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把閱讀與寫作隔離開來,弱化語文的教學效果。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用到作文中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舉兩得。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培養(yǎng)能力
閱讀與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這樣形容它們的關系:“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分析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讓學生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引讀,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讀中寫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語言美、藝術美,還兼具思想美、意境美。它們?yōu)槲覀儤淞⒘肆己玫膶懽鞯浞?。教師要充分借鑒它們的優(yōu)點,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感受它們的價值和魅力,并產(chǎn)生模仿的欲望。此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仿寫。在仿寫中逐漸提高寫作能力。
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作者按照“春、夏、秋、冬”順序,運用“總—分—總”的結構特點,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迷人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胺Q寫景作文的典范。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以“美麗的校園”為主題模仿這篇課文的寫景順序和結構特點,寫一篇寫景作文。
這樣“有本可依”的寫作,就好像為學生拄上寫作的“拐杖”,讓他們以課文為模板,進行文字創(chuàng)作,取得較好的寫作效果。如有個學生開頭是這樣寫的:我們的校園很美麗!既是我們生活的樂園,又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概括主題。接下來,小作者依次介紹了四季的校園各具特色的美。這其中也不乏運用一些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在介紹夏天的校園時,作者是這樣描述的:炎熱的夏天,小樹筆直的站在那里,像軍人一樣守衛(wèi)著校園。最后,作者以一句“我愛我們美麗的校園?!迸c開頭相呼應,點明主題,抒發(fā)情感。通過仿寫,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加深對課文結構特點以及寫作順序的認識,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當然,學生不僅可以仿寫結構、順序,還可以仿寫句式、段式等。
經(jīng)過長時間的仿寫訓練,學生就可以慢慢扔掉“仿寫”這根拐杖,大膽寫作,大膽創(chuàng)作,從而寫出內容具體、文通字順的文章。
二、讀后寫
讀后寫主要是寫讀后感,是讀寫結合的一種重要形式。有些課文學生讀完后仍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表情達意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直抒胸臆。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延伸和拓展課文內容,彰顯學生的個性。
如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山溝里的孩子》,文章主要介紹了大山里的孩子為了尋求改變山溝貧困面貌的“金鑰匙”而起早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遠刻苦學習的動人事跡。這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情感動人。學生讀完后,都被山里孩子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為學生抒發(fā)情感提供一個“出口”。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讀后感中都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把自己的生活與山里的孩子對比,在對比中表達了要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
在讀后感的教學中,教師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的全批全改,而是要靈活地布置成學習作業(yè),隨意地讓學生自由寫感受和想法,最終讓學生真正感悟到文章的真正內涵。
讀后寫的另一種形式是續(xù)寫。續(xù)寫簡而言之就是讀完課文后對內容繼續(xù)敘述。有些課文故事性強,學生讀完后,對故事的結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浮想聯(lián)翩。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續(xù)寫故事,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如在學習了三年級語文《炮手》一課后,學生對于最后結局“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碑a(chǎn)生聯(lián)想,將軍的態(tài)度怎樣呢?村里的人會原諒炮手嗎?戰(zhàn)爭結束后,炮手如何面對自己的父老鄉(xiāng)親?……這一系列問題不斷出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里。于是,教師抓住這次機會,讓學生續(xù)寫故事內容。
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展開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的續(xù)寫將軍給了炮手一筆錢,他拿著這筆錢回到家鄉(xiāng),幫助鄉(xiāng)親們重建家園;還有的續(xù)寫了炮手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團結一致,在取得戰(zhàn)爭勝利后,他們憑著勤勞、聰明和才智,共建美好家園,炮手回家后與父老鄉(xiāng)親們一起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寫的機會,架構讀寫結合的橋梁,讓學生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彭德勝.小學寫作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模式構建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3).
[2]陳翠紅.如何利用課文中的讀寫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J].華夏教師,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