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喜
摘 要: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能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意義,闡述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推動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重要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源于生活。以綜合素質教育為前提,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對外界形成正確認知,學生還可以通過數學知識點來解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以往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無法將數學知識點與日常實際生活相結合,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在小學生在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提升數學學習成績,小學數學教師應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將抽象的知識點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使數學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呢?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做出以下分析。
一、生活化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基本概述及重要意義
1.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當中的基本內容
生活教學逐漸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日常積累,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給予他們一個開放的學習天地,使學生自主通過生活理解到數學教材的內容,認識到數學文化的基本內涵,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主動地構建出生活化的數學體系,從生活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2.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當中的重要意義
生活化教學手段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減少他們學習的畏難心理障礙,促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生活化教學手段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他們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的內容,真正體會到數學文化真實的背景。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具體措施
1.注重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力,提升學生的聽課能力
學生成績的好壞不僅與他們本身有著密切的聯系,更與老師授課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教師應當注重自身在課堂上的引導力,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充分挖掘知識內容的特點,展現出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于教師課堂講解上面,關注到生活實際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自主思考課本上的內容,踴躍地發(fā)表自己對數學內容的看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聽課能力,強化他們的數學意識,增強他們對數學生活的感知能力。例如,在《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自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校園環(huán)境位置探索當中,引領學生走入到校園生活當中,使學生明確每一個建筑的位置,了解到建筑物之間的相互方向,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
2.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夯實他們知識基礎的基本途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材中的內容改編為生活實例問題,使學生通過實例問題掌握到每一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結合生活實際以問答的方式了解到知識的具體內容,明確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例如,在《打電話》這一課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將打電話的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消息傳遞的方式包括哪些?”“怎樣提高電話消息的傳送效率?”“怎樣縮短電話消息的傳遞時間?”讓學生通過以上問題將分數的加減應用到生活實際當中,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實際當中的應用。
3.創(chuàng)設出分層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基本能力,針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形成了差異性較大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創(chuàng)設出分層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優(yōu)、中、差”三個主要的等級,將教材中的知識延伸到生活實際當中,分出不等難度等級的知識內容,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不同等級的教材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對教材內容充滿親切感,積極了解不同難度的數學生活知識,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夯實學生的基礎,促使他們深層次地了解數學內容。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將生活實際內容融入教材知識當中,形成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生活認識到更多的多邊形,明確多邊形的具體含義。學習較差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到一種基本的多變形面積的求解方法;學習較為中等的學生積極追隨教師的步伐掌握到多種多邊形的求解方法;而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多邊形求解方法,自主創(chuàng)新出新型的解決方法,真正地應用現實生活情況去解決問題。
4.預留生活化教學作業(yè),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上預留出一定的時間,提供給學生在課上完成課內作業(yè),做到精講精練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預留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下積極發(fā)現生活中與教材知識相對應的內容,自主探究出生活實際與每一章節(jié)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掌握到數學知識的精髓,利用生活體驗到數學內容的本質內涵,感受到數學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三、結束語
生活化教學手段可以轉變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形式,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形式,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專注于課堂教學當中,創(chuàng)建出問題情境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分層教學,進而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楊天學.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7(04):116-117.
[2]劉昌泰.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175-176.
[3]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4]吳信鈺.小學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