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慧敏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感到物理題的解題難度很高,學習效果很低。因此,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解決高中物理題,下文分析了極限思維在高中物理題解題中的應用,提出幾點針對性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極限思維;高中物理解題;應用
極限思維在高中物理題解題中的應用,需要學生掌握極點性的思維方式,利用已經學習的知識與公式,結合連續(xù)性的原理,對需要分析的物理現(xiàn)象以及物理過程進行拓展,在理想狀態(tài)之下的極限值范圍之內進行探討,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解決與分析物理題,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解題能力等,將極限思維合理應用在教學中,全面提升教育效果與水平,充分發(fā)揮極限思維的積極作用。
1極限思維概念與在物理題解題中的應用價值
1.1概念分析
極限思維又被稱為極點性思維形式,主要是采用已經形成的經驗公式與連續(xù)性的原理,拓展分析現(xiàn)象與過程,使其可以到達理想狀態(tài)之下的極限值范圍,合理的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客觀體現(xiàn)出問題主要因素、內在本質特點等等,獲取到問題的答案。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分析極限思維于高中物理題解題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通過極限思維方式正確思考與解決物理問題,掌握相關問題的解決技巧,提升物理題的解題能力。
1.2應用價值
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開始重視解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極限思維受到了廣泛關注,物理教師采用極限思維教學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可以創(chuàng)建出科學性與邏輯性較高的思維模式,采用合理的解題方式完成相關任務,并且找到物理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提升物理題的解題效果。與此同時在物理題解題過程中采用極限思維方式,還能簡化物理問題,形成分明的解題層次,答題的邏輯較為嚴謹,有助于高中生更好的分析與解決物理題,提升其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斜面與球”關系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出問題“A/B兩個斜面的高度為H,A斜面主要組成部分為一個斜面,而B斜面主要組成部分為兩個斜面,A/B的總長度相同,那么A斜面傾斜角為a,B斜面傾斜角為b,a與b不相等,如果兩個重量相同的小球,同時從斜面的頂端下滑,不計算摩擦力數(shù)據(jù)與能量損失的數(shù)據(jù),哪一個小球會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底部位置?”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極限思維形式思考問題,“在A斜面高度為H并且長度為L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公式:[12gsinat12],[sina=HL]進行求解,會得出結果[t1=2L2gH]。在B斜面極端處理的情況下,先使得小球向下部分方向運動,然后水平運動,那么,就可以得出結果[t2=2Hg+L-H2gH=L+H2gH]小于t1,可以得知B斜面的小球比A斜面小球更快到達底部位置。”可見,極限思維的應用,能夠簡化學生的解題方式與流程,提升解題的準確性,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
2極限思維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2.1解題突破口當中的應用措施
對于高中物理解題突破口而言,采用極限思維方式,主要就是在解題期間遇到復雜數(shù)據(jù)的時候,難以更好的獲取解題信息,使用極限思維方式提取其中主要的數(shù)據(jù)。在高中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極限思維尋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應依次針對題目當中的無用信息進行排除處理,使得變量極致化,更快的尋找到解題的突破口。例如:在“串聯(lián)電路”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出問題“C與D屬于兩個電源,可變電阻r屬于C端的電阻,r1屬于D端的電阻,r2屬于電路的總電阻,根據(jù)這個信息,分析以下哪點數(shù)電路當中可變電阻足夠增大過程的具體狀況:①可變電阻r中所經過的電流;②C與D兩點之間的電壓;③可變電阻r經過的I減?。虎蹸與D兩點之間的U減小?!痹谔岢鲞@個問題之后,很多學生會利用歐姆電率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得出“UCD增加會使得經過r1的I增加,rCD的增加,會使得電路中的總電流降低”結合①與②的相關結論認為其屬于正確的答案,雖然這個結論沒有解題方面的誤差,但是會導致學生的解題時間增加,出現(xiàn)浪費時間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極限思維的方式引導學生解題,將r值增加的相關連續(xù)原理作為解題的基礎,根據(jù)解題突破口方式的應用,使得r值增加無窮大,可以迅速的得出最終答案,提升解題準確性,減少解決問題的時間。
2.2解題檢驗過程中的應用
在解題檢驗過程中,采用極限思維方式,有助于準確的查找到解題的錯誤答案,有效促使高中學生解題準確率的提升。在此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將極限思維應用在答案驗證中,例如:提出問題“直升機中有一個物體,在升降機加速度的勻減速是[a=6/5g]上升的時候,加速期間升降機之內物體底板壓力為?”在提出問題之后,高中學生會將物體的相關數(shù)據(jù)作為解題對象,分析物體的相關受力作用、底板對物體的支持力等等,采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解題,最終獲取到物體作用在底板壓力的時候,物體重量為[1/5]的答案,此時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答案進行驗證。
3結語
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物理問題的解題能力,將極限思維合理應用其中,引導學生正確的解決物理問題,全面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完成目前的解題任務,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
參考文獻
[1]羅修彬.極限思維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25(7):65-65.
[2]王鈺.極限思維法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習研究),2017,4(6):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