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論是古代的科舉進制,還是現(xiàn)在的高考制度;不論是古代的私塾課堂,還是現(xiàn)代的科技教室;不論是古代的教書先生,還是現(xiàn)代的職業(yè)教師,無一不證明著社會的變遷與改革。在新高考背景下,將統(tǒng)一高考與高中的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并且會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實行多元化的錄取機制。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是改善傳統(tǒng)教學現(xiàn)狀的機遇,也是教師教學改革的挑戰(zhàn)。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應該順應新高考的改革要求,改變教師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符合時代發(fā)展特征的教學環(huán)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遵守理論付諸實踐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提供多元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化學學習潛能。同時教師不僅要強調化學學科的本質,還要將化學知識內容與化學素養(yǎng)進行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斷地被動接受知識,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高考模式。但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我們更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查,而不是“應試”能力。為此教師應該改變化學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能力,最終讓班級的化學教學效率普遍提升。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高一化學必修一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網絡系統(tǒng)的構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首先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復習的辦法,比如思維導圖的構建、知識PPT的制作、知識內容的分類等,讓學生在這些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策略。基于此教師可以發(fā)展“預習-講解-指導實驗-思考討論-總結”的新模式,真正地做一名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消化化學知識,從而促進自身化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 理論付諸實踐,提高學生化學實踐能力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化學實驗的豐富也讓我們看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教師一味地向學生傳遞理論知識,很容易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應試人才”,不符合我們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更不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是我們高中化學教師需要重視的教學內容,是實驗教學的重要途徑。比如,教師在教學“鈉與水的反應”時,如果只是依靠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研究步驟與結果,學生可能會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倘若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后,帶領學生走入實驗室進行實踐,必定會加強學生的記憶,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
很多高中學校都配有化學實驗室,但是卻很少對學生開放,同時教師也很少有機會帶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實踐。因此學校也應該根據(jù)新高考的要求,為化學教師與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便利,為學生的化學能力提升推波助瀾。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很多高中化學實驗技能,才能夠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得心應手,靈活變通,否則很容易局限在理論知識中,思想的火花得不到實質的燃燒。與此同時,理論付諸實踐的方式,也是幫助學生向大學生活過渡的方式,畢竟走入大學之后,并沒有老師會在學生的身后催促其學習,也沒有老師會主動地幫你解決問題,一切都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化學能力。
三、 教學內容多元,促進學生化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世界的發(fā)展是多元的,學生的學習內容也應該是多元的。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各種類型的化學試題涌現(xiàn)出來,學生的精力也被瞬間“榨干”,很多創(chuàng)新型的內容將學生“打”得措手不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關注于教學資源的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化學思維與能力,從而在看到各種“匪夷所思”的試題時,才能夠鎮(zhèn)定自若。同時教師也要將化學知識與生活進行關聯(lián),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認識,增強學生的化學能力。
例如,現(xiàn)在很多化學高考題會從生活化入手,用生活中常見的知識來考查學生的化學能力。比如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纖維制造的是(??)。A. 尼龍繩。B. 宣紙。C. 羊絨衫。D.
棉襯衣。這不僅考查了學生的化學知識,還對學生的生活觀察力進行了檢驗。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從生活入手,比如鋁鍋用久了為什么會變黑?燒水壺用久了為什么會有水垢等。多元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生活本是多元的一種,教師應該加以重視。
總而言之,社會還在不停地向前發(fā)展,高考政策也在不停地改革,高中教師則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為優(yōu)質、科學、適宜的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從容地應對高考。在新高考背景下,化學學科的考查方式趨于多元化,這需要教師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找到一個關鍵點,從而強有力地提升學生的化學實力,才能夠讓化學教學游刃有余地應對高考改革。
參考文獻:
[1]杜淑賢.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以“氨”的教學設計為例[J].化學教學,2018(9):62-65+77.
[2]安瑩.高考綜合改革對高中生物學教學的影響及因應對策[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王潔瓊,甘肅省平涼市,甘肅靈臺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