聽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句詩吧,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宣城謝朓(tiǎo)樓餞別校書叔云》。說起李白和宣城,那真是很有緣了。李白一生曾經(jīng)七游宣城,那么宣城到底有什么吸引了李白呢?今天,我們就隨著李白的詩歌去看看宣城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李白一生好游歷,曾經(jīng)在詩里寫過“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見識過那么多名山的李白,為什么對敬亭山這么偏愛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座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為了避晉昭帝的諱,才改為“敬亭山”。如今,由于李白的“名人效應(yīng)”,這座山已經(jīng)成為“江南第一詩山”。
《獨坐敬亭山》
其實,敬亭山的海拔并不高,但是風(fēng)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宜人。好山配好水,敬亭山上有一眼泉水,名曰相思泉,又名皇姑泉。這里說的皇姑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相傳李白在玉真公主死后,悲痛欲絕,“皇姑為其聲情所感,遂引一清泉”(《皇姑泉記》),李白便以此泉水釀酒、烹茶。最為神奇的是,這眼泉水雖然很淺,但常季不竭,令人稱奇。好山好水,自然要有好茶。敬亭山是安徽省著名的產(chǎn)茶基地,所產(chǎn)的“敬亭綠雪”是安徽十大名茶之一,與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齊名。
皇姑泉
李白一生放縱不羈,至情至性,這樣的人一旦“追星”,那一定是相當(dāng)狂熱的,我們今天要說的李白的這個偶像就是謝脁。謝脁是南朝人,和李白隔著幾百年。但是李白卻是謝脁的忠實“迷弟”,連謝脁在宣城太守任上建的樓都不放過。我們前面說的《宣城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就是在這座樓上寫的。
謝脁樓
然而,作為迷弟,李白怎么可能只寫一首詩呢?于是,李白又寫了這首《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p>
謝脁樓歷史上曾被多次重修,我們今天去宣城,看到的謝脁樓就是重修過的,因此看上去少了幾分滄桑。但是,謝脁樓上掛滿了歷代文人留下的關(guān)于謝脁樓的詩文字畫,讓人深深感受到這座樓的文化魅力。登上謝脁樓,臨窗遠(yuǎn)眺,便是宣城的全景。臨風(fēng)懷古,別有一番風(fēng)味。
李白喜歡交朋友,而且他的朋友上至皇親國戚,下到販夫走卒,不一而足。比如我們熟知的《贈汪倫》,就是李白為答謝汪倫的送別之情,在宣城的桃花潭寫下的詩歌。
我們今天要說的人是紀(jì)叟。叟是老頭的意思,紀(jì)叟就是姓紀(jì)的老頭。這個人是宣城一個釀酒的老人,李白很喜歡他釀的酒。后來,紀(jì)叟去世了,李白就寫下了這首《哭紀(jì)叟》:“紀(jì)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p>
源遠(yuǎn)流長的宣酒文化
今天,這首詩被刻在宣酒文化博物館中,以此宣傳宣城悠久的酒文化。走進(jìn)宣酒文化博物館,里面除了陳列著各種酒具,還有釀酒的各個步驟展示以及與酒有關(guān)的故事、典故和詩文。其中,重點展示的就是李白與宣酒的關(guān)系。宣酒文化博物館旁邊就是釀酒廠,看著古代的酒具,聞著陣陣酒香,真要陶醉在宣城了。小讀者們現(xiàn)在還不能喝酒,等長大以后,不妨去宣城感受一下那里的酒文化。
小讀者們看到李白在宣城的足跡,是不是覺得這座城市更有魅力了呢?書到“玩”時方恨少,隨著書中的介紹去看看這個世界,你也許會收獲另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