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
摘 要 本文對20世紀30年代以后會計學資產計價的歷史進行了梳理,對從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資產計價及其社會背景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 資產計價 歷史發(fā)展 變化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30年代,會計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更多的人認識到盈利能力比資產在物質上的價值更為重要。但此時的穩(wěn)健主義原則仍是一般性法則,由于經濟危機、物價下跌、公司壽命不確定、股份常常易手等原因,要求提供公司的數據應盡可能公正和客觀。
1 20世紀30年代資產計價
這一時期,會計界正在進行系統(tǒng)整理會計理論、尋求標準化的最初嘗試,強調的是會計數據的客觀公正、一致和可比。
因此,產生于實際交易、操作方便、易于驗證的歷史成本得到了權威部門的極大認可,很多會計學家如利特爾頓、哈特菲爾德、科勒桑托斯、穆爾等也表示竭力支持。美國會計學會1936年、1946年(以及1948年)的公報中都贊同按歷史成本進行資產計價,強調“會計從本質上講不是一個計價的過程,而是歷史成本和收入在當期和以后的會計期間進行分配的過程”。雖然這個時期的通貨膨脹并不厲害,但已經有一些會計學家開始關注穩(wěn)定幣值會計,如亨利斯威尼、肯尼恩麥克尼爾都開始探討重置成本,不過這些研究直到二戰(zhàn)后才為人們所熟悉。
2 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的資產計價
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后,新一輪的通貨膨脹開始。企業(yè)按歷史成本計提的折舊,已完全不足以彌補固定資產報廢時的重置成本,大幅度的通貨膨脹損害了股東們的權益,助長了秘密準備金的設置。在這一背景下,30年代并未引起充分認識的物價變動會計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起初,會計權威機構和實務界雖然仍支持歷史成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嚴峻的現(xiàn)實卻使變更歷史成本會計的呼聲越來越高。相當多的會計學家在努力尋找著能夠替代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和新的計價方法。
3 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資產計價
這一時期有兩件事對資產計價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一是源自70年代初、中期的“石油危機”,引發(fā)了遍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停滯膨脹”;二是1971年8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導致了利率和匯率頻繁而劇烈的波動。1976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fā)布第190號ASR,要求一些大的注冊公司應在年度報告中按規(guī)定的格式揭示重置成本資料,從而表示了對重置成本的認可;在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于1980年正式發(fā)布第16號“標準會計慣例”公告(SSAPNo16),要求所有注冊企業(yè)必須在財務報表上同時列示按現(xiàn)行成本表述的資料。
4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資產計價
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貨膨脹雖然暫告平息,但是科技和金融浪潮又開始威脅資產計價概念和模式。20世紀80年代,全球金融創(chuàng)新浪潮就已開始,衍生金融工具產生較晚,人們對其概念界定尚無統(tǒng)一的看法,但其品種繁多且不斷組合變化,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破壞力?;诮洕h(huán)境的變化,資產計價從80年代以來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對價值計量的關鍵——現(xiàn)值技術的每個細節(jié)及計量結果的可靠性進行了持久深入的研究。
人們發(fā)現(xiàn),由于現(xiàn)值相對更難計量,所以純粹的現(xiàn)值會計模式難以存在,而現(xiàn)行成本、現(xiàn)行市價和短期的可變現(xiàn)凈值(這時折現(xiàn)的影響不重要)可以是現(xiàn)值的良好替代,因此,首選它們,僅當不存在同樣或類似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上的市價時才用現(xiàn)值,這些可替代現(xiàn)值的計量屬性及現(xiàn)值本身就統(tǒng)稱為“公允價值”。在系統(tǒng)修正概念框架之前,為滿足實務中的迫切需要,各國和IASC自80年代末以來,已頒布了越來越多的采用現(xiàn)值和公允價值的會計準則。據統(tǒng)計,越是新近準則,采用的比例越大。實踐和理論都表明,傳統(tǒng)財務報表內外的很多交易、事項和情況都有必要和可能運用公允價值計量。
參考文獻
[1] 吳水澎.會計理論[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2] 陳良華.會計理論[M].科學出版社,2009.
[3] 閻德玉.會計理論比較與評價[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謝志華,曾心.論資產負債觀在新會計準則中的運用與思考[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5] 張多蕾,王治.資產計價計量基礎的歷史發(fā)展研究[J].財稅審計,2011(04).
[6] 任世馳.資產計價基礎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2.
[7] 錢健.會計權益理論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2.
[8] 杜興強,章永奎.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