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中最能體現(xiàn)出小學生不同個體差異的教學項目,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在其備課過程中著重突出作文的個性化,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勇敢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見解在作文中表達出來,突出自己的獨有的個性,有助于學生自我品格的建立,同時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名家大作的深層思想內(nèi)涵。本文首先列舉小學學寫作文時常出現(xiàn)的誤區(qū),簡要分析小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個性化;小學作文;對策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巧妙融入個性化思想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十分重要,作文的個性化背后展現(xiàn)的是小學生個體差異的多元化,將個性化滲透進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幫助學生將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勇敢地表現(xiàn)在作文中,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在實踐中,教師應當注重個性化教學的方法,適時引導,促進學生作文的個性化,開拓學生的視野,這樣才體現(xiàn)出作文教學的效果,使語文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一、 作文教學的共有問題
(一)
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尚未被培養(yǎng)成型,因此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喜歡套用已有的材料,寫出的作文常常太過空泛,而不切合實際,常常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
(二)
許多教師只看重學生完成作文的數(shù)量而不太注重關心其質(zhì)量,導致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廢話連篇,而面對作文水平參差不一的學生時,教師要求他們同時完成質(zhì)量均等的作文,這顯然是不可行的。
(三)
當前作文體系的評價方法太過刻板,小學教師普遍注重格式的正確性,而忽略了內(nèi)容的豐富性,這種評價體系會導致學生喜歡套用作文格式,甚至套用例文中的大部分句式,以求取得作文的高分,但這樣就不容易甄選出思想內(nèi)涵優(yōu)秀的作文。
二、 個性化作文教學的針對策略
(一) 引導學生擴寬寫作素材的來源
小學生剛剛接觸到作文這一語文項目時,常常由于不擅長尋找寫作的對象使作文內(nèi)容空洞、重復,老師給出的例文往往是他們寫作素材的唯一來源,素材的匱乏是直接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拓寬寫作素材的來源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積累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可用素材,還可以帶領學生發(fā)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寫作題材,在上作文課時,針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適當舍棄某些不適宜布置給小學生的作文題目,而是教師自己根據(jù)班級的具體情況自主命題,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某學期開學第一節(jié)作文課上,筆者注意到很多同學都添了新的文具,有的同學將每支鉛筆用自動鉛筆刀都削得尖尖的,有的同學則拿著橡皮反復把玩,于是,筆者臨時決定將“自己的新文具”改為本次作文課的主題。當學生們聽見這個切合當下的主題,紛紛表示自己有了寫作的靈感,筆者還積極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思緒的梳理,教導他們將自己的想法一一寫在自己的作文中。有的同學寫了如何保護自己的新文具,有的同學向大家分享自己買到的好用的文具,更有的同學描述了某一新品種文具對自己學習的幫助,這些作文都充分體現(xiàn)了作文素材可以來源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教師只要有心引導,學生們的寫作素材完全不會匱乏。
(二) 實施科學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當前大部分小學教師使用的作文教學方法對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顯,要想改變現(xiàn)存的被動學習狀況只能依靠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師應當積極進取,不斷探索適合本班學生的作文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個性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在日常的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將時刻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在《一面五星紅旗》的課堂教學中,文章中很明顯體現(xiàn)出了兩個爭議點:一是作者不應當為了一面國旗不顧自己的性命;二是國旗是自己國家的尊嚴,值得用生命去守護。筆者讓學生自主選擇支持的論點,為論點寫一篇小的辯論文,只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即可。這篇小作文布置下去后,多數(shù)學生一改往日無話可寫的狀態(tài),都將自己的想法表露在文中,還有個別有想法的學生提出了新的觀點,這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們的個性思維能力。
(三) 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當學生的作文完成之后,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評論體系去評判學生的作文好壞,單一的評價標準只會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很難有新的突破,很多教師為了省時省力,只簡單地評判分數(shù),而不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只能自己摸索寫作的門路,并且對自己的寫作水平?jīng)]有明確的認知,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fā)生,教師應當對每個主題的作文有針對性地評判結合多種評價方案,客觀為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都是在描寫某一人物,于是筆者布置以“班上最熟悉的同學”為主題的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描寫自己最熟悉的同學,作文完成后,統(tǒng)一收上來,再隨機分發(fā)給學生們,由學生先行批閱同學的作文,最后再由筆者進行批閱并在作文下方寫出點評。這樣,學生們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班同學的寫作差距,從而不斷改進,達到進步。
三、 結語
教師進行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前提即是幫助學生改正在寫作中的不良習慣,適時引導,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方式,進一步將創(chuàng)新思維滲透進教學中,引領學生發(fā)掘生活中的寫作題材,積累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從而達到提升作文質(zhì)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芳英.讓生活走進作文?讓作文展示個性——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1):62.
[2]劉六充.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個性化作文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0):13.
[3]韓召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個性化作文教學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2):191.
作者簡介:
古冠川,一級教師,廣東省珠海市,珠海市香洲區(qū)廣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