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琪
摘? ?要:教師可遵循記憶規(guī)律探索出系統(tǒng)且行之有效的思維導圖背誦方法,如整篇文本覆蓋式背誦法、詞語聯(lián)綴法和空間順序法、情節(jié)聯(lián)綴法等,以激發(fā)學生能動地參與思維記憶活動,逐步建構起共同的或個性化的記憶圖式,提升背誦效率。
關鍵詞:背誦;思維導圖;教學方法
人的認知發(fā)展存在一個由外而內(nèi)的內(nèi)化過程,這需要通過一定量的重復、變式訓練并達到熟練才能實現(xiàn),這是皮亞杰、列昂杰夫和加里培林等人在他們研究中反復提及的。[1]在筆者看來,這一研究成果適用于古詩文的學習與積累。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規(guī)定,高中階段學生要背誦的古詩文名篇多達72篇。這些作品兼具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表達非常嚴密,故可把傳統(tǒng)文化中經(jīng)典卓越的思維方式復制到個體中來,以思維導讀促進背誦。而“書讀百遍”就是復制過程,也是作品精神對人的素養(yǎng)培育的過程。[2]重復、變式訓練要達到熟練不在于單純反復識記,而在于巧妙設計背誦抽象知識的策略。教師可以遵循記憶規(guī)律探索出系統(tǒng)且行之有效的思維導圖背誦方法,激發(fā)學生能動地參與思維記憶活動,逐步建構起共同的或個性化的記憶圖式,以提升背誦效率。
覆蓋式背誦法是最基礎的文本背誦法。它建立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之上,具體操作如圖1所示。
所謂背誦逐層推進,指的是“梳理文意—按段落逐段背誦—每段分層并逐層背誦—每層逐句背誦——背出上句后背下句或背出下句后合背上下句”這一過程。此法循序漸進,逐層覆蓋,可以使背誦更加快速、牢固。
所謂背誦分組,指的是給學生分定6人左右的小組,組員在組長處背誦,組長在課代表處背誦,課代表在教師處背誦。
所謂把握背誦進度,指的是課代表在教師設計的背誦進程統(tǒng)計表中隨時更新每個學生的背誦進度,教師要來回巡視學生的背誦情況,仔細觀察,隨時公布、表揚最快完成背誦的學生,私下提醒并指導進度較慢的學生,幫助其建立背誦的信心。
所謂營造背誦氛圍,指的是教師預估掌握背誦需要的時間,布置限定時間的具體背誦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使他們在無形的競爭中獲取成就感并完成背誦任務。
所謂注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就學習能力較弱無法完成規(guī)定任務的學生而言的。對這些學生,教師在課后可繼續(xù)追蹤,并針對其最近發(fā)展區(qū)作更加具體的指導。
在遭遇無數(shù)次背誦遺忘的挫敗前,預先可應用思維導圖以“摸”清文段寫作脈絡,那就在背誦上如虎添翼了。關鍵詞和線條能夠引導思維方向,有助于個體展開對內(nèi)容的聯(lián)想和回憶,尤其是面對篇幅較長的文本。例如老子《逍遙游》中常常出現(xiàn)的學生易混淆的兩個片段的背誦。
【第一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第六段】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這里,背誦的難度在第六段,因與第一段極為相似,故極易混淆。這一段的關鍵詞有:冥?!恤~—其廣—名為鯤—鳥—名為鵬—背—翼—摶扶搖羊角—絕—負—圖南—適南冥。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組詞語的語義體現(xiàn)出一種邏輯性,所以可以按身體部位所列空間順序記憶:
冥海有條魚,廣得不知道有多大,名字叫鯤,變成鳥后,名字改叫鵬了,鳥的核心在頭部,由頭向下到背部,由背部伸展至兩翼,兩翼是用來鼓動飛翔的,因此開始“摶扶搖羊角”一直向上飛,穿過云氣后,背負青天,然后開始向南飛,直到南冥。
其實,很多記憶方法是有交叉的,比如這幾句就同時包含了詞語聯(lián)綴、空間記憶和情節(jié)記憶三種方法。下面這幅生動形象、思路清晰的思維導圖(圖2)可以幫助學生瞬間看清句子之間的銜接串聯(lián)點,并迅速掌握背誦要點。這種有意識記既快又準還記得牢固,也不會再與第一段混淆了。
《離騷》是學生背誦的難點,教師在教學時應指導學生運用多種背誦方法,如文本的前10句可以采用情節(jié)聯(lián)綴法。文本如下: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视[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這段文字的內(nèi)在邏輯如下:介紹最早的遠祖—介紹父親—介紹“我”出生的時間—講述父親思量“我”出生的時節(jié)—起名為正則字為靈均—介紹“我”的內(nèi)美才能。熟練誦讀后,學生畫出如圖3所示的思維導圖以幫助背誦。
背誦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理解記憶法、化整為零法、形象背誦法、結構記憶法、頂真銜接法等,而思維導圖法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種。在教學中,教師如能運用思維導圖法引導學生扎實背誦,于誦讀中潛思體味,不僅能提高背誦效率,一改學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而且能讓學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體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1]陳佑清,曹陽.能動參與文化性活動: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本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12):80-87.
[2]彭燁.背誦就是復制思維方式[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