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仁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數學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保證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問題的同時,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具體的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科,這一學科對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提出比較高的要求。許多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會存在許多困難,這是因為數學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運算和推理去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數學學習不再有難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之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主要是因為學生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可以不必依賴教師和其他學生,自行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就是學生所擁有的獨立思考能力。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均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加強對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第二,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技巧,從而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第三,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將獨立思考的能力化為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為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則是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處于被動聽課的狀態(tài)。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由于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學習數學時,如果不能采取差異化教學措施,就會導致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必然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還有一些學生存在強烈的依賴心理,遇到問題缺乏獨立思考的行為,總是尋求他人的幫助,這樣也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對新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不能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優(yōu)勢,就會難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涉及到幾何圖形計算時,教師既要保證課本上的內容可以被小學生所掌握,還要將書本上所畫的幾何圖形進行有效的轉化,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知識,這來自于教師有效的引導,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逐步解決問題。教師必須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實現角色轉換。不過,在許多課堂中,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十分被動,而且沒有養(yǎng)成提前預習和思考的好習慣。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三、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對策
1、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積極思考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一問一答的模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攻克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差異化教學措施,使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培養(yǎng),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提前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保證教學具有針對性,發(fā)揮出數學學科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間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2.加強對學生的鼓勵
教師要適當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采取新型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并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索欲望,實現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在“認識圖形”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對圖形進行認真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正確認識圖形,還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
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更加新穎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內容通常比較枯燥乏味,加之教師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很難對學生形成吸引,還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得到更新。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豐富多彩的材料相結合,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一年級的學習時,有用字母表示數字這一個教學板塊,教師可以融入游戲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首先,全班同學和教師都圍成一個圓圈,從1開始進行報數,當數到3或是3的倍數的時候,就無需報數,而是采取拍手的形式來代替,隨著學生陸續(xù)參與其中,數字會變得越來越大,3的倍數也逐漸增多,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出現錯誤,因為不熟悉的數字越來越多。一旦出現錯誤,教師將采取上臺表演節(jié)目的方式作為懲罰措施,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量減少錯誤的發(fā)生,還可以收獲快樂,即使出現失誤也不會覺得尷尬。當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游戲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現規(guī)律,當學生形成討論時,其實就是探索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要保證學生在學習知識后可以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而這則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使學生能夠愛上數學,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不斷馳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麗瓊.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45.
[2] ?韓慧慧.淺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