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大學英語教學已不局限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和簡單的語言溝通技能,而是更多的考慮到學生畢業(yè)之后的英語學習發(fā)展,致力于讓英語成為他們提升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的有效工具。當下,以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探索已經成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教育能力;培養(yǎng)策略
筆者認為,大學生即將步入大學或是面臨出國深造,沒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萬萬不行的,因此,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將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人本教學”理念下,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本著為學生發(fā)展考慮的教學態(tài)度,全面系統(tǒng)的進行教學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教育能力。
那么,大學教師培養(yǎng)自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的必要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又如何以跨文化教育能力為導向優(yōu)化大學英語教學策略呢?本文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具體如下。
一、大學教師培養(yǎng)自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和理解能力
步入大學或出國深造之后,學生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學會和他們交流談話,學會從他們的談話中捕捉關鍵信息,學會通過談話推銷自己并了解他人,是大學生在新環(huán)境中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基礎和前提。尤其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使用頻率有時會超過漢語,所以通過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能夠幫助大學生提升自己的英語語言交流和理解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言文化傳播能力
對大學生來說,在校期間會接觸大量的漢語言文化。如果學生畢業(yè)以后出國深造,或是與外國友人交談交流時,就需要承擔傳播漢語言文化的責任。因此,能夠用英語正確解析我國的漢語言文化,讓外國友人更加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特點,已經成為大學生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所以通過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有機結合,會大幅度的提升學生的文化貫通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英美文化體悟能力
大學生以后不管要到不同的學校去上學,都需要用到英語,而且在國外學校中,主流的是當然是英美文化,如何正確的理解這些校園文化是大學生融入環(huán)境的根基所在,所以所以通過培養(yǎng)大學教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英語文化體悟能力,能夠理解并接受外國文化中的積極內容。
二、大學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以語言交流培訓為主
跨文化交流,首先要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中國的流行范圍很廣,大學生很容易碰到需要用英語交流的場合,這時候,熟練流利的英語表達交流必不可少,所以,大學教師也要以語言交流培訓為主夯實自己的語言交流能力。日常教學中多和外國人交流對話,通過持續(xù)性的互動交流讓自己多說多練,尤其要加強對英文語言交流技巧的研究,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
(二)以教育為本,制定科學的跨文化教育策略
跨文化教育能力還是應落實到“教育”二字,即大學教師應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教育者,從教育者的角度制定科學的跨文化教育策略。
客觀來說,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為了適應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教師必須要以以學生能力為標準因材施教。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教師需以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聽、說、讀、寫等能力)為教學核心,通過構建“全英語式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廣泛而深入的接觸英語語言文化,在提升其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以中外文化交流為核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而且在現(xiàn)代社會中,與英語文化在某些方面產生了“價值趨同”,因此,教師在學習英語文化時也應當進行傳統(tǒng)文化學習,以中外文化交流為核心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教師可以以文言文翻譯標準“信、達、雅”要求翻譯英語句子,比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可以直譯為“一石二鳥”,還可譯作“一舉兩得”“一箭雙雕”,如此,既可以讓自己理解中美文化的共通之處,還能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進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夯實自己的中外文化交流能力。同時,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努力鉆研和學習英美文化的特點,不要局限于語言方面,還要拓展西方社交禮儀、職業(yè)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從而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加全面、務實的英語文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步入大學或出國深造,需要利用英語進行語言交流并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所以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以語言交流培訓為主,以學生能力為標準因材施教,以中外文化交流為核心培養(yǎng)自己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只有做到上述幾點,大學英語教學作用和價值才能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翠波, 牛潔珍. 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跨文化教育[J]. 海外英語, 2013(02):77-78.
[2]申婷. 大學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的局限性及對策[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2(7):168-169.
[3]涂東瓊[1], 朱秀珍[1]. 大學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06(4).
作者簡介:盧鏡囡(1983- ), 女,漢族,籍貫:重慶人,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職稱: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主要英語國家社會文化。
基金項目:2017年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外語專項項目《全球化視野下大學英語課程復合模式與大學英語教師復合能力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2017WYZX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