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彩麗
摘要:化學是門重要學科,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必須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具體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培養(yǎng)他們動手操作、自主分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另外,還要學會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讓實驗教學更具特色,讓師生互動更加和諧。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最大樂趣,是初中化學教學工作走向更大成功的關鍵,強化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提供一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感悟生活,了解身邊的有趣現(xiàn)象。一名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熱情,通過授課方式的更換、教學內容的補充、實驗步驟的簡化,讓學生努力奮斗后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改革實驗的要點必須放在學生身上,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進行課題研究,對于初中生主體思維的活躍及認知水平的提升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有的時候,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要比教師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好得多,下面筆者就對此闡述了幾點新的看法。
一、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的綜合發(fā)展。所以,教師確立了教學目標后,就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煥發(fā)課堂新的活力[1]。比如,有關“二氧化碳的制取”內容的講解,教師要親自帶領學生做實驗。首先,準備石灰石、碳酸鈉、稀鹽酸、木條等藥品,準備小試管、藥匙、注射器、錐形瓶、燒杯、長頸漏斗、水槽、酒精燈等儀器,利用向上排空氣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其次,緊抓時機進行提問:“實驗制取氣體的思路是什么?”“如何確定二氧化碳是滿的呢?”“通過實驗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選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驗。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著主體作用,師生一起總結,體現(xiàn)寓教于樂,這遠比理論知識一味地灌輸指導效果要好得多。
二、提高實驗的豐富性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依據(jù),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都較為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無法得到補充,其素養(yǎng)與能力的發(fā)展都是極為有限的,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思想,提高實驗課的豐富性。首先從內容上來說,教師可以在教材實驗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增加與實驗相關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認識。比如,在“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教師既要將氧氣的相關知識介紹給學生,又要將磷、硫燃燒實驗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可以全面了解相關知識。其次從形式上來說,除了課堂實驗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拓展到室外,讓學生從自然中取材,并學會觀察自然現(xiàn)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可以代替實驗器材,這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認識,推動學生實驗素養(yǎng)的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對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即有機會獨立展開實驗操作,也有機會進行小組合作,保證學生的能力可以得到綜合發(fā)展。
三、教學情境有效設計
設計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方法,并且提高教學方法的具體性。比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開展階段,就可以對人類研究水組成的實驗歷史來進行介紹,并且創(chuàng)建與水有關的問題,聯(lián)合生活中與水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參與水的分解與和合成的實驗[2]。學生通過對實驗過程中現(xiàn)象的分析,進而認識到水的基本成分。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強化記憶與水組成相關的化合物等多方面的概念,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多個知識點的鏈接。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對于生活中一些常用水的問題進行引申,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寶貴,并且展示當代社會水污染等問題,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另外,在教學實驗的設計中,考慮到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教師則可以利用仿真實驗的方式,既避免了試驗中的危險,又給予學生真實的體驗機會,讓學生探究更多、更加奇妙的化學現(xiàn)象,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成效,并且對于化學這一門學科中實驗的基礎性地位進行認同。
四、巧設化學生活實驗
教師要尋找化學知識與生活的銜接點,鼓勵學生將生活實際與化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挖掘、發(fā)現(xiàn)、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有效互動[3]。比如,“酸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對實驗進行創(chuàng)新,以檢測碳酸鹽為中心點,以生活中熟悉的水垢替換大理石,改成水垢與鹽酸進行反應。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化學材料,而且更加貼近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利用學到的實驗知識,用醋除水壺里的水垢,布置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去除效果,實現(xiàn)了化學知識向生活的延伸。教學中,可選擇生活化的實驗器材進行化學實驗,利用廢棄的舊材料制作實驗器具,提升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讓他們養(yǎng)成循環(huán)利用的好習慣。比如,利用廢舊的塑料瓶制作漏斗,用注射器替代滴管等。要把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外,激發(fā)探究的興趣,鼓勵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后自己回家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在學習了“水、空氣、酸、堿、鹽”等知識后,組織學生了解當?shù)氐娘嬘盟?、空氣、土壤等情況,空氣的污染程度、污水處理、農藥化肥的施用等;關注新聞事件,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假酒、劣質奶粉的危害,要求學生在參觀后提出問題、發(fā)表建議。通過這些調查活動,使學生樹立了綠色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優(yōu)化家庭趣味實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生活化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4]。初中化學教材在編寫中通常會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生活化學知識的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許多初中化學教師忽視這一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只是從形式上要求學生自主實驗,并未做過多要求,而這顯然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予以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以足夠的重視,優(yōu)化實驗內容,比如,利用“制作家用冰袋”、“制作簡易家庭凈水器”、“雞蛋殼成分的探究”、“汽水中氣體成分的探究”等實驗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激發(fā)了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結語:
基礎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落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遠,我們作為初中化學教師理應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的理念,以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實驗教學改革的洪流中,為初中化學基礎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白麗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教師,2017,24(12):305-306.
[2]張偉林.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改進[J].教學與管理,2017,22(10):114-115.
[3]胡鵬程,冉孟林,郭定江.探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J].科研(中學):2015,06(01):227-227.
[4]王合.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0(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