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嫻
摘 要: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對于現(xiàn)代教育來說,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夠促進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同時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本文從實際的教學出發(fā),探討了古代文學的教育價值,同時還對古代文學的生活化問題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古代文學; 教育價值; 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I206.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2-172-001
對于國家發(fā)展來說,學生是未來的希望,也是未來的棟梁,學生的教育水平會對國家的發(fā)展前景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當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水平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流傳至今形成了很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繼承和發(fā)揚也是教育的重要宗旨。我國古代的文學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古代文學進行教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的一個重要的形式,也是促進我國教育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徑。
一、古代文學在教育方面的價值
1.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教育是知識文化重要的傳承過程,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能夠對知識和文化產生更為細致的了解,這也正是韓愈在《師說》中所提到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將古代文學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能夠促進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將古人優(yōu)秀的思想傳承下去,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我國悠久的歷史也正是在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
2.經典文本的樹立
所謂的古代文學教育,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知識的傳授。這里的教學內容主要就是指古代優(yōu)秀的文學文本,一般來說,在教材中應用的古代文學文本,通常都是古人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在古代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在現(xiàn)代教育中結合古代文學文本進行教學,能夠樹立文學經典,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3.為現(xiàn)代教育服務
在古代,文學是寒門士子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徑,通過文學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和理想抱負。到了現(xiàn)代,古代文學的功能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古代文學中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對現(xiàn)代學生進行古代風俗、優(yōu)秀傳統(tǒng)等的教育,為現(xiàn)代教育水平的提高發(fā)揮作用。
4.完整人格的塑造
在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當中,德育是最為主要的教育內容,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也是教學開展的重要目標。在《大學》中明確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等思想,是對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德育因素的重要體現(xiàn)。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滲透出的德育因素可以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通過古代作品的滲透,讓學生明確品德的重要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促進其完整人格的塑造和養(yǎng)成。
5.促進學術的發(fā)展
在古代的教學模式當中,文學作品是和經學、歷史、禮樂以及政治等諸多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通過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能夠促進現(xiàn)代人更加了解古代,促進學術研究的發(fā)展?,F(xiàn)代社會的教學中雖然僅僅選擇了古代文學作品中比較經典的一部分,但是針對這些作品的研究也是各具特色的,即使是相同作品,不同的學者也會產生不同的感悟,這些豐碩的知識成果可以讓學生進行選擇和學習,利于學術研究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古代文學教育的現(xiàn)狀
1.在教育體系中逐漸被邊緣化
當前很多現(xiàn)代教育者對于古代文學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認為古代文學就是教導學生“之乎者也”一類的事情的學習科目,因此導致在教育體系當中古代文學的地位很低,并且逐漸被主流的教育內容邊緣化。古代文學對學生的教導更多是集中于如何做人,如何樹立起家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在認知、情感以及人格方面的水平,但是這部分內容還受到了所謂的“現(xiàn)代化”教育觀念影響,將做題和應試視為最主要的內容,從而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都不夠重視,最終導致學生只能考取高分,且不具備相應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導致了古代文學教育的逐漸邊緣化。
2.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古代文學的教育水平最主要的是取決于教育者和教育單位的重視程度,由于古代文學的教育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因此相應的投入變少,導致古代文學所應用的教育設施和教學手段都相對匱乏,這就會導致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更新和發(fā)展,致使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和單一,日常的授課也大多浮于表面,模式化現(xiàn)象嚴重。由于當前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對于共性的問題過于強調,忽視教學的特殊性,最終就會導致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課堂氛圍不良,教學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古代文學教育生活化的措施
當前我國古代文學的教學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針對當前古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生活化”是一條重要的解決途徑,簡單來說,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在生活的常態(tài)中去進行教學,為了更好的貫徹教學生活化,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對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生活情境進行了解,對文學作品中存在的客觀內容進行解讀。一切文學作品都是生活的再現(xiàn),因此作者的文學作品也是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經過作者大腦加工之后的反饋。這些反饋一部分是外顯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內隱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進行發(fā)掘和探索,幫助學生去品讀和了解,提高對于學習的興趣。
第二,教師還要注意在教學情境營造上的生活化,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去進行學習和品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結合輕松幽默的講授方式,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課堂氣氛的活躍。通過營造愉快的課堂情境,讓古代文學作品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四、結束語
對于當前我國的教育模式來說,古代文學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對古代文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概念,希望促進古代文學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牟宗達.淺論古代文學與當代人文素質教育的聯(lián)系[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05):141-142
[2]彭江虹.論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6(07):41-43
[3]王儲平.淺析古代文學教育對當代社會文化的功能作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