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對歷史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提升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應不斷的提升歷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與教學能力,以此來加快教師成長,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怎樣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應根據(jù)課堂教學實踐,做幾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1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當前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初中生所要學習的課程繁多,課業(yè)壓力較大。面對繁多的學習任務,往往會“厚此薄彼”,將主要精力放在“語數(shù)外”這些所謂的主課上,認為歷史課程僅僅是需要死記硬背,對和自身成長具有密切關系的歷史學習方法的了解、歷史思維的培訓以及歷史價值觀的認識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再者,初中歷史教師資源匱乏也是歷史教學面臨的問題之一,許多歷史教師一人需要承擔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工作量大,教學質(zhì)量難以保證。部分歷史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欠缺,加上學校忽視對歷史教師的培養(yǎng),這使得歷史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途徑變窄,影響著歷史教師的進取心和積極性。
2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教學思想觀念落后,方法傳統(tǒng)
教師的教學思想及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較大影響,如教師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變化,積極做出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會比較高,能夠較好地配合教師的各項教學工作。反之,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落后,教學思想十年如一日,則難以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結(jié)合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來看,其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在于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傳統(tǒng)。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所有工作都是圍繞這方面開展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長期忽視,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缺乏自主意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2.2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缺乏學習積極性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事情,在教學知識時,如果只有教師單方面努力,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不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那么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十分理想。初中歷史是基礎性課程,但由于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比較傳統(tǒng),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始終難以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同時,歷史所講述的都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在學習時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許多歷史事件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等,雖然這些都是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這些事件與他們的生活聯(lián)系不大,因此,學生難以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學習興趣比較低。
3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對策建議
3.1巧用故事,豐富歷史內(nèi)容
歷史就是一個個故事,試想一下,其實學生從小都是愛聽故事的,可是為什么,學生長大了上歷史課,卻不愿意聽歷史了呢?主要原因是歷史課堂教學中目標性太強,教師講課目的是讓學生記憶每一個關鍵點,學生帶著負擔上課,把精力都集中在記筆記、記要點,忽視了歷史的故事性。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歷史故事,幫助學生記憶歷史要素。例如,講到隋唐時期,教師就可以講一講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我們常常說“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那么有誰知道,程咬金是哪個朝代的,他又做了哪些事情?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程咬金的故事。然后,通過講述程咬金的故事,讓學生加深時間點和歷史事件的記憶,使學生每次一想到這個時期,就可以通過這些故事串聯(lián)起來,提升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2情景教學,將學生感情帶入課堂
歷史是過去的事情,是別人的事情,如果缺少感情的融入,很難體會到基于一定背景之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帶入歷史學習中,這樣既可以體會到過去歷史發(fā)生的情景,又可以深化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設計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這幾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革命英烈紀念碑,讓學生聽一聽博物館的講解,在莊嚴的氛圍中,自己的感情也會被帶動起來。課堂上,教師可以問一問學生參觀后的感受,每個學生踴躍發(fā)言,說出自己參觀英烈紀念館的感受,烘托出“同仇敵愾”的氛圍,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愛國主義觀念,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
3.3基于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動態(tài)歷史情境
首先,就教師本身而言,教學的過程中應極力避免照本宣科,而是應基于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個性化的教學行為和教學魅力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帶動學生情緒。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中不看教科書內(nèi)容,依然能夠娓娓道來的教師充滿敬意,并注意力高度集中。這類教師已經(jīng)超越了教科書本身,將歷史課堂教學變得如同說書般精彩。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教師憑借自身專業(yè)能力和優(yōu)勢,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傾聽歷史故事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全神貫注。其次,現(xiàn)代教學中,信息化設備已基本普及,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五官感知?!皻v史知識都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如果教師直接通過講解的方式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很難使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當中”。如果教師能夠?qū)⑦@些歷史事件以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便能直觀地感受歷史,使學生能夠?qū)滩膬?nèi)容形成更加立體的認識,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對于大部分歷史事件,互聯(lián)網(wǎng)空間都有相關的音視頻資源,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就要收集和整理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素材,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播放展示。例如,在教學中國古代史“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這一單元時,可以播放《大秦帝國》等影視劇的片段,創(chuàng)設該歷史時期的時空情境。這種動態(tài)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能夠置身情境中,進而產(chǎn)生對該時期歷史知識學習的極大興趣,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不言而喻。
3.4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各種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這樣一來,教學工作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遷移學習法等,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活動課《文成公主入藏》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讓班上的學生充當臨時演員,表演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在正式表演之前,學生需要對人物進行揣摩并閱讀大量資料,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升了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再如,在學習《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時,通過影視作品及教師的講解,學生雖然對于科舉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但是由于科舉制與學生今天的生活聯(lián)系并不密切,學生在學習時要真正理解其創(chuàng)立意義和內(nèi)涵仍存在一定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應用遷移教學法,將學生在語文學科中所學的《范進中舉》《孔乙己》等課文遷移至歷史課堂上,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科舉制對于讀書人及社會的影響不亞于今天的高考,進而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結(jié)語:初中歷史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一門重要學科,這門課程打開了學生歷史學習的大門,對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促進學生多學科全面發(fā)展,歷史學科的教學任重道遠。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針對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研究改進應對措施,逐漸轉(zhuǎn)變以教師為教學中心的傳統(tǒng)模式,發(fā)揮教師、學生“雙主體”的作用,并建立起全新的歷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詹海燕.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5):217-218.
[2]戴順蘭.巧用情境教學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147-148.
[3]吳雙嬌.淺談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