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
摘 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能夠較為直觀、形象地串聯(lián)起歷史與社會學科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復習課為例,論述了思維導圖在歷史與社會學科中地理部分的研究和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地理復習課;思維整合;應用探究
一、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由英國知名教育學家Tony Buzan提出并創(chuàng)立。與傳統(tǒng)筆記相比,它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思維不斷發(fā)散,便于記憶和添加相對應的內容,無限可能地儲藏知識點。
二、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運用
1.復習準備階段
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是一門綜合類學科,學科信息量大、難度高是學生面臨的一大難題。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教師可以讓學生參照教材目錄中的章節(jié)或者根據(jù)自己的已學知識先來試著繪制思維導圖,看看自己有哪些遺漏點。
2.課堂繪制階段
在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而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舉個例子,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回答方式,循序漸進,一起完成思維導圖。這一過程,就是在幫助學生構建整個知識系統(tǒng)。
(1)教師拋出關鍵問題,形成思維發(fā)散過程
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復習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拋出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對問題的回答來梳理和整合知識結構。這個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回憶和補充已學知識,查漏補缺,完善思維導圖。
(2)師生初步成果展示,將思考變?yōu)閳D示
教師提問:認識一個區(qū)域的四步驟是什么?(核心問題)那我們應該如何繪制?
學生活動:根據(jù)回答來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
教師的提問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思維導圖逐漸呈現(xiàn)完整,補充學生欠缺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增加視覺效果。
(3)學生自我改進階段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且有個性的,他們的思維方式、綜合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師不需要給學生提供既定的模板,盡量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繪制,然后在原有的思維導圖上進行補充和修改。
(4)學生成果展示
教師可以選擇幾個有特色的思維導圖來展示。其他學生可以對該思維導圖進行提問、質疑,或提出改進意見。例如,學生利用水作為思維導圖的枝干,串聯(lián)起這一課的整體知識,美觀且具有創(chuàng)新性。
(5)補充修改
頭腦風暴結束后,我們可以在原有的思維導圖上進行修改,爭取能夠形成最佳作品。
(6)課后拓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補充拓展有關自己家鄉(xiāng)的思維導圖部分,全班分享展示。
三、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優(yōu)勢
(一)對于教師來說
(1)嘗試新的思維方式,提高備課效率
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歸根結底就是思維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因此,它可以幫助教師在原先的教案上進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備課效率。同時,它也可以幫助教師構建復習課中知識點的主干,建立起緊密的邏輯關系,理清教師的備課思路,大大節(jié)省了準備教學設計的時間。
(2)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思維導圖是一個師生相互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教師檢驗學生復習程度的好幫手。在地理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個人學生建構的思維導圖來查看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從中找出學生的邏輯或概念錯誤問題。
(二)對于學生的來說
(1)便于記憶,提高效率。
傳統(tǒng)的筆記容量大,內容多,形式枯燥。思維導圖不但形式多樣,色彩豐富,而且圖文兼?zhèn)洌P鍵是字數(shù)少,學生容易掌握和記憶。最重要的是,它用于記錄的都是關鍵詞或者是概念,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強,便于學生理解,縮短了復習時間,提高了復習效率。
(2)激發(fā)興趣,拓展能力
思維導圖可以由本人自己繪制完成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完成。小組合作的思維導圖可以讓每一位成員都參與其中,群策群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界限,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豪感。
(3)活題活用,學會分析
思維導圖的形式構造就像是一棵參天大樹,學科的知識點就像是樹枝,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斷發(fā)散的過程。這樣,任何一個知識點的遺漏都會被思維導圖中的枝丫所喚醒,看似不著邊際的知識點之間也會有相關性和相對應的邏輯性。
例題1:請你結合書本以及所學知識,分析太湖流域能成為“魚米之鄉(xiāng)”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這就是典型題,考察的是學生的審題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抓住“自然原因”這個關鍵詞。教師不用急著給出答案,或者叫學生來回答問題,反而要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將問題的答案進行匯總和編輯,使思維導圖達到進一步的完善。
例題2:請您根據(jù)書本知識,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展現(xiàn)太湖流域小城鎮(zhèn)演變過程。
這是通過思維導圖來解題的另一種的情形。繪制演變過程其實就是模仿歷史年代尺,根據(jù)書本知識,來展現(xiàn)太湖流域小城鎮(zhèn)發(fā)展歷程。
四、思維導圖的應用問題
(一)對復習內容進行篩選
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用思維導圖。有些知識點只是單純的理論和課本規(guī)律,只需要識記,并不具有一定的發(fā)散性,若仍然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工具來復習,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還會讓學生形成心理上的負擔。這種為了運用而去運用,是不提倡的。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運用思維導圖,讓思維到導圖用在點上。
(二)根據(jù)學情來應用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用思維導圖。學生思維方式和整體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使用思維導圖的效果。教師應該學會判斷、觀察學生的整體情況,綜合考慮是否有必要運用思維導圖。
(三)對教師自身水平的要求
思維導圖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水平有要求,對教師的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也有更高水平的要求。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專業(yè)能力,在運用思維導圖時也要合乎教學實際,才可以使其發(fā)揮最大效益。
五、總結
思維導圖為歷史與社會復習課帶來了嶄新的活力,為教學打開了新的創(chuàng)造思路,同時也能放射性地展現(xiàn)出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的歸納能力。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復習課中選取課本內容的關鍵詞,進行樹干式發(fā)散建構,協(xié)助學生吸收和應用重要知識,提高復習效率,這也是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然而,這并不能說思維導圖就能夠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教學工具都有其優(yōu)缺點,我們應該不斷探索及改進。
參考文獻
[1]張鵬生著.思維導圖在學習中的應用[M].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16
[2]劉超群.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讀天下2019
[3]鄧朝武.林青平.廖燕妮.思維導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育(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