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開波
摘 要:高中數學和初中數學對比,它的邏輯性更強、也更抽象,教學效率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中數學比較枯燥,導致大部分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不足。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就應該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力入手,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推動教學實效性。根據多年的教學心得與經驗,主要從興趣培養(yǎng)、樹立自信心、數學魅力以及交流互助四個方面,舉例說明借助信息技術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習動力;信息技術;提升策略
學習動力對于教師和學生都很重要,尤其對于學生,是其學習數學知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叩開新世界的大門,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世界,探索數學的奧妙。高中數學的內容廣泛,抽象性強,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度非常大。高中數學教師若能夠開拓新穎的教學形式,培育學生的課堂興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夠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當前是信息時代,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是時代與潮流的要求,因為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具備內容豐富、方式靈活、教學效率高等特征,對于培養(yǎng)與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動力具有明顯的作用。所以,高中數學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盡量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提高與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等目標。
一、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方式,從感官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很濃,客觀上是由于數學學科內容的枯燥無味,主觀上由于大多數老師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邏輯性強的數學教學更顯得單調,導致學生由于學習興趣的低下造成學習動力不足。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便利之處,比如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也為高中數學課堂提供了新穎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了解到,多媒體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包括圖片、聲音、動畫等,可以將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轉變?yōu)閳D畫、聲音相結合的形式,將理論化的內容轉化為形象性的感官沖擊,這在空間幾何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表現得尤其明顯。
在學習三視圖這一課時,學生需要根據所知的三視圖,構想出立體圖形原本的樣子,并把它畫出來。對于部分學生而言,由于自身空間想象能力不足,對于圖形結構的想象都無法實現,更不要說進行圖形繪制;尤其面對復雜的不規(guī)則的立體結構時,其呈現的三視圖也不具規(guī)則性,甚至還有遮擋的部分,因而很難將其還原回去。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快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借助多媒體展示的時候,可以在屏幕上作點,根據三視圖進行連線,最終呈現出整個立體圖形的所有角度,再將立體圖形的三個視角進行拆分,重新形成三視圖,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三視圖還原原理的同時,更深入地理解立體圖形建立三視圖的方法。這種多媒體教學方式,在視覺等角度給予學生刺激,發(fā)揮出了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將晦澀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讓學生對數學知識不再產生排斥感,進而產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難點重點知識教學,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生自信心
高中數學的學習內容邏輯性更強,幾何部分的內容更加抽象,相比較知識重點和難點也多,由于這些因素,部分學生學習高中數學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習難度大,一些學生經過努力后,還是無法更好地開展學習,達到理想效果,于是學習的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擊,最終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因此老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就要在重點難點知識教學的突破上下工夫。信息技術對于高中數學,尤其是幾何部分教學上的優(yōu)勢最明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建模功能,對抽象性的知識點進行動態(tài)演示剖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立體感,從而降低難點重點內容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感覺到數學也不是很難,增強其在學習數學上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習動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進行“空間四邊形”的教學中,如果老師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僅靠講解與簡單的模型,部分空間立體感不強的學生有可能會錯誤地認為空間四邊形中的兩條對角線為相交關系。如果老師借助信息技術的建模功能,演示建模過程,那么學生就會對空間四邊形的結構形成清晰深刻的認識,從而將難點知識的學習難度降低,避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具體做法如下,通過幾何畫板,先將基本的圖形導入,接著通過命令讓基本圖形旋轉,完成空間四邊形模型的建立;然后再對其進行輔助線的添加,并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觀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抽象的空間立體圖形進行感知,提升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對空間四邊形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建立對異面直線的認識,為后續(xù)的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所以,信息技術對于高中數學,尤其是幾何部分難點知識的教學,具有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容易進行學習的優(yōu)點,一旦學生對于難點知識沒有了畏懼心理,那么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就會增強,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力發(fā)揮了促進作用。
三、借助信息技術導入課程內容,展現數學魅力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
數學知識對于當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于社會經驗和閱歷不足的高中生來說,對其重要性的認識還不足,也無法從專業(yè)上進行概念的灌輸。即使課堂上老師也會穿插一些數學在應用上的內容,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無法形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造成學習學生動力不足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學生對數學的重要性和應用認識不夠。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的強大功能,給學生分享一些能體現數學魅力和重要性的內容,如果能夠將這些內容和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那就最好不過了。
例如,老師在進行等比數列的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播放功能,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阿凡提和國王下棋的動畫:有一天,國王提出要與阿凡提下棋,國王說,你如果贏了,我可以答應你的要求。于是阿凡提說道,假如他贏了,請國王賞賜他麥子,具體要求是,第一個方格放置1粒麥子,第二個方格放置2粒麥子,第三個方格放置4粒麥子,依此類推。國王聽后,以為這個要求很低,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阿凡提的要求。最后的結果相信大多人都知道,國王不但輸了,還滿足不了阿凡提的要求。這個動畫估計大部分學生都看過,但卻講不出為什么。其實這就是數學里的等比數列問題。在老師對等比數列的一番講解后,學生掌握了等比數列的公式,就知道N項求和雖然起點數字很小,但結果有可能無窮大。估計大部分學生就會認為,假如國王知道等比數列的知識點,那么他就不會輕易答應阿凡提的要求。老師如果利用這個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鋪墊,將課程內容導入,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有效性,還可以從這個故事的本身,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自身的魅力與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與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交流互助學習平臺,從探究與成就感上提升學習動力
一個優(yōu)秀的高中數學老師,最重要的不是教書,不是教知識,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數學。數學學習不是只局限在數學課堂上,而是應當拓展到課堂以外,打通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脈絡,讓學生得以自主發(fā)揮出數學學習能力。另外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都知道,恰當地表揚與鼓勵學生,從某種角度來說比讓學生學會一個知識點的作用和意義更大。這個表揚與鼓勵從本質上來講,讓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因此,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搭建交流互助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夠互相探討交流,在探討過程中不光是對知識的深入掌握,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也會逐漸增強,對于提升學習動力、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教師可以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作為連接課上與課下的溝通平臺。針對重難點知識點,教師可以在下課時布置一個課外思考題,不作為硬性作業(yè),只是提供給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思考,當天結束時,教師將該思考題的答案與解析發(fā)在班級群里,學生可以對照解析判斷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思路是否流暢,或者在此基礎上探究一題多解的情況。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也可以互相討論,廣泛借鑒他人的解題思路,打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同時,每天的積累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解題基礎,學生的成就感會越來越高,學習熱情會更加高漲。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太多課余時間去探索難度較高的題目,因此,教師需要為其提供扎實基礎的教學。除了每天的課堂作業(yè),教師也可以找一些精選例題,并將其上傳到班級群的共享空間,供學生下載并學習,以此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課外交流平臺最重要的是交流,學生可以在班級群內討論數學題,也可以就某一知識點請教老師或數學學習優(yōu)異的同學,這樣一來,班級內就可以形成一種共同學習數學的氛圍,在整個班級大環(huán)境的帶動下,整個班級內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都會被調動起來,其學習動力也會成為進步的動力。
總之,學生學習數學動力的培養(yǎng)方式很多,但信息技術相對來說其優(yōu)勢更加明顯,因此,高中數學教師不能固守過去的教學觀念,而是應當主動進行變革,及時轉變教學方式,結合信息技術,將枯燥、生澀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內容,在開展有效性教學的同時,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關注程度,也著力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讓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要求,還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工作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胡宇寧,邢東莉.淺論高中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42.
[2]韓張琴.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5(3).
[3]張孝梅.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2).
[4]王昕.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 周刊,2018(12):88.
[5]左洪真,毛蕊.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