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霞
【摘 要】英語交際對學生以后的交往和成長非常重要,目前許多初中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英語語感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面向全體學生來講,依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tài)。因此,英語教師只有立足課堂,結合朗讀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語感鍛煉,才能最終切實做好初中生的英語語感教學工作。本文具體研究在初中英語語感訓練途徑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此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初中;語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85-02
曾經一位國外心理語言理論研究者就明確了朗讀與語感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認為朗讀是讀者思想和語言信息的相互作用,同時也是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語感是一種語言思維,人們借助語感可以在無意識中領會語義,英語語感是對英語詞語、語意等的感受。初中階段處于英語學習的關鍵期,若教師能抓住這一關鍵期引導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會讓英語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一、初中英語語感訓練途徑中存在的問題
1.語感訓練缺乏耐性。
在教學活動,老師一定都注意到了有的學生很聰敏一學就能學會,但就是不愿意長期堅持學習,一些初中生剛開始很有興趣地朗讀,可一段時間后發(fā)現語感對英語成績提高的效果不大,便放棄了繼續(xù)鍛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對所學內容感到枯燥乏味,便會失去對英語朗讀的興趣,注意力易轉移。對失去興趣的學生而言繼續(xù)學習就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這樣反而不利于英語學習的自控和專注。
2.機械朗讀英語單詞。
在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很多所謂的朗讀英語變成一種近乎念或者背誦英語單詞的狀態(tài),沒有從生活出發(fā)全面培養(yǎng)聽說讀唱,不有利于初中生英語語感的養(yǎng)成。此外,受母語詞性變化影響出現了許多中國式英語,比如說“I think I can′t”,在中國是一種很容易的形成的翻譯方式,但在說英語的國家來看卻是怎么也理解不了的句子,在發(fā)音上,也有中國發(fā)音的口音而不是外國英語的口音,導致在實際英語交流上存在口音的問題。
3.語感培養(yǎng)不夠重視。
許多中學學校還是沉浸于如何提升升學率和招生量上,將大部分教育資源投用到學生英語學科知識傳授,對英語語感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口語水平還不達標。英語教師在進行語感培養(yǎng)中設置情景不多,讓學生無話可說,不利于學生語感的激發(fā),積極性變差,不重視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實戰(zhàn)性口語交際訓練,降低了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這樣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
二、通過朗讀培養(yǎng)初中英語語感的應用策略
1.課堂教學前的朗讀活動。
教師利用教學前十分鐘或早讀階段為學生挑選合理的朗讀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感訓練的平臺,或者在教學前給學生設定一個話題情景,開展朗讀活動,幫助喚醒學生對英語語感的記憶。教師可以結合語感培養(yǎng)目標不斷變化形式,具體方式和手段多種,比如話題引用、情境教學、角色演繹、背景實例、歌曲插圖等等。經過多年實踐發(fā)現,符合適宜的朗讀活動,能夠成功調動學習參與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氛圍,自然與新的朗讀內容有效銜接。
比如,巧妙設計對話情境,接著向學生引出朗讀情境,并以此過渡到教學中心內容。在朗讀活動后,通過用英語向學生反問,能夠激發(fā)學生回答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內容的簡單設計,給予學生解答的自由空間,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及發(fā)音。
2.朗讀中的詞意猜測訓練,幫助學生提升語感。
詞意猜測訓練是基于所朗讀的文本,將文章中的各項元素進行匹配,比如單詞、例圖、句子結構等。在朗讀過程中,人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或知識積累,對未知的信息進行詞義判斷或猜測。英語教師可能比較擔心學生在遇到新詞匯的時候會阻礙對文章的理解,朗讀的文章被教師人為分解,致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無法保持連貫,英語語感培養(yǎng)效果將大大減少。而教師經常通過對文章采取詞意猜測訓練,不僅能夠保持朗讀的連貫性,還能夠使學生掌握文章大意,較好地保留住學生繼續(xù)朗讀的興趣。在長期朗讀訓練之后,學生每當遇到陌生詞匯時,可以通過朗讀形成語感,猜測這個詞語的意思。
曾經一位英國教育家認為:“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訓練學生的直接朗讀能力”。朗讀其實原本就是將詞匯、語法、語音等諸多方面整體結合運用的過程,是一項獨立的英語應用活動。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探索求知的天性,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讓他們展示自己,讓教學活動服務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才是有效教學。
3.采取口語表達方式檢驗朗讀內容。
語感離不開訓練,因此,要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學習技巧,教師必須采取口語表達訓練活動,要求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進行自我表達的訓練活動。以教材朗讀內容為基礎,根據內容關鍵點進行合理的延伸以實現有效的語感訓練教學。比如,在學生朗讀完關于服飾穿著評價的對話環(huán)節(jié)之后,讓學生進行現場演繹,對身邊同學的穿著進行評價,通過設計符合教材內容的情境教學,并在學生之間開展口語表達訓練,很好地進行了語感練習,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參與課堂,還能鞏固朗讀知識。另外,教師豐富語感訓練形式,還可以開展以下訓練活動:比如,要求學生自己朗讀文章,教師和學生一起一邊朗讀一邊板書,同時結合手語,引導全班一起參與,或者讓學生根據板書的內容再表達一遍故事的對話內容;還可以分組討論或同桌為一組,相互之間做各類動作、表演、復述等操練活動。在此階段中,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英語詞匯的靈活運用,提升了發(fā)音、語氣的準確性。
4.自然而然地將英語“味道”升華。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的使用英語,重視與學生進行英語情感交流,讓學習英語就變成如喝水吃飯一樣平常又正常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忘了會是如饑似渴坐立不安的感覺,學習英語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英語教學模式不是一層不變的,教師應當改變以往一些不必要的口號或提醒語句,改變過去的情感升華方式,比如教師在最后總結時,將Have a good time!變?yōu)镋njoy your time,Enjoy life!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更加自然,還能夠給予學生一種珍惜時光的暗示,給予學生切實的感受,同時又讓朗讀教學得以情感升華,學生的語感自然而然就得到有效提升,實現了教學的最大價值。
三、結語
總而言之,英語語感培養(yǎng)依然需要教師的不斷總結和優(yōu)化,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制定朗讀培養(yǎng)語感的教學策略,強化語言的表達和運用,拓展朗讀空間,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建華.論初中英語語感教學對策[J].神州,2017(24):217-217.
[2]吳佳麗.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J].情感讀本,2017(26):85-85.
[3]鄭亞桂.中學生英語語感適應性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2017(11):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