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融與徐璣詩歌的清冷特色論析

      2019-10-10 08:08:36謝林玉
      文化學刊 2019年9期
      關(guān)鍵詞:末世淡漠世事

      謝林玉

      《宋詩史》載:“作為一個朝代的末世,晚宋與晚唐的社會環(huán)境甚為相似?!盵1]晚唐、晚宋都處于末世離亂的狀態(tài),較為相似的社會背景,使得文人的心理上產(chǎn)生相似的感慨。不同朝代與不同人生經(jīng)歷,又會使文人的這種相似的感慨以不同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些異同交織在一起,使得他們的作品呈現(xiàn)出“同中有異”的現(xiàn)象,吳融與徐璣的詩歌正是這其中的兩個縮影。吳、徐二者詩歌俱透露出一種清冷之感,但二者的清冷卻是不同的,這與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人生態(tài)度等是息息相關(guān)的。

      一、漂泊流離與薄宦羈旅

      (一)吳融:人欲歸時不得歸

      吳融(850—903),字子華,越州山陰人?!度圃姟分杏涊d其經(jīng)歷:“……昭宗反正,造次草詔,無不稱旨,進戶部侍郎。鳳翔劫遷,融不克從,去客閿鄉(xiāng),俄召還翰林,遷承旨卒?!盵2]吳融的一生如晚唐一樣,起伏不定。多次官居高位,亦多次被貶。這種頗具波折的經(jīng)歷對其詩作亦有很大的影響。

      吳融漂泊流離的經(jīng)歷,在詩作中多有體現(xiàn)。如其《靈池縣見早梅》一詩,此詩題后有一小序:“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詔討蜀,余在幕中?!盵3]由此序可以看出,此詩正是寫于其跟隨韋昭度討蜀期間,此次討蜀是以失敗告終的。吳融詩歌中“一寸鄉(xiāng)心萬里回”與“待勒燕然歸未得”,應(yīng)是其這一時期生活的真實寫照,戰(zhàn)事未定,欲歸不得。

      這種羈旅他鄉(xiāng)、欲歸不得歸的情感幾乎貫穿吳融的一生。如《憶街西所居》:“衡門一別夢難稀,人欲歸時不得歸?!盵4]這是其離開長安后,回憶在長安街西的居所,憶及往昔,充滿了欲歸不得的無奈。仕途的起伏導(dǎo)致人生的漂泊流離,此類經(jīng)歷也使其詩作中含有無奈而帶上清冷色彩。

      (二)徐璣:初因薄宦成羈旅

      徐璣(1162—1214),字文淵,一字致中,號靈淵,永嘉人,有《二薇亭詩集》,存詩一百六十六首。與徐照、翁卷、趙師秀并稱“永嘉四靈”。

      與吳融曾多次官居高位不同,徐璣一生并沒有做過大官,官職還是受其父“致仕恩”所得,對于以求取功名為目的的文人來說,此種人生經(jīng)歷并不能算作是得意人生?!稖O波亭寄泊晨起有感》:“初因薄宦成羈旅,忽伴輕鷗落渚汀。安得數(shù)年居此地,待須長日補騷經(jīng)?!盵5]

      “薄宦”一詞當可作為其生平寫照。徐璣的為官經(jīng)歷,多在州縣之間,且他為官清廉,因此說是“薄宦”毫不為過。作為一個文人,在州縣之間沉浮,這種不得志的道路亦是可稱為羈旅的。

      二、二者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清冷表現(xiàn)

      吳融所處的晚唐,對末世離亂的無能為力與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使得大多數(shù)文人借沉湎聲色或放浪山林來排遣情緒。而徐璣所處的南宋亦是如此,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的文人們開始逃避現(xiàn)實,逐漸磨滅心中的理想與壯志。因此,他們的詩中都充滿對宦海旅途的感慨,無力改變動蕩世事的思想亦充斥其中,二者詩中這兩種思想的表達,不免有些消極,但恰恰是此種微弱的消極,給他們的詩作增添了清冷的特色。

      (一)對宦途的感慨

      吳、徐詩歌中都既有關(guān)注時局民生,又有意欲歸隱的思想。這是千百年來文人們俱有的矛盾情感,其二人也不例外。結(jié)合二者所處的時代與各自的經(jīng)歷,這樣的情感具有共性的同時,又存在差異。

      吳融的詩歌中,摻雜著欲隱又憂時傷世的矛盾思想。他想要超脫世外的生活,詩中“武陵源”“莊叟夢”的表達時有出現(xiàn),但屈原式的憂國憂民情感亦多有表露。如《早發(fā)潼關(guān)》:“宦游終自苦,身世靜堪觀。爭似山中隱,和云枕碧湍?!盵6]表達了詩人苦宦欲隱的思想。再如《谷口寓居偶題》:“不能塵土爭閑事,且放形神學散仙。”[7]想要放下塵世紛爭,做一個逍遙自在的人。但在《自諷》一詩中,他又自比屈原,發(fā)出“從來不解長流涕,也渡湘漓作逐臣”[8]這樣的感慨。屈原作為忠君愛國的典型,其自比屈原,既可以看出其憂國憂民的思想,亦可以從中體會到其政治理想與道路受挫的苦悶。

      不過,如薛亞軍在《追求與幻滅:晚唐士子科舉心態(tài)的文化透視》一文中所說:“晚唐文人的避世情懷僅是無奈的遐想、心靈的姿態(tài),實際很少付諸行動?!盵9]吳融的這種仕與隱的掙扎,亦僅是在其不得志的宦途中發(fā)出的感慨,其并沒有詩中所寫的那么豁達自在,詩人對仕途的追求終歸是大于歸隱的。

      較之做過高官的吳融,徐璣的官職可謂卑小,因此其詩中更多是對自身官微的自嘲,這種苦悶縈繞心中,反映到詩作中便形成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如《年家生張主簿經(jīng)過相尋率爾贈別》:“佳闕東南少,卑官遠近行?!盵10]一“卑”字說明其官職低微,也表達出了他內(nèi)心對于這種狀態(tài)的自卑,無法施展抱負的苦悶。不過雖有卑官情緒,有不得志的苦悶,但徐璣并沒有沉浸在此種苦悶中無法自拔。如《贈趙師秀》:“薄宦歸來隔幾春,清羸還是舊時身。養(yǎng)成心性方能靜,化得妻兒不說貧?!盵11]“薄宦”二字依舊表明其官職低微,從“養(yǎng)成心性方能靜”卻可以看出其已經(jīng)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開始自我化解愁緒。

      如果說吳融的欲隱思想、避世情懷僅僅是一種無奈之下的遐想,徐璣則是在途中經(jīng)歷思想矛盾與沖突之后的自我頓悟與開解。他的靜,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吳融一般的暫時的休憩,而是隨著時間流逝長久的沉淀。從這里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出,帶給二者詩歌清冷特色的原因已經(jīng)有所不同的了。

      (二)對世事變幻的無力感

      除了對宦途的感慨,吳融、徐璣二者詩中對于古往今來,世事變幻的態(tài)度,也是值得注意的。

      吳融《題延壽坊東南角古池》:“雨細幾逢耕犢去,日斜時見釣人回。繁華自古皆相似,金谷荒園土一堆。”[12]詩中流露出詩人看似曠達,實則是面對世事的無奈之感?!胺比A自古皆相似,金谷荒園土一堆。”繁華終究會褪去,舊景也會荒蕪。人在世事變遷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度A清宮二首》其二中亦有此種無奈之感:“無奈逝川東去急,秦陵松柏滿殘陽?!盵13]無論曾經(jīng)有多么輝煌的光景,隨著水東逝,一切繁盛都會消弭。

      徐璣詩中亦有對世事無奈的看法,如《書同安舊酒家壁》:“榕陰綠滿驛程邊,駐馬難尋舊圣賢。只有好山橫迥野,不論朝暮帶輕煙?!盵14]路過往日去的酒家,當時一起的舊友已難尋,唯有周圍的山野,無論時間如何逝去,都不改舊時模樣。此種時移世異的感慨在其《登滕王閣》中亦有體現(xiàn):“自古舟船城下泊,幾人來此望鄉(xiāng)關(guān)?!盵15]時過境遷,又有幾人記得前人前事。

      吳融與徐璣二者詩作中對世事的無奈之感,與他們所處的末世特定環(huán)境是息息相關(guān)的。動蕩的社會、起伏的宦途,令他們已經(jīng)對世事產(chǎn)生無奈之感,詩中描寫世事變幻,即表現(xiàn)出此種情緒無奈之感,形成一種末世清冷與淡漠的詩歌特色。

      三、二者詩歌清冷特色的形成與差別

      (一)末世清冷特色的形成

      許總在《唐詩史》中認為,唐末詩歌總體呈現(xiàn)出一種“淡漠情境的表現(xiàn)及其平庸化趨向”,并認為:“淡漠情境固然主要體現(xiàn)于隱居生活題材之中,但作為一種時代性基調(diào),它實際上又表現(xiàn)為多樣的方式,大體而言,約有詠史懷古、應(yīng)答酬唱、狹小視界諸方面?!盵16]從吳融的作品來看,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亦是存在這種“淡漠情境”的特點的。無論是前面說到的感慨世事變幻的作品,諸如《過華清宮二首》等,還是下面提到的表現(xiàn)出其視界狹小的具體詩作,都存在此種特征。

      吳融詩作中,描寫多淺白直暢,無過多寄意。如其《溪邊》一詩:“溪邊花滿枝,百鳥帶香飛。下有一白鷺,日斜翹石磯?!盵17]寫溪邊之景,花、鳥之態(tài),詩意之淺白足可見。再如《楊花》一詩:“不斗秾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蒙蒙。百花長恨風吹落,惟有楊花獨愛風。”[18]單單吟詠楊花,并無寄托。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對其這樣評論:“……如果只是單純的詠物,則往往不免陷于小巧,初看似乎新穎可賞,細玩則缺乏余味,如此詩即是?!盵19]可見吳融的詩作確實有著視界狹小這一特點。

      而在《宋詩史》中,許總認為“四靈”詩歌具有“斂約性情與清冷意趣”[20],并認為他們選擇的逃避現(xiàn)實的方式,使得其眼界狹小,題材尋常。徐璣等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取材俱偏向日常生活,所選意象亦是常見之物事。如其《秋行二首》其一:“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21]聽蟬鳴,伴柳行,詩中所描繪的僅是普通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特色亦偏向于清冷。

      詩歌的淡漠與清冷特色是與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選題材相關(guān)的。吳融與徐璣二者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選取題材喜好日常細微之情景事物,使得他們的詩歌形成此種淡漠清冷之感。

      (二)二者詩歌清冷特色的差別

      雖吳融、徐璣二者詩歌都存在一種末世的清冷特色,但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吳融的末世清冷是晚唐詩衰世之音的一種,是把視角聚焦于繁華世界,形成“華麗的寂寞”“喧鬧的孤獨”,在塵世(仕途)中掙扎而不得解脫的苦悶。他還帶有白居易式“于仕宦升沉之際,悲喜輒系之”[22]的影子。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吳融侍郎文筆》一文記吳融事:“為僧貫休撰詩序,以唐來唯元、白、休師而已。”[23]可見,吳融詩受到白居易的影響很大。吳融詩作的此種特點在我們前面所提到兩首《自諷》詩中亦有體現(xiàn)。其雖發(fā)出“世路升沉合自安,故人何必苦相干”[24]這樣看似瀟灑自在的感慨,但其另一首中亦有“從來不解長流涕,也渡湘漓作逐臣”這樣表明郁結(jié)于心的詩句。

      “四靈”是學晚唐詩的,但他們的詩作與真正的晚唐詩還是有區(qū)別的。他們的詩中少了賈島、姚合詩中悲苦的陰郁之感。徐璣的清冷是把目光投向代表清靜的自然世界,他所描寫的清冷帶有一種“地僻春獨靜,人閑日自遲”[25]的閑適清靜。如其《新涼》一詩:“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盵26]在這首詩中,絲毫感覺不到詩人的愁苦,所寫景與情,都給人一種清新自在的感受,畫面的細致描繪與意象的巧妙結(jié)合,使人如同真正置身于山野之中。這種清新閑適的情境,在其詩作中還有很多。

      從二者的詩作中可以看出,徐詩比吳詩多了開朗,表現(xiàn)也更為積極豁達,雖也憂時傷事,但已經(jīng)沒有吳融式的不能開解之感。這與時代變遷、士人觀念的轉(zhuǎn)變是有關(guān)系的。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詩概說》一書認為,宋詩的人生觀實際上是對悲哀的揚棄:“通觀宋人的詩,首先感到的是悲哀的詩少。有的即使吟詠悲哀,但也留有某些希望,不是走到絕望。這是因為宋人多角度的觀察使他們明白地感到人生不是只有悲哀的部分?!盵27]因此,二者詩作雖俱有清冷淡漠之色,但從更深層次的表達及情感、身處異代的具體環(huán)境來說,還是有較大的差別的。

      四、結(jié)語

      作為晚唐晚宋的仕宦文人代表,吳融與徐璣身上都有傳統(tǒng)文人所無法擺脫的家國憂思與自我放達的矛盾,這使得他們的詩作缺少如盛唐詩歌的活力,帶有清冷的特色。處于不同時代、擔任不同官職的吳融與徐璣,其詩作中的清冷特色又具有一定的差別。隨著時間的變化、朝代的更替,文人對于自我愁緒的開解也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吳融與徐璣詩作中清冷特色的形成與差異,可以看作是他們所處兩個時代的文人自我開解的小小縮影。

      漢 云紋

      猜你喜歡
      末世淡漠世事
      初診未治帕金森病淡漠及其相關(guān)因素研究☆
      影 子
      青春(2022年6期)2022-06-01 18:20:04
      末世之美
      ——被大自然接管的精神病院
      中外文摘(2021年18期)2021-11-05 12:34:38
      無 題(1)
      腦小血管病患者淡漠綜合征的臨床評定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戲一場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8
      “淡漠色”這樣搭才“歡神”
      愛情的末世
      中國三峽(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香港少年報》嶺南末世救贖管窺
      畫說世事
      講刊(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
      山阳县| 丹寨县| 洱源县| 普兰店市| 崇礼县| 独山县| 兰州市| 九龙坡区| 通海县| 赞皇县| 汪清县| 台北市| 清水河县| 洪洞县| 女性| 德钦县| 富宁县| 那坡县| 桓台县| 江山市| 娄烦县| 开远市| 延寿县| 女性| 南乐县| 开封市| 南和县| 夹江县| 河池市| 黔西| 古丈县| 和顺县| 大邑县| 阜南县| 靖州| 固始县| 乌恰县| 延长县| 凌源市| 淮阳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