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琪
摘 要 文章根據實際案例分析了小學生犯錯的原因,并對如何教育犯錯的學生進行了反思,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小學生;犯錯;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6-0185-01
一到教室,同學們就爭先恐后地向我告狀,黑板上值日生區(qū)域中的名字控訴著皮皮的惡行,它們被擦得缺胳膊少腿,或是少了一橫,或是少了一撇,或是少了一捺。
我把皮皮晾在一邊,請她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她倔強的一聲不吭。后來,我請她坐在板凳上促膝長談。
“你為什么要擦黑板上同學的字呢?”
“我……覺得……好玩?!逼てね掏掏峦碌鼗卮?。
“的確。我也是頭一次看到這樣不完整的字。”我表示認同。
皮皮對我的話感到很詫異。
“但咱們做事要想到行為的影響,你說是不是?”我向她征詢著意見。她點了點頭,想了半天,說“同學會按照黑板上的名字喊值日生的名字,會讓值日生感到難堪,有人不停地喊‘金子,讓金子涵很生氣。”
“還有什么影響呢?”
她的思緒越來越活躍:
“還會讓勞動委生氣?!?/p>
……
我問她,“如果你事前想到了后果,還會做么?”
皮皮懊悔地搖搖頭。
我請她想方法彌補后果。她絞盡腦汁地想了半天,希望我給她拿主意。
我為她出謀劃策“既然你的錯誤跟擦黑板有關,可以選擇擦一個星期的黑板或連續(xù)寫一個星期的值日生名單?!?/p>
皮皮告訴我,兩個方式都選,為了表明的她誠意,并體驗勞動委員的工作。
皮皮說干就干,獲得了同學們的原諒……
一、問題聚焦
皮皮以自我為中心,常常犯錯,面對別人的指責,她會惡語相向,選擇報復。為什么這次的“促膝長談”能取得讓人意外的好效果呢?
二、分析反思
(一)愛是教育的起點
“遇到問題,先穩(wěn)住事態(tài)”等學生平靜心情,自己恢復理智,心平氣和地詢問事情經過,易于被學生接受。不能對學生有刻板印象,教師當就事論事,分析是什么力量推動他犯這個錯誤。學生的認錯改錯源于作為教師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對學生充滿尊重和關愛。
為了教育感化皮皮,筆者根據她表現欲強烈的特點,安排她做了許多“小事”,并在全班表揚。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會找她聊天。這就成了她愿意跟我說出她真實想法,并真誠地認識自己錯誤和彌補自己的過錯的情感基礎。
“教師要以專業(yè)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而不是以破壞性的方式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學生在教師狂怒時看起來被震住了,不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內心備受煎熬,而是因為發(fā)怒的老師內心備受煎熬,這就偏離了教育的目的:就錯、論錯、改錯、成長。
“犯錯”的孩子,以他本身的思維方式去行事,難免考慮不到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結果。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明了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站在他人角度,顧及自己行為對他人產生的影響,并且啟發(fā)他了解社會規(guī)范的運用和意義。
(二)變他律為自律是教育的最佳路徑
當教師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也會真正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教師面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如果沒有任何懲罰,甚至為學生找借口,這只是一種低端的“情感籠絡”。“說了‘對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結束了,接下來該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不僅有機會釋放自己的心中的愧疚,而且可以讓他們漸漸學會在行動之前多想想行為的后果”只有這樣,學生才有三思而后行的動力。
在促膝長談的過程中,皮皮進行自我反省,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當,考慮到了自己行為的后果,嘗試思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在絞盡腦汁想不到合適的方法時,就能夠心甘情愿接受教師的建議。
(三)承擔責任是教育的歸程
學生犯錯后想當然地會認為自己將面臨老師嚴厲的責罰,此時教師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用與學生“預期結果”相反的方式去處理,甚至從學生的過失中挖掘他積極的一面,都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檢討自身的過失。
學生心理差異性明顯,要求教師在學生犯錯后營造適合學生自由成長的寬松環(huán)境。皮皮天性好表現,有好奇心,對勞動委的職責很感興趣,可以看做她的長處,她所選擇的彌補自己錯誤的行為,就是自己利用長處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經常遭受批評教育的學生容易自暴自棄,學生面對教師的尊重會產生自尊的愿望,他會產生改過求進的欲望,這樣的責任感不就是教育的歸程么。
參考文獻:
[1]王曉春.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