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娣 何少華
【摘 要】 要實現(xiàn)中國夢,就必須建設文化強國。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一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前進方向;二是要增強文化創(chuàng)新活力,實現(xiàn)中國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三是要完善文化開放格局,提升國家文化形象。
【關鍵詞】 文化軟實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講話
習主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1]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俄羅斯人有句名言:“在一個人的尿布上就留下這個民族歷史和文化的特征。”可見,文化已深深融入一個民族的血液之中。習主席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的要求,指明了我國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2]
由于各民族最初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地理環(huán)境不一樣,內在追求的外在表現(xiàn)就不一樣。西方文化產生于地中海沿岸,殘酷的海洋生存環(huán)境,形成了西方的探索、競爭、張揚個性、崇尚強權為特點的爭斗文化。而東方文化產生于大河兩岸,一條大河帶來了充足的水源,河水常年沖刷兩岸,形成了肥沃的土地,只要不誤農時,按時耕作,生命就得以維持,這就產生了東方順應自然,崇尚和諧,講究中庸為特點的東方文化。因而使文化不僅成為與自然相對立的概念,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文化的這種民族特色會深深地影響各民族的思維方式,認知傾向。久而久之,就成為區(qū)分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鮮明的精神特征。法國人以浪漫聞名世界,德國人以嚴謹讓人稱贊,而英國人則時時處處用紳士風度演繹英倫傳奇。作為一個民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舉止歷史積淀的文化,就成為區(qū)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鮮明的精神特征。今天,我們強調文化建設,就是要強壯我們的民族之根,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因此,建設文化強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前進方向
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講,文化的多樣性是無法避免的,因而我們必須尊重差異性、包容多樣性,但這種尊重和包容不是無原則的,這個原則就是,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在新千年新世紀到來之際,西方多家媒體都開展了評選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活動。英國廣播公司通過網(wǎng)上民意測驗,根據(jù)得票率高低確定出千年最偉大、最有影響的思想家,馬克思高居榜首。在路透社評選的千年風云人物中,馬克思僅以一分之差而居于愛因斯坦之后,名列第二。馬克思去世130多年后,仍然受到世界如此的關注和崇敬,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真理,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蘇聯(lián)解體以后,把馬克思的理論講得一無是處。但是,自新自由主義在全球推開以來,重提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時髦。特別是經(jīng)濟危機以來,馬克思回來了,馬克思主義成了解決當前問題的鑰匙。英國的報紙講到,馬克思再生,馬克思在哪里?在紐約,在倫敦,在北京,在圣保羅,在全世界。2011年底,美國發(fā)表了一篇魯比尼教授的文章。他又叫“末日博士”,曾經(jīng)多次預測西方的經(jīng)濟危機。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機、此后的歐美債務危機,他提前三到五年就預測出來了。這個人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擁護社會主義,但他講到: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是對的,只有按照馬克思《資本論》的一些說法來分析當前的國際經(jīng)濟形勢才能夠得出真理。意思就是說,馬克思的學說是具有很強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
所以,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才能始終保持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如果放棄馬列主義,在指導思想上搞多元化,勢必導致人心大亂,天下大亂,這是東歐巨變,蘇聯(lián)解體留給我們的教訓,中國革命和建設每一步勝利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指導,這個科學真理已經(jīng)被歷史所證實過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我們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社會共識,在文化領域里,堅持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使自己的文化優(yōu)勢得以發(fā)揚。
二、增強文化創(chuàng)新活力,實現(xiàn)中國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
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以來,我國的文化工作成就巨大,但是同時,我們國家,社會上又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文化的建設跟不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文化的發(fā)展也不完全適應當今經(jīng)濟社會新形勢的發(fā)展。這種不適應體現(xiàn)在兩方面。從總量上來說,到2010年我們的GDP達到了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4000美元。根據(jù)這樣的經(jīng)濟總量、恩格爾系數(shù)以及世界文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理論上我們的文化消費應該是達到四萬億人民幣,但是我國的實際消費只有一萬億人民幣。這就是說我們對于文化的需求度只滿足了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三的空間沒有滿足。
為了改變現(xiàn)狀,習近平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讓一切文化創(chuàng)造源泉充分涌流,增強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蔽幕瘎?chuàng)新是將科學的求真、藝術的求美和人文的求善三者高度融合,是通過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推出有深厚人文內涵的產品和服務。當今世界,已經(jīng)從礦產驅動、技術驅動、管理驅動的時代進入創(chuàng)意驅動時代。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卻開創(chuàng)了創(chuàng)意推動世界發(fā)展的新時代,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能夠也必須抓住這個文化發(fā)展的難得契機,高度重視文化創(chuàng)新工作。文化創(chuàng)新如同立德、立功、立言一樣,可以使國家頂天立地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后,發(fā)達國家都理性的選擇了用文化作為立國之本。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日本確立了《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這個方案推動了日本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日本的國花櫻花栽到了美國華盛頓的白宮前,日本的特色動漫音樂傳播到世界各地。通過一系列的推廣,日本把一個經(jīng)濟崛起后的文化大國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出來。在工業(yè)時代和前信息時代,美國人日本人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在未來文化立國時代,中國必將會迎頭趕上。
三、完善文化開放格局,提升國家文化形象
今天,我國已經(jīng)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我們在德國賣中國服裝,在法國賣中國電器,全世界都在使用中國制造的物質產品。但是我們中國人每天打開電視看美國電影,上電腦玩日本、韓國的電子游戲,在學校念英國語言。如果僅從產量上看,我們也勉強算個文化大國。我國每年拍電影數(shù)量居世界第三位,出版圖書數(shù)量居世界第一位,制作的電視劇、動畫片數(shù)量也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國仍然不能算作文化強國。僅美國一部《變形金剛》,產值就比我國一年制作的所有電影產值高了?!度嗣袢請蟆吩?011年10月15日刊發(fā)的《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一文中直言,“當經(jīng)濟領域的中石化、中移動向世界500強挺進時,我們的文化企業(yè)卻拿不出一個名揚世界的品牌代表;當美國利用中國的花木蘭故事拍成電影成功占領中國市場時,中國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幾乎為零。全國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總和,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家的年收入”。不僅如此,當我們將自己的電影、電視劇、圖書推到國外時,還遭到國際市場的冷遇。
我們的文化產品為什么進入不了目標國家的主流社會?主要是因為,一個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另一個國家都要受到國際貿易規(guī)則,“文化例外”和 “文化折扣”的雙重壓力。“文化例外”是指各國為了保護本國文化,在符合WTO貿易規(guī)則條件下對外來文化產品所作的種種限制,“文化折扣”是指由于語言類型、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的差異而造成的公約性低,而導致文化產品進入其他國家的困難。因此,擴大文化對外開放要從戰(zhàn)略上高度重視國家形象的傳播。
第一,在把我國文化產品推向國際社會時,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要有一定的深度,并把這樣一種深度用國際社會能夠理解的方式推出去。比如,我國的文化產品,包括各種各樣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些寶貴遺產的后面,有豐富多彩、富有底蘊的歷史故事。我們在介紹中國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京劇昆劇、故宮長城、書法繪畫、民間工藝等的時候,要展示這些文化遺產后面的東西。金庸的武打小說之所以那么吸引人,主要是他在講武林故事的過程中,穿插了許多富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內容。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就在于此。中國文化通過這樣的展示,才符合其內在的追求。
第二,我國的文化產品出口時,要特別注意展示中國文化中能夠為全世界的人們所接受的普遍價值。在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文化產品時,必然要選擇能體現(xiàn)我們民族獨特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的東西,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又要是能體現(xiàn)全人類普遍價值的產品,這樣容易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和認同。比如習近平主席訪問非洲時,非洲熱播的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就取得了比較好的市場效果,那里面講的都是家長里短身邊事,容易引起外國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第三,在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的文化產品時,要注意介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樣式,普通百姓的生活實踐是構成一個民族文化最基礎的要素,因而在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文化時,中國老百姓的情緒心理、文化生活、愿望世界和審美情趣是展示的重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的作品《蛙》、《透明的紅蘿卜》等都講的是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這樣就比較容易得到別人的理解、欣賞和認同。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由經(jīng)濟水平?jīng)Q定,一個國家是否有深度由文化內涵決定,一個國家是否有力度由軍事實力決定,而一個國家能夠到達的高度則由它的文化精神決定。安全感由強大的軍事為我們帶來,不失體面的生活由經(jīng)濟為我們提供,而富有尊嚴的生活則只能依賴文化。這就是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是我們建設文化強國的終極目標。
【注 釋】
[1] 高奇,周向軍.馬克思主義指導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8.04.20.
[2] 趙開開,聶家華.論習近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觀[j].廣西社會科學,2018.02.25.
【作者簡介】
李 娣(1982—)女,湖北宜昌人,碩士,講師,空軍工程大學軍政系教員.
何少華(1981—)男,陜西寶雞人,博士,講師,空軍工程大學軍政系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