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體育課堂上,要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小組互助合作,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有助于幫助他們建立精神家園,豐富情感,提高學業(yè)成就和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我們要努力轉變學生的角色,打破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通過小組互助合作,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
關鍵詞:合作;互助;體育;教學
由上述案例可知,該節(jié)體育課旨在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力量。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學生采取的力量訓練主要有俯臥撐、引體向上、平板支撐等活動,但這些活動形式都是單個人的行為,較為枯燥乏味,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在這節(jié)體育課中,我們選擇拔河作為我們的教學手段,以達到加強學生力量的教學目標。其原因在于,拔河作為一種游戲喜聞樂見,學生可能從小學開始就有所接觸,他們更能從中體會到樂趣;此外,有別于我們上述常用的力量訓練項目,拔河是一種集體項目,學生參與度高,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感受,訓練強度也會更大,力量訓練效果更明顯。
當然,在本節(jié)課上,我們對以往的拔河規(guī)則進行了適當地調整,從過去形式單一的競賽拔河轉變成了平衡拔河,并要求學生通過平衡拔河來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務。這樣,我們就將拔河雙方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轉變?yōu)楹献麝P系,學生也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當前的體育課堂,我們要轉變教學方式,多以“互助合作”為目標,設計并組織開展體育活動,幫助學生在學校就樹立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的觀念,從而為他們日后成為一名社會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何謂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學習是指基于一定的學習目標,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由至少兩名學生結為小組,明確彼此的責任分工,互相幫助,共同取得進步。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即我們制定的目標,既不能觸手可及,沒有任何挑戰(zhàn)性,也不能好高騖遠,完全無法實現。目標好比樹上的蘋果,“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伸伸手,踮踮腳,跳一跳,能夠得著的“蘋果”?;ブ献鲗W習正是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而提出來的,正因為有“最近發(fā)展區(qū)”,那么通過人們開展互助、合作,就能達到目的??梢姡ブ献鲗W習應有如下之義:
(一)建立多元的對話關系
在緊張、嚴肅、高壓的填鴨式課堂上,互助合作學習是無法開展的?;ブ献鲗W習要求我們必須在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建立起平等、雙向的對話關系,通過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正所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對于暫時落后的同學不是譏笑諷刺,而是主動給予幫助,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讓他們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同學之間你追我趕,良性競爭,而不是互相詆毀、互相打小報告,生怕對方超越自己。平等、多元的對話關系一旦建立,人們都會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團結的力量及人性的光輝。
(二)呈現民主的人文關系
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個片段,威嚴的校長由于學生沒有按時提交畢業(yè)設計,就一意孤行地讓其無法畢業(yè),最終導致該生上吊自殺。請試想,一所學校由校長專政,校長聽不進師生的任何意見,總認為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只要稍有違抗,不管是誰,都會受到懲處,這樣的學校即使能發(fā)展,也只是曇花一現,止步不前。互助合作學習要求學校環(huán)境,無論是物質環(huán)境還是精神層面上的,都要呈現出開放、包容、民主的合作關系,讓學生來到學校就如同回到了家,輕松、愉悅而溫馨。課堂上亦是如此,盡管教師是領路人,但在前行的路上總會遇到難題,畢竟探索學問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帶領學生一起去探討,去找尋問題的答案,鼓勵學生多犯錯、多發(fā)現,提倡發(fā)散思維、舉一反三。
(三)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
如今,有的學校師生關系緊張,矛盾重重,教師嚴重體罰學生、學生對教師采取暴力侵害等新聞屢見報端。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扮演著主要角色,教師只是一名指導者、監(jiān)督者、旁觀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他們同處一條船上,為了讓船劃得更快,他們必須勁往一處使,如果他們之間產生矛盾、意見不合、不齊心,都會影響小船前進的速度與安全,所以他們需要互助合作?!叭诵斜赜形?guī)熝伞?,在這里,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碰撞思想,產生共鳴,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按照其想法去做,而不是對教師的話盲目聽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即使出現了錯誤,學生不會怪罪于教師,教師也不會一味地指責學生,而應該共同反省,不斷反思,查找不足。
(四)開展自主的合作探究學習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總試圖追求問題的對錯,想方設法給每個問題列一個標準答案,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也好,還是理解記憶也罷,不管采用何種途徑都要將標準答案記住,并能在考試時準確無誤地回答出來,這樣的教育教出來的學生會死氣沉沉,毫無創(chuàng)新可言,其思維必是機械的、僵化的、局限的。而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是以至少2名同學組成的小組為單位,強調共同學習,團隊意識,集體合作,自主探究,集思廣益,這樣的學習效率更高,積極性更強,學生也會樂在其中,收獲更多。
二、互助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將教師課桌椅擺成幾人一組的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進行變革,這有利于推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加速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轉型,豐富課堂教學文化,促進課堂教學朝著內涵化、縱深化方向發(fā)展。
(一)建立精神家園
我初中所在的班級是一個非常團結的班集體,記得那時為了中考都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全班同學卯足了勁,即使在課間也能看到三兩名同學圍在一起討論問題;碰到難題,有的同學已經想出如何作答,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后;在班里沒有所謂的“差生”,只有不努力的人,只要肯努力、肯問,都能在身邊找到“老師”解答你的困惑。正因為建立了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機制,搭建了互助合作學習的平臺,養(yǎng)成了互助合作學習的習慣,整個班級凝聚力增強了,也變得更溫暖、更有人情味。通過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學生學會該如何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學會與人合作,明白孤軍奮戰(zhàn)是不可能生存的;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懂得奮斗的道路上并不孤單,不管是迷茫、困惑,還是不安,都只是暫時的,在這樣的班集體中成長,精神富足而豐潤。
(二)豐富學生情感
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上課,學生打岔提問,可能會引起教師的不滿、其他學生也會認為你在干擾課堂秩序;在自習課上,學生之間討論問題,可能也會被認為是“搗亂”、“搞小動作”、“影響別人”。然而,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可以自由地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無需顧忌他人是否會覺得你的想法很奇怪,不用擔心別人會對你投來異樣的眼光,更不會瞧不起你、貶低你。通過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可以解決學習上的困惑,還可以相互傾訴,將生活中的煩心事告知對方,這樣學生能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良好的心境、積極的情緒,這也會反過來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增進彼此的友誼。
(三)提高學業(yè)成就
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能加深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讓他們更懂對方,從而使得整個班集體變得更加團結,而通常情況下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一個團結互助的集體往往是人們所向往的,這正是人們在求職時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他們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學生喜歡這個充滿愛的班集體后,他就會愛上學習,愛上上學,覺得上學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當學生內心充滿愛,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學生之間互助合作地學習就更加主動、內化、發(fā)自內心,進而學習肯定會取得進步。相反,如果學生從心理上就害怕學習,總是想方設法逃避學習,那么他自然就不喜歡學校,上學對于他而言就是最大的痛苦與負擔,這樣他的學習成績當然無法提高。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相互鼓勵,相互指導,相互評價,慢慢地,學生之間差距縮小,成績大幅提升。其實,新聞報道上一些“最牛宿舍”、“最牛班級”反映的正是團隊、集體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四)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
每個人都是一個社會人,人生在世,不可能不與他人打交道,要想獲得一番成就,僅靠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班集體就是社會的縮影,如果我們把班集體分為一個個小組,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能教會學生與人相處之道,培養(yǎng)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他們的情商。曾聽說這么一個論斷:“人要想成功,智商低一點可以,但情商低點卻萬萬不可?!蔽沂终J同這個觀點,智商不足可以通過后天多學習來加以彌補,而情商往往反映了一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更多的是他們要懂得如何與別人交流、合作,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既將自己的觀點準確地傳達,又讓別人聽起來感覺很舒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方式正是人們社會化的體現,它能為學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心理基礎。
三、加強互助合作學習的要求
(一)轉變學生的角色
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先進行動作示范,學生按照教師的示范動作反復練習,最終實現教學目標;而互助合作學習方式則是教師事先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加上自己的理解,通過小組互助合作,不斷討論,再將無法解決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在課堂上集體講解,進而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可見,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既充當引路人的角色,拋磚引玉,學生互相幫助,自主學習課程內容;教師又是一名監(jiān)督者,把握課堂節(jié)奏,維持課堂秩序。因此,互助合作學習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二)打破教師的觀念
曾經看過一個關于“孩子的理想”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多于60%的孩子長大后想成為一名教師。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并不吃驚,但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群孩子之所以想成為教師,并非想教書育人,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僅僅認為教師的權力大,學生對于教師的安排只能無條件服從。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國,一直是教師具有絕對權威,而學生處于弱勢,如今有的教師仍然秉持著這種觀念。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方式要求我們必須打破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都有各自的權利及要履行的義務。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對立、沖突的師生關系,我們的校園才能更加和諧。
(三)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教與學相脫節(jié)的問題,從教學方式看,教師滿堂灌,學生卻認為枯燥乏味;從教學結果來說,教師自認為良苦用心,學生卻不知其所云。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不了解學生的需求,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去開展教學活動,而學生也不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ブ献鲗W習要求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這一年輕群體的特點——精力旺盛,喜歡探索,享受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的快感、認同感和價值感,希望獲得別人的關心與關注,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將他們吸引到課程中來,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潘雪峰.我們走了多遠——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2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4
[3] 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7.4
[4]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8
[5] 李大春.實驗新課程與體育教師談心[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6] 許傳利.教育細節(jié)的深度反思[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作者簡介:
曾喜佳,男,漢族,廣東揭陽,藝術與體育系教師,體育講師,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揭陽市榕城區(qū)仙橋鎮(zhèn)。
(作者單位: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