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分析《光學儀器》2013—2017年期刊的影響力現(xiàn)狀,提出了未來期刊影響力提升的策略。利用中國知網檢索平臺,對《光學儀器》載文量、作者分布、機構論文數、期刊影響因子、期刊被引頻次、欄目情況等進行分析。研究表明,投稿作者主要集中在《光學儀器》所在地高校,篇均被引頻次較低,各欄目文章分布不均衡等。對此,應該提升期刊的學術水平,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期刊品牌建設、加強欄目建設、加強媒體平臺建設、借力學術會議等提高期刊影響力。
關鍵詞:期刊影響力;光學儀器;策略;出版
中圖分類號:G 353.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895X(2019)04-0390-05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4.017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eriodical influence of the academic journal Optical Instruments from 2013 to 2017,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enhance its influence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retrieval platform of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y of papers,author distribution,amount of institutional papers,influential factors,citation frequency and column design?in Optical Instrument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uthors are mainly from universities where the journal locates,almost no highly-cited papers and articles in each column are distributed unevenly.Therefore,we should enhance the academic influnce of the journal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and the periodical brand,refining the columns,cooperating with the media platform and academic conferences.
Keywords:periodical influence;Optical Instruments;strategy;publishing
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展現(xiàn)國家科技競爭力的一個標志[1]。學術影響力是科技期刊在一段時間內對該學科領域內科研活動的影響廣度和深度,也是其在科研活動中的價值體現(xiàn)。學術影響力越大,期刊對科研事業(yè)發(fā)展的貢獻也就越大[2]。目前,國內有5 000多種科技期刊,90%以上都是中文期刊,如何提升中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是期刊發(fā)展的關鍵。
《光學儀器》創(chuàng)刊于1979年,起初的目的是給工廠、企業(yè)的一線人員提供技術參考,與一些企業(yè)聯(lián)合辦刊,刊載的內容實用性較強,科研價值相對較小。后來,因為上海理工大學對期刊發(fā)展的重視,《光學儀器》逐漸轉向學術型期刊,立足于光學及相關學科研究,報道與光學儀器相關的各個分支的新進展、新成果,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但是,在國內大約50種與光學相關的期刊中,《光學儀器》影響力相對較弱,缺乏競爭優(yōu)勢。本文對期刊2013—2017年的載文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客觀評價其學術質量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期刊影響力的策略,以期為廣大的作者、讀者以及辦刊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研究對象及出版情況分析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2013—2017年《光學儀器》刊載的論文為研究對象,根據中國知網數據庫提供的引證數據以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數據,分析該期刊的載文量、作者分布區(qū)域、影響因子、被引頻次、欄目分布等情況,找到期刊的弱點所在。
(二)出版情況分析
1.載文量
《光學儀器》現(xiàn)為雙月刊,每年出版6期,每期共96頁,2013—2017年的載文量分別為108篇、114篇、111篇、103篇、90篇。載文量從2014年起呈下降趨勢,論文的篇均頁數在遞增。
2.作者分布
作者的地區(qū)分布按照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qū))計算,它是衡量期刊覆蓋率和影響力的一個指標[3]。統(tǒng)計2013—2017年《光學儀器》作者地區(qū)分布(見圖1),還有個別外國籍的作者沒有統(tǒng)計在內,可以看出作者覆蓋全國80%的地區(qū),雖然面比較廣,但是它們之間的數量差距較大,上海市占據了一半,其他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吉林省、北京市、陜西省、黑龍江省、福建省、江蘇省、湖北省、云南省,這些省份也主要集中分布在一兩個城市。說明該期刊在全國范圍的宣傳不夠,尚未得到更廣大作者關注。
3.機構論文數
機構論文數是指刊載的論文中所涉及的機構數,它也是衡量期刊科學生產的指標之一[3]。
統(tǒng)計了2013—2017年發(fā)文量排名前14的機構,如圖2所示,分別是上海理工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長春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同濟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上海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該排名與論文作者地域分布有較好的相關性,反映出《光學儀器》的稿源主要來自期刊所在單位。
4.期刊影響因子情況
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數據得知,《光學儀器》近5年文獻計量主要指標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期刊從2013—2014年,總被引增長幅度較大,影響因子也有所提高,但是他引總引比略微有所下降。2014—2015年隨著總被引的下降,影響因子也隨之降低,但是他引總引比在提高。2015—2017年指標數相對比較穩(wěn)定。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評價期刊的首要指標,一般來說,期刊影響因子越高,其學術影響力也越大。
5.期刊被引頻次分析
從中國知網查詢,《光學儀器》2013—2017年各年被引頻次n分別在不同區(qū)間時的論文篇數,結果如表2所示(數據下載時間為2019年3月14日)。從表中可以發(fā)現(xiàn),2013—2017年被引頻次在(0,5)區(qū)間的論文數較多,n≥20的論文篇數很少。論文被引用的時間累積效應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累計才能達到某一數值,然后再出現(xiàn)逐年減少的趨勢[4]。整體來看,該刊的受眾面較窄,讀者關注度不高。
6.欄目分析
《光學儀器》設有“測試技術”“應用技術”“光學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儀器及裝置”“薄膜”“工藝”“綜述”“特稿”9個欄目。2013—2017年欄目論文刊載情況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文章在各欄目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發(fā)文量最多的是“設計與研究”欄目,其次是“應用技術”欄目,其他欄目所發(fā)的論文數量偏少,像“工藝”和“特稿”欄目平均每年不到1篇?!皯迷O計”“設計與研究”這類欄目過于泛化,不利于針對某一專門研究領域進行組稿和發(fā)現(xiàn)熱點問題。
二、提高影響力的途徑
(一)提升期刊的學術水平
學術水平是期刊影響力的根本,要從論文的內容抓起,明確期刊的定位,把握主攻方向,要做好內容的策劃,選題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性和前瞻性,能夠及時抓住熱點問題,進行專欄專刊的重點報道[5]。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作者的投稿,有些作者為了發(fā)文章而發(fā)文章,只管刊出即可,作為編輯,我們需要追蹤已發(fā)表論文的后期引用。初審環(huán)節(jié),嚴格審查論文的整體結構是否合理,內容是否符合期刊要求,論文重復率是否過高等。外審環(huán)節(jié),盡量邀請嚴格把控論文質量關的審稿專家[6]。稿件審查過程中應堅持嚴格的“三審”制,尤其是在同行評議中,針對審稿專家,編輯部應建立嚴格的專家資格審查制、規(guī)避制和動態(tài)專家評議制,以保證審查結果的公正和高水平[7]。
(二)人才隊伍建設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數字化出版模式中對編輯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編輯應該要能夠熟練運用常用辦公軟件和平臺?,F(xiàn)在該刊雖然采用集成的采編系統(tǒng)進行投稿、審稿等環(huán)節(jié),但是未能完全實現(xiàn)數字化,今后應該加強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辦公效率,強化傳播意識,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推送策略。編輯要有學術敏感性,在選題策劃中要提高針對性。期刊的編委也是至關重要的,應是相關領域的專家,熟悉相關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的人員,在辦刊中起著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在國內,有些期刊編委是掛名編委,不能真正參與辦刊。我們需要組建一支具有活力的編委隊伍,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引領作用,參與組稿、約稿等工作。
(三)期刊品牌建設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大多數科研工作者已慣用網絡信息資源檢索文獻,因此期刊應該拓展傳播渠道,爭取被更多的數據庫和文獻檢索系統(tǒng)收錄[8]。同時,因為很多數據庫下載文章都是需要付費的,所以該刊可嘗試OA出版,以此促進研究內容的廣泛傳播。積極參加國家和地方舉辦的期刊評獎活動,以此體現(xiàn)期刊的質量,達到宣傳的目的[9]。
(四)欄目建設
欄目是期刊的窗口,欄目的設置要緊跟學科的主流發(fā)展方向,既要有一些固定欄目,也要有一些非固定欄目。對《光學儀器》欄目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該刊的欄目設置存在不合理性,多年來一成不變的欄目設置出現(xiàn)了多個欄目載文量的失衡,應立足期刊的實際情況,找準定位,深度挖掘具有研究優(yōu)勢的欄目。欄目要做到主次搭配得當,并能做到發(fā)揮欄目之間的關聯(lián)性、互補性,為突出刊物的特色和個性服務[10]。
(五)加強媒體平臺建設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比如國內的微信、微博等以及國外的Twitter等。《光學儀器》期刊于2015年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公眾號傳播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推送每期的出版文章。雖然該公眾號還開設“精品推送”“稿件查詢”“最新資訊”等板塊,但是因為缺少人手,無暇顧及,致使公眾號形同虛設。我們應該注重出版和傳播并行發(fā)展,設置專人負責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利用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最新最熱的研究成果,加強編輯部與審稿專家、作者、讀者之間的互動。
(六)借力學術會議
學術會議是學術交流的平臺,編輯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和審稿專家,擴大期刊讀者群體,同時為介紹和宣傳期刊提供較好的機會。如果經費允許,可以向學術會議主辦方申請展位,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期刊的形象。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期刊也可以承辦學術會議,方便同編委等專家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三、結束語
提升期刊影響力是國內科技期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通過對《光學儀器》2013—2017年載文量、作者分布、機構論文數、期刊影響因子、期刊被引頻次、欄目各項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該刊存在不足之處。筆者認為要從提高期刊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欄目建設、拓展傳播渠道提升論文顯示度[11]等途徑出發(fā),有針對性地提升期刊的影響力,并以此為同行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游蘇寧,石朝云.我國科技期刊的內憂和外患[J].編輯學報,2011,22(3):189-193.
[2]?趙文祥,郭鳳丹,王麗麗,等.山東農業(yè)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分析與動態(tài)評估[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4(8):127-131.
[3]?徐綺,水汶,張書紅,等.《醫(yī)用生物力學》2010—2013年主要期刊文獻計量指標分析[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5,30(2):179-184.
[4]?黃春燕.《能源研究與信息》1998—2017年發(fā)文被引情況分析[J].能源研究與信息,2018,34(3):182-185.
[5]?蔡斐,蘇磊,李世秋.科技期刊爭取優(yōu)質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劃出版???專欄[J].編輯學報,2018(4):416-419.
[6]?段為杰,于洋,林松,等.關于學術論文低被引頻次的一些反思[J].編輯學報,2019,31(SI1):117-119.
[7]?徐剛珍.同行評議在科技期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696-698.
[8]?鄒海彬,杜寧,張京娜,等.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保障機制探討[J].編輯學報,2018,30(2):1-3.
[9]?王麗娜,李娜,陳廣仁,等.科技期刊品牌活動與提升品牌影響力——以《科技導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9):946-949.
[10]?王樹槐.期刊欄目如何策劃成市場賣點[J].編輯之友,2015(6):74-76.
[11]?黃春燕.高校非核心科技期刊分層次專業(yè)化建設實踐——以《能源研究與信息》為例[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3):297-300.
(編輯:程愛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