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輝
摘 要: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善于提問,還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工作者的真正進步。”“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有疑才能掀起思維的波瀾,學習才不會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固然重要,但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則更為重要。
關鍵詞:提出問題;課堂教學;比較中發(fā)展
怎樣才能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下面談一談一些小的方法。
一、投石激浪巧提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思置疑,善于引路,即在教學中注意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慢慢摸到“質疑”的路子。
如“旅游中的數學問題”一課,教師課件出示信息。
在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題目里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對于這些信息,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人及以上”是什么意思?5人可以買團體票嗎?6人呢?,4人呢?
通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追問,讓學生理解了題目的意思,但老師到此并沒有完全結束對題意的理解的訓練。教師又問: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種方案?這個問題提得非常精彩,馬上引發(fā)了學生思考和質疑,學生在短暫的思考后,聰明的同學高高舉起了小手“沒有告訴我們參觀的人數,無法選擇”于是,老師又出示“一個旅游團有5個人 ,怎樣購票最合算?費用是多少?”馬上有學生提問:“是成人還是小孩?”學生發(fā)現,僅僅告訴了人數,沒有具體說明是成人還是小孩還是無法解決。通過這樣層層遞進,步步設疑,讓學生真正地理解了題目的意思。
這就是投石激浪,這塊“石”就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問題,這個“浪”就是學生思維的火花,質疑的精神。
二、在比較中引發(fā)疑問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一切思維的基礎,是啟發(fā)學生提問問題的好方法。
1、讓學生在比較中激發(fā)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充分依托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練一練,引導他們從中提出有創(chuàng)見的問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如在探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老師先出示兩組算式:
8×2=
8×20=
8×200=
在學生計算的基礎上,教師問:“8×200= ”你是怎樣口算的?以“8×200”的口算方法為切入點,很好的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很自然的把“8×200=”和“8×2=”的計算聯系起來,沒有留下任何提示的的痕跡,教師精心巧妙的設計,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三個算式,在討論交流中,歸納概括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擴大幾倍,積也隨著擴大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guī)律。這樣的探索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交流的空間,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fā)還生思考,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2、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展思維
教學中將學生學習的結果及時反饋,及時調控,及時評價,及時強化,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問題,去提出問題并推理,把較復雜的問題通過比較得出正確的結果。
如推理題:有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座四層的樓房里。已知:甲比乙住的樓層高,比丙住的樓層低,丁住第四層。
試問:甲、乙、丙、丁各住在這座樓的幾層?
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要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由已知條件“丁住在第四層,是最高層”,于是甲、乙、丙只能住在1,2,3這三層之中了。又根據條件“甲比乙住的高,比丙住的低”,所以甲肯定住在第二層,而丙住在第三層,乙住在第一層。 這樣問題一下就迎刃而解了。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適當增加一點難度,如:
有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座四層的樓房里,他們之中有工程師、工人、教師和醫(yī)生。已知:
①甲比乙住的樓層高,比丙住的樓層低,丁住第四層;
②醫(yī)生住在教師的樓上,在工人的樓下,工程師住最低層。
試問:甲、乙、丙、丁各住在這座樓的幾層?各自的職業(yè)是什么?
通過這樣的練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組織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分析,質疑,反饋,把思維訓練落到實處。
3、讓學生在比較中活躍思維
在教學中常用比較的方法揭示知識間的矛盾,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296÷4時,啟發(fā)學生對舊知識496÷4相比較,尋找差異,突出新內容的關鍵——被除數的最高位除以4不夠商1,從而引發(fā)疑問“在百位上不能商1,怎么辦?”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理和求知欲,使學生興致勃勃尋求解決新知識的答案和途徑,得出“百位上不夠商1,就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商寫在十位上?!庇纱丝梢姡屡f知識的矛盾揭示,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活躍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疑問。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求疑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從而達到發(fā)展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翠蘇.論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41+45.
[2]段慧琴.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方法[J].學周刊,2019(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