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萌 楊智飛 程新剛
摘 要: 通過對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中智慧數據和智慧服務的涵義本質、來源分類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等進行深入剖析,并對智慧數據驅動圖書館理念提升、環(huán)境優(yōu)化以及平臺建設等智慧服務體系進行較為詳實的分析,進一步闡明了圖書館開展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化研究的重要性。
關鍵詞: 智慧圖書館;智慧數據;智慧服務;數據化;智能化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fā)展,海量的數據逐步通過“智慧化”加工后,成為了“聰明的、且有可用價值的信息和知識”。人工智能時代的大數據研究發(fā)展為我們將數據變?yōu)橛袃r值信息提供了可能,通過用新技術對原始累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將其變?yōu)橹R并演化為智慧,為圖書館決策、管理、服務提供可靠依據。
1 圖書館進行數據、服務智慧化研究的意義
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中心和文化知識交流場所,本身就擁有海量數據資源。圖書館應積極開發(fā)和運用大數據模式和思維,通過對無序非結構數據進行智慧化加工整合,從而產生可使機器分析并能采取行動的數據,成為有價值的智慧數據。大數據時代,智慧數據的研究和建設不僅能有效促進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智慧化,也必將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新興核心工作內容。
2 智慧數據的含義及本質
智慧數據就是通過對基礎源數據進行有效組織和提取,利用技術系統(tǒng),使數據更加智能地匹配需求,結合知識主體已有的知識,更加科學地做出決策和行為。
智慧時代的智慧數據本質在于以大數據為基本原力,以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為方法,以用戶為中心,建立實時的用戶數據,實現(xiàn)數據和決策的正循環(huán),驅動智能系統(tǒng)工廠化和用戶體驗提升,進而提升綜合效能。
3 圖書館智慧數據的來源及類型
圖書館作為信息數據知識服務的綜合體,數據來源廣泛。如讀者方面:讀者身份信息、圖書借閱量、借閱偏好、數字資源應用記錄等。圖書館方面:館藏文獻資源量、借閱量、下載量、服務數據、耗損率、評估數據、培訓教育等。
數據類型可分為:結構型和非結構型、數字化與非數字化等。結構化數據包括文獻數據庫、注冊元數據、知識組織系統(tǒng)等;數字化和非數字化有文檔及編碼協(xié)議、文獻原始信息、媒介形式等。
4 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概念和特征
圖書館智慧服務就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物聯(lián)網平臺,融合智能服務管理設施設備等因素來提升增強圖書館服務系統(tǒng)的主動性、準確度、先知力;服務平臺多樣化,服務內容多為廣泛的智慧服務,服務主體表現(xiàn)為用戶主動參與到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中,形成館員與用戶協(xié)同發(fā)展的圖書館智慧服務循環(huán)體系。
圖書館智慧服務主要特征:服務智能化、服務知識化和服務人性化。
(1)服務手段智能化。在智能物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以智能化設備為手段,實現(xiàn)書書相聯(lián)、書人相聯(lián),人工智能技術嵌入和滲透到圖書館管理服務的頻RFID圖書借還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助借還、3D精準定位、智能盤點等功能。
(2)服務內容知識化。圖書館智慧服務是以知識傳播為主的服務活動,智慧服務具有學科體系的知識創(chuàng)新性。通過對原始知識進行搜尋整理、分析和重組,形成實用知識,可以支持讀者應用知識與創(chuàng)新知識。
(3)服務理念人性化。圖書館要激發(fā)讀者智慧,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徹底打破資源的載體限制,通過沙龍、多媒體教學、成品展現(xiàn)等方式將圖書館提供的平面化信息立體化、多元化,真正服務于產學研。
5 智慧數據與智慧服務
圖書館要廣泛研究和應用數據給我?guī)淼淖兓ㄟ^對智慧數據的分析,促進智慧服務更加深入。一方面,圖書館通過對讀者服務全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后,能更為精準高效進行對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采購合理配置,盤活閑置,全系統(tǒng)整合調用,使其發(fā)揮最大效能。另一方面,圖書館數據是一個動態(tài)生長數據體系,在其運轉期間能產生大量數據,又不斷的豐富著數據的內容;智慧數據與服務二者的關系既相輔相成,又互為你我。
6 智慧數據驅動智慧服務體系深化
6.1 理念提升
智慧時代,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圖書館內部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和變革。這就需要圖書館積極引入“互聯(lián)網+”、智能化和智慧化等新思維,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制定科學高效且具人文化的制度治理體系,構建智慧數據信息資源拓展和服務創(chuàng)新項目,盡快實現(xiàn)圖書館從資源服務到數據服務、從知識服務到智慧服務的發(fā)展。
6.2 優(yōu)化環(huán)境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大數據技術的嵌入對圖書館建設賦予了更多的智能化內涵。通過改建與擴建,圖書館內外部環(huán)境得以改善提升。在優(yōu)化館舍建設上,圖書館要充分考慮讀者各種需求,譬如從館藏布局、設備配置、消防安全、文化環(huán)境等方面考慮智慧化內容與設計原則,提供智能、便利、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對讀者網絡環(huán)境數據的挖掘分析,及時為讀者提供正規(guī)、良好的網絡閱讀環(huán)境,避免負面網絡環(huán)境的干擾。
6.3 平臺建設
圖書館需要建立大數據應用平臺,來提高圖書館的數據資源管理水平和精準服務能力,實現(xiàn)決策模式從傳統(tǒng)經驗到以智慧數據為主要依據的模式轉型。在大數據平臺上,圖書館可依據所采集的讀者數據信息,對海量原始數據進行智能抓取和關鍵詞抽取分析,來提高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能力。譬如圖書館可通過讀者的借閱信息、入館行為、搜索痕跡來分析讀者閱讀喜好和興趣趨向,針對性向讀者推薦感興趣的知識和信息。
7 結語
隨著數據化、智能化在圖書館的滲透融合和發(fā)展,這對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面對海量數據,需要圖書館提取轉化為有用的信息與知識,才能為其提供精確化的決策參考,為廣大用戶提供優(yōu)質、公開、高效的信息服務。智慧的信息服務不止?jié)M足于“人找信息”,更要實現(xiàn)“信息找人”。構建基于智慧數據驅動的智慧圖書館服務體系已迫在眉睫,這必將使圖書館變得更加“聰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