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芳
【摘 要】自世界經濟實現(xiàn)全球一體化以來,教育的世界趨勢逐漸偏向于情感教育。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為例,淺談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利用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加強學生有意識的學習活動,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2
引言
情感教育是相對于認知教育而言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新課標下對學生的教育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態(tài)度層次;第二層是知識層次;第三層是技能層次。態(tài)度層次的教學目標既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自我情緒的調控能力,幫助學生對自我、環(huán)境及二者之間關系產生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情感教學便于教師了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基礎[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教育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交流、溝通教師可以更加的了解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變化并予以疏導和幫助,為分層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適當利用情感遷移,激發(fā)學生對學科興趣。情感教育可以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讓學生喜歡任課教師,從而愿意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進行學習。最后,有利于形成系統(tǒng)化的教學概念。初中《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當中涵蓋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精神素質、法制觀念以及社會責任感等諸多方面的教學內容[2]。因此,單純的采用“填鴨式”或者“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課程中長篇大論的理論知識感到厭倦。此時,可以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通過模擬或還原的方式,創(chuàng)建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讓教學變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二、把情感教育運用在《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由教學性質決定
《道德與法制》這門課程是初中階段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課程中涵蓋了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和社會與法制常識教育。在《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讓枯燥的課堂,生動起來,通過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由教學原則決定
素質教育下,新的課程目標決定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對素質教育缺乏全面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對《道德與法制》這一學科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不是主要的考試科目。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情感,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用實際成果改變人們的看法。
三、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利用情感教學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
首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白饚熤氐馈弊怨乓詠矶际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使得教師威嚴的形象深入人心,讓學生對教師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不敢直視,更有甚者“談師色變”[3]。當今社會提倡和諧和平等,因此,教師要摘下“威嚴的面具”,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多關心和鼓勵學生,經常和學生聊天,在聊天過程中了解學生,當學生出現(xiàn)某些方面的困惑或者是情緒波動時,予以及時的開導和紓解。
其次,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趣味叢生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加的放松,也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
例如:在課程“認識自我”的學習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只驕傲的青蛙的故事”。故事中一只驕傲的青蛙因為一只蜻蜓無意的一句“你真大呀”的夸獎而驕傲自滿,沒有認清自己,不自量力的和水牛比大小,結果自己鼓的撐破了肚皮死掉了。視頻播放完畢,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青蛙為什么會死?”學生一致回答,因為沒有自知之明。接下來可以通過播放一組公交車上的照片創(chuàng)建學生熟悉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出“一個人不僅要有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內在美”。最后讓學生列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情感教育的關鍵——以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
語言是一門藝術,運用得當可以打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程。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飽含深情,以簡單扼要的語言講授課本中的知識,更要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時俱進利用當下生活中的流行用語,把課本中的知識講“活”,讓學生從中聽出樂趣,從而喜歡《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
(三)以情感體驗為載體,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里面的概念既多又抽象,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去講解,然后要求同學死記硬背,對于學生來說課程的學習過程就比較枯燥乏味,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也違背了素質教育下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情感體驗為教學載體,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友誼的智慧”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朋友之間相處的短視頻,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朋友之間要如何相處。
四、結束語
終上所述,素質教育下《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遵紀守法的思想意識,成為未來社會合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52-53.
[2]李倩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情感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7,07:196-197.
[3]林素華.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