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現在的農村初中生,很多都是留守孩童,他們的數學成績更應當受到教師的關注,而對于初中生數學成績的改善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提問,發(fā)揮課堂的最大效應,讓學生樂于投入學習中。最后教師也要分層次教學,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抓住自己能夠提優(yōu)補差的重點,從而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提優(yōu)補差;學習動機
隨著核心素養(yǎng)教學觀念的不斷深化,無論農村還是市區(qū)中學的教學觀念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對這些變化的歸根總結就是變化的目的是削弱教師的獨占知識的權威性,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導性。而對于農村初中學生來說,家長逐漸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也開始給學生報各種類型的輔導機構,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但是由于農村整體的教學硬件以及人員配置的不合理性導致學生成績的增長不是很明顯。因而對于學校的學習還是放在首要位置,對此教師就要做好學生的提優(yōu)補差的工作,讓學生抓住在校的時間,充分利用上課的四十五分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以上幾種教學目的,作者認為教師應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一、 優(yōu)化教學設計,增強學習動力
對于農村初中生的數學提優(yōu)補差,作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知道無論是優(yōu)等生抑或者差生,他們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家長,也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自己。幫助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然后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強化以及夯實教學基礎,從而從獲得小的成功開始積累,以量變達到質變的效果,最終使得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不斷的成長進步。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校層面上要建立心理輔導團隊幫助學生分析學習動機的落后原因,然后加以改進。教師層面要積極轉化自己的教學理念,不再只是重視優(yōu)等生忽視差生,而是真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教學主要目標。同時要結合心理輔導結構對學生再次進行分析,找出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潛能。對于學生層面,他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閃光點,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得以個性成長。
對于學生學習動力的增強還有一點較為重要的策略就是教師要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因而教師要合理地利用學生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設置一些趣味性或者游戲性課堂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不至于昏昏欲睡、東張西望。在趣味性的課堂下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從而逐漸改變數學教學低效的局面。比如對于函數問題的分析,教師要合理地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的場景引入進行教學,可以設置利用二次函數估算蔬菜大棚的高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先將函數轉化成方程之后,在求得相應的零點然后解決相應問題。同時將一些雞鴨同籠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引入,讓學生首先對其產生興趣,然后再教會學生將其轉化成簡便的一元一次方程,讓學生意識到這種簡便的計算方法。
二、 優(yōu)先課堂提問,發(fā)揮課堂高效
課堂提問是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每一個閃光點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手段,教師也會利用課堂提問幫助學生探索尋求新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然而很多教師用不好這一策略,一些老教師會感覺提問浪費課堂時間還不如自己多講一些,而一些年輕教師會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真正的浪費了時間。而好的教學提問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過程。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將提問進行優(yōu)化,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可以優(yōu)先提問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都較差,這樣的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有了老師的肯定,他們學習起來就更加有動力。因為教師的提問有層次分差,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以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來活躍思維,比如在進行函數教學時可以先提一些書本上的概念實驗,讓學生回顧概念,給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一定讓他們自己進行思考,讓他們收獲成功的喜悅,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逐步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種活動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相互學習,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安心于課堂的學習,學生不再產生學習厭學的情緒,從而提升數學素養(yǎng)。
三、 實行分層教學,強化數學素養(yǎng)
對于提優(yōu)補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分層教學,教師要在班級里建立學生的數學學習檔案,從而對學生進行分層,讓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小組,幫助每個小組制定初級目標,從而使整個班級處在一個較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老師從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轉變成指導作用。同時對于一些教學目標也要分層次,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處于一個進步的狀態(tài),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完成問題的能力。
在這里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好學生之間的互助模式,自我教育的模式,以此來摸清學生之間的基礎知識以及能力,讓學生形成新舊知識的互補,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確定學生的真實目標。同時作業(yè)也要分層次布置,將作業(yè)分為基礎題、提高題、提升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完成基礎題,基礎一般的學生前兩種題都要完成,基礎較好的學生三種題都要完成。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力爭做到精講精練??焖俜答?,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矯正及調節(jié)教學進度。
四、 總結
本文重點介紹了對于教學硬件落后農村初中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優(yōu)補差的策略。農村初中生對數學成績的重視不如市里的學生,自控能力有待提高。因而要想改善初中生數學成績,教師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其次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提問,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從而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夠發(fā)揮其最大效應。最后教師也要分層次教學,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抓住自己能夠提優(yōu)補差的重點,從而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殷信.初中數學教學中培優(yōu)補差工作探究[J].新課程(中),2017(7):118.
[2]周廣松.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8):70.
作者簡介:
譚華,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茅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