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鋒
摘? 要: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chuàng)立的教育思想和模式。這種思想和方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生本模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智能,應用各種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甚至“把三尺講臺”讓給學生,使其進行實踐和展示,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本模式;教學策略
傳統(tǒng)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主要由老師在講臺講授有關知識內(nèi)容,學生被動坐在座位聽講。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能明確課程知識點,也不會獲得更高的學習成績,更不能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所以,老師要改變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把三尺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1、放手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實施生本模式教學,要求課堂環(huán)境民主、和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學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方式,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學生和老師一起對教材進行深入開發(fā)和挖掘,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并由學生自己回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學習《公平正義的守護》前,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以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和學習核心,進行調(diào)查、收集資料,并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分別到講臺前分享。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列舉了不同案例對公平正義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對相應案例實施評價,進而深入感悟正義思想。同時,根據(jù)每個小組的不同問題及觀點實施討論,有效明確正義的維護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同時需要司法守護。不同小組的學生提出了不同觀點,使學生明白不能對他人歧視,要有正義感。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紛紛提出要應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對待不公平事件和現(xiàn)象,通過討論分析,明確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追求正義和公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整個教學過程老只是進行適當?shù)囊龑Ш忘c撥,完全是學生紛紛在講臺前分享和講解,有效體現(xiàn)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2、建設實踐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傳統(tǒng)教學中,是老師站在三尺講臺枯燥的講解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如今提倡生本教育,要求老師要轉(zhuǎn)變思想,建設個性化教學課堂,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把課堂的主人,實施獨立思考和研究[2]。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要忘掉自我,要注意老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自己的教,是引導、服務和組織學生學。老師要建設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教學內(nèi)容,提高其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比如,學習《作負責的人》知識內(nèi)容時,老師把學生分成男生和女生兩個學習小組,先引導學生進行課節(jié)知識內(nèi)容預習,要對要講授的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同時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計算機等查找相關知識,同時要對其進行深入理解,每個小組要根據(jù)預習形成有條理的知識點,并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在課堂教學時,老師不是進行直接講課,而是要求兩個小組對自己的預習進行匯報和分享,并相互提出對方的優(yōu)點和不足。男生和女生小組分別選派代表走上講臺,分享自己小組的預習效果,這個過程是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進行獨立學習和理解相關知識。小組代表分享的內(nèi)容是經(jīng)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的結論,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分析、理解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代表分享其實是以老師的角度進行知識的講解,讓其他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通過這樣的課堂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生本教學理念,促進學生提高獨立思考能力。
3、實施課堂評研,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要對學生品質(zhì)和法律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zhì)。在實際教學時,老師可以不實施考試,但一定要開展課堂評研,對相關知識點和觀點深入理解和認識,并能有效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實際考試中能有效分析題意,準確回答問題。實際課堂教學中,通常是相關章節(jié)知識的復習,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有關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和應用[3]。比如,對于《遵守社會規(guī)則》章節(jié)的復習時,老師同樣把學生分成男生和女生兩個小組,讓兩個小組對本章內(nèi)容進行回顧,分別列出知識點,并對知識點提出相應實例進行說明。老師要求每個小組分別選派代表上臺進行知識點回顧、總結,兩個小組隊員交替上臺,說出對方?jīng)]有提出的知識點,也可以指出對方的錯誤觀點或事例。并且,雙方對于有異議的知識點及應用事例進行討論,學生會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進行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經(jīng)過辯論和分析,學生對相應知識點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在最后老師總結出正確和錯誤的觀點,并指出錯誤和正確的原因,進而使學生清晰的明確每個知識點,并懂得怎樣分析和理解各個事例當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通過這樣課堂評研教學,學生對模糊知識有了明確認識,在實施考試時,不會混淆知識內(nèi)容,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進而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根據(jù)教學實踐,可以看出,課堂評研是進行知識學習和鞏固的有效方法,值得每位道德與法治課程老師在具體教學時應用,以此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提高。最后的學習成績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也會促使其有積極參與教學和實施生本教育的欲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本模式教學方式,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學會分析總結。具體的生本模式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使學生有成就感,促進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研究,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浩杰. 基于生本理念的微課開發(fā)四策略——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J]. 教育信息技術,2017(10):68-70.
[2]張明香.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探微[J]. 中學課程資源,2017(9):16-17.
[3]陳碧霞. 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4):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