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郊
摘 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全面推進,中國與各個國家之間開展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多個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教育領域要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與時俱進,將多元文化理念滲透進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傳播多元文化交流溝通的新理念,幫助孩子們拓展視野,開拓思維,從樂曲當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研究
引言: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達形式,能夠傳播各種情感和文化,能夠成為孩子們理解認識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在該學科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重視向同學們傳遞尊重理解和感受其它文化的理念,培養(yǎng)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錄,增強對不同文化的認同感。教育領域要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將多元文化理念滲透進小學該學科教學當中,傳播多元文化交流溝通、互相借鑒的新理念,增強國際意識,擴大知識面,在課程中學習到更加豐富的知識。
一、我國小學在該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一)課程安排方面
目前,仍有一些學校的音樂學科教學僅僅停留在教學生唱歌的層面,教授的樂理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同學們對于該學科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們具備一定的樂理基礎,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素養(yǎng),掌握最基本的樂理知識,涉及創(chuàng)作、演唱等多個方面。各小學應該豐富音樂課教學內容,增加在這門課程上的投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對于該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1]。
(二)教材內容方面
教材內容較為單一,主要以中國樂曲和少部分西方樂曲為主,不能體現(xiàn)多元文化內容。教材編寫者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融入具有民族特色和多元文化的內容,精心挑選適合小學生欣賞學習的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經典作品。
(三)教學方式方面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授課教師需要具備足夠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為同學們講解各種文化在樂曲中的詮釋,因此,教師必須進行多方面涉獵,做好充足的準備,指導孩子們建立多元文化音樂體系。在教學方式方面,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過去的帶領孩子們唱歌的簡單內容,而應該以豐富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去主動感受樂曲的魅力,體會歌曲傳達出的感情與內涵。
二、多元文化在音樂教育當中的應用
(一)樹立多元文化教育觀念
教師需要幫助孩子們建立對于音樂與文化間關系的正確觀念,讓孩子們意識到音樂是文化的重要表達和傳播載體,而只是密切相關的。對于文化的范圍也要加以說明,中國歌曲是包括少數(shù)民族樂曲在內的所有歌曲,外國音樂并不僅限制于歐洲樂曲,音樂的表達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在學習一些歌曲作品時,教師需要為孩子們講解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感情基調,讓孩子們在欣賞學習作品的同時,對其他文化有所了解,感受多元文化。
(二)堅持發(fā)揚本土文化
在培養(yǎng)同學們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于本國音樂文化的教學。同學們既要擁有文化自信,熱愛中華有些傳統(tǒng)文化,又要有全球意識。學習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樂曲,能夠讓同學們深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培養(yǎng)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于中國優(yōu)秀樂曲精品的解讀教學,進行傳統(tǒng)文化傳播和繼承教學。
本土音樂教學可以包括的內容有很多,民間音樂、地方戲曲等都包含在內,比如,可以讓學生們欣賞越劇、昆劇等戲曲作品,欣賞以《二泉映月》、《良宵》為代表的無錫樂曲。老師可以以具有趣味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比如,請同學們進行音樂劇的情景再現(xiàn),能夠加深同學們對于樂曲情境的理解程度,增強本土文化情懷,培養(yǎng)其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熱愛[2]。
(三)感受欣賞世界音樂
一些學生對于世界樂曲的概念具有局限性,認為世界樂曲就是指歐美樂曲,老師有必要進行概念更正,世界樂曲是包含全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的全部音樂,而歐美音樂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盡管受到教學時長和資源的限制,課堂無法涵蓋所有類型的曲子,但老師要盡量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視頻、音頻的方式為大家展示,舉例說明各種文化樂曲,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各個國家、地區(qū)、民族的本土風貌和文化,培養(yǎng)全球化意識。
三、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
(一)組織情境中的音樂實踐
情境教學指的是在課堂上體現(xiàn)教學情境,使學習者感同身受,產生情感共鳴,能夠很好地加深學習者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進行《保衛(wèi)黃河》這一課的學習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該作品的改變,進行情景再現(xiàn),在這其中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表演能力、場景演繹能力,提升審美能力,增強愛國情懷。
(二)尊重學生的音樂文化體驗
由于先天條件和后天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個體對于同一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總會有偏差。在音樂方面,審美素養(yǎng)、成長背景、文化知識積累、情感經歷等影響著個人對其的感受。小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速度參差不齊,有時候很難達到老師要求的水平。老師要尊重每位同學的對于樂曲的不同感受體驗,客觀評價歌曲作品,為學生細心講解,正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音樂觀和文化觀[3]。
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今世界背景下,各種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是相互連通的,文化也是一樣。尊重理解文化差異、理性對待不同文化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一項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小學在該學科的教學應當體現(xiàn)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正確看待各種文化的態(tài)度,在學生擁有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擴大知識面,開拓眼界,廣泛接觸各類樂曲作品,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音樂基本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萌.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徐勤波.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3]劉婧.基于新課標的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思維轉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