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摘 要:作為國內三大科的語文教育,其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語文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科目之一,語文學科有著工具性和人文性特性,其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眾多的角色。為了最大化語文教育價值,高中語文教師就必須認真、細心地組織教學活動。從現(xiàn)狀來看,當前高中語文問題非常突出,這些問題必然會影響語文教育的有效性。為了消除不良問題,以當前問題為切入點,討論問題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提出具體的問題解決策略,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問題教學
自新課改推出與實施以后,國內的教育系統(tǒng)就迎來了一次重大改革。新課改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轉變。過去的師本位變成了生本位,教育的重心漸漸變成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思想。使學生能夠主動發(fā)現(xiàn)、分析與解決問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就必須應用更為合適、有效、科學的教育體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式教學正是這么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一、高中語文問題教學現(xiàn)狀
(一)觀念滯后
作為課程的實施者與教育者,教師的個人能力和教學素質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這是開展新時期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質、創(chuàng)新意識是推動教改、培養(yǎng)人才的關鍵性因素[1]。教師唯有重新定位自己的課堂角色與教學思想,才能夠營造新生態(tài)的教育氛圍。如果缺少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那么生態(tài)課堂就無法確立,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會出現(xiàn)變化,這是影響問題教學有效落實的根本原因。很多教師在課前都會備課,提前設置教學問題。這類教學模式的走向完全憑借教師心意,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宰。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和自己之間的差距,看問題角度的不同,使得學生的疑惑沒有得到釋懷,學生并沒有在此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只是在關注與解答教師問題,分析教師想要的答案。在霸權主義的引導下,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得到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漸降低。另外有些教師也沒有意識到與發(fā)揮出問題情境的作用[2]。新課改強調新時期教育必須注重實踐教學,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學以致用能力。高中語文問題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沒有圍繞學生特征、心理特點營造情境,這不僅偏離了學以致用的要求,同時也沒有契合語文教學難重點。教師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取代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學生所回答、所想的不過是教師需要的內容和方向。
(二)學生消極被動
雖然說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導作用,但如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那么教學仍舊無法保障質量。從現(xiàn)狀來看,當前很多學生都存在缺少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問題[3]。學生只能被動地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問題,沒有主動分析、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度依賴教師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語文看似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實際上語文教育同樣也涉獵許多的實踐問題。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如果沒有將知識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形成焦慮、困惑的心理。解決問題遠比提出問題更加實際。提出問題需要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當主動啟發(fā)、有意引導學生去反思、去思考??墒呛芏鄬W生的被動式學習心理限制了這種教學方式的有效性。學生不愿思考、不愿回答問題。在傳統(tǒng)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無法去發(fā)掘問題、思考問題。
(三)課前課后問題的忽視
雖然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了問題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主動嘗試著應用這一教學模式。不過因缺少對問題教學內容的理解,忽視了問題教學的課前與課后組織,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很好,但是回到家以后就會忘記課堂學了什么。此外課堂時間有限也打消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無法在課堂內提出問題,語文教育中的討論僅僅停留在思維表層形式,學生沒有展開對問題的深度思考。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問題教學并非是真正的問題教學。
二、問題教學現(xiàn)狀成因
(一)教育環(huán)境
首先是教師方面,傳統(tǒng)教育認知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是課堂的權威,為了體現(xiàn)教師的課堂地位,教師有時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功利化傾向,無法做到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往往取決于學生知識的接收效果[4]。如果教師不去改變課堂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轉變自己在課堂中的形象定位,必然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氛圍,無法正確、科學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問題,課堂互動有效性將會遭到嚴重的限制。傳統(tǒng)教育模式仍是當前非常普遍的教育模式,一些教師看似采用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其思想和理念卻仍舊沒有擺脫灌輸式、應試教育的束縛。舉例來說,很多教師都喜歡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視教學內容,而是一味地使用華麗的課件引導學生的視線。學生的思維與情緒完全被教師的課件所吸引,沒有將自己的意識放在問題上,這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與組織者,教師最大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形成正確的學習思想。不過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很多教師都沒有從學生情況與新課標目標出發(fā),沒有應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指導、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學習。高中語文教師并不具備現(xiàn)代教育理念,無法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推動學生進入學習。教師沒有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個性,而是使用統(tǒng)一化的教學方法展開語文教育,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并沒有得到切實的培養(yǎng)。教師使用“昨天的知識”教育著“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只有迎合學生的特征、個性、心理需求、愛好,走入學生中間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內容合理的情景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分析、探索知識。教師唯有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夠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優(yōu)秀學生。
(三)學生素養(yǎng)
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同樣會影響問題教學的有效性,如果學生缺少語文素養(yǎng),不具備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許多的學習問題。首先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以外,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生活與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多學生卻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沒有形成獨立的語文思維。其次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中可以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墒菑膶嶋H結果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過于依賴教師的問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主動進行提問,這一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有
效性。
三、高中語文問題教學實施策略
為體現(xiàn)高中語文問題教學的價值和策略,本文以《拿來主義》一課為例展開分析。
(一)實施條件
1.營造情景
為發(fā)揮問題教學的價值,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特定的教學情景,利用語文學科的本身發(fā)展歷程和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回歸思考,在思考過程中進行有益的嘗試?!赌脕碇髁x》講述的是在對比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的過程中,我們要放出眼光、運用腦髓,自己拿來。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舊社會時期我國的國情,使學生了解到我國舊社會人民的悲慘情況,以及外來資本家、資本主義對我們的影響。以此營造情景,隨后展開問題引導環(huán)節(jié)。
2.以生為本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問題的思考、問題的學習才能夠形成活躍的思維,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形成獨立的思考意識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對此教師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將以生為本作為教學的開展方向和落實方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根據學生心理需要、個性特點調整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形成主動提問、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課前應用
首先是教師提問,教師需要先結合《拿來主義》的內容、背景、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興奮點、關注焦點設計教學活動,以免浪費學生課堂時間。“拿來主義”使用形象比喻將大宅子比喻批判繼承,把魚翅、鴉片、姨太太作為比喻對象。為了讓學生明白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原因,教師可以先播放“九一八”事件后我國的社會現(xiàn)狀,隨后站在三個角度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拿來,怎樣拿來,拿來的意義,保障問題的針對性、啟發(fā)性、層次性與開放性,確保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
(三)課中應用
課中應用需要同時兼顧教師和學生的問題,即教師需要提問學生,學生同樣需要詢問教師。在學生完成預習以后,教師首先要收集學生問題,從中選擇有價值問題,確保問題更具代表性。另外教師也要多加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問題,比如有些學生在課堂中就會提問教師《拿來主義》中,作者頻頻應用送來主義、送去主義的意義是什么,這些都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包括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和辯證思維,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問題提問的有效性。
(四)課后應用
需要意識到課后同樣也是問題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在課后主動搜集與提煉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歸納問題,結合學生的能力和語言組織情況,重新調整教學方法,保障問題能夠兼顧更多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能力提升情況,根據學生狀態(tài)進行問題拓展。在鞏固學生基礎能力的同時,設計拓展問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高中語文在學生學業(yè)生涯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為了保障教育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積極、努力地開發(fā)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問題教學作為新時期的有效教學方式,其對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都有著比較突出的效果。教師必須結合現(xiàn)實問題展開教學方式調整,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上,充分了解學生和教育要求。圍繞學生設計問題,在保障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基礎上,完成高效、高質教育的滲透。
參考文獻:
[1]王軍麗.淺談高中語文系統(tǒng)教學的幾個問題[J].學周刊,2018(30):132-133.
[2]黃艷娟.問題情境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8(14):102.
[3]郭綠環(huán).高中語文教學中問題式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3):214-215.
[4]朱玲.以“問題導學”為載體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