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蓉
【摘 要】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初中歷史是開啟學生人文歷史情懷的重要學科和學習階段,對此,歷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需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6-0174-02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素養(yǎng)心的基本內涵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方面,每一個學科都有自身所蘊含的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初中歷史學科的靈魂,如果學生能夠具備該素養(yǎng)的話,那么會對今后的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客觀情況,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此來幫助學生減小學習阻力,提升綜合能力。
一、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意義
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如果教師能夠立足于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讓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具備雛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樂趣;而且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減小學生的學習阻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以此來為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和個人發(fā)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引用時空線索,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時空觀
歷史學習貫穿古今,在整體的學習中,學生能自主結合古今的時空線索進行知識豐富和細化,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來講,大有益處,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的具體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1]。
想要提高初中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整個歷史朝代的更迭順序。教師引導學生從炎黃時期向新中國成立這些階段,進行時間鏈條的梳理,這樣才能讓學生建立清晰的歷史結構框架,減少盲目的記憶歷史時間和事情。如:關于五代十國的時間,這時比較難掌握的部分,而且歷史書上對這個時期的故事講述比較少,加上學生也沒有較多的課外參考資料,所以,很多學生對這個時期的認識比較模糊。這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收集和查找一些五代十國的歷史事情等,加深學生對這個時期的認識,從而建立明確的歷史時空觀念。在學生對歷史時間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之后,在給學生具體介紹每個時間段出現的重大事件,逐個填充這些時間段,讓學生能夠建立較為清晰的知識框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二)結合信息微教學,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
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是當代教學多元化的體現,面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嚴謹邏輯性,教師可以引用多元化的教學設施進行課堂教學,如多媒體課件、音頻教學等,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青銅器與甲骨文》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課前課件制作,在網上搜集相關的青銅器鑒賞視頻資料或圖文資料,從而將其匯編成課件;其次,在課上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直觀形式的觀看甲骨文或青銅器相關音頻資料,學生可以了解到青銅器的文化、不同歷史朝代的青銅器皿的雕繪文化等從而了解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最后,通過多媒體的歷史課件觀賞可以引發(fā)學生對不同歷史文化的總結,引導大家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不同歷史教材的單元知識點進行大綱匯編和整理,并將其分享上傳至學生的學習平臺,這樣學生在課下學習和復習時可以參照教師的思維導圖進行自我學習,從而為學生提供學習側重點[2]。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以上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立足于史料來進行歷史分析,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因材施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中關于學生學習情感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其重要的教學宗旨,歷史學習關乎我國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其重要性不容小覷,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歷史的相關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同時也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感,鼓勵大家熱愛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學習,自主進行歷史知識探究學習。
學習歷史就是為今天的發(fā)展提供歷史教訓和借鑒,前任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也是后來的時代和人前進的基礎。所以,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各種歷史故事,獲得感悟和思想價值觀念,從而教師也要適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判斷能力,從而建立正確的歷史價值掛念,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中,既開闊視野,也能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從學習“鴉片戰(zhàn)爭”到“建立新中國”等歷史內容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資料,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新中國的建立是多么的不容易,并讓其認識到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是百年抗爭的必然選擇。學習歷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閱讀歷史課本,積累歷史史料,從史料中得出認識、觀點、結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運用史料進行實證的能力?!坝幸环质妨险f一分話”。培養(yǎng)學生“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
(四)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正視歷史,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中國歷史發(fā)展史是推進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前提,如何通過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自主品鑒歷史、推敲歷史、驗證歷史是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不斷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正視歷史的發(fā)展、品鑒歷史[3]。
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整體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學習中,關于歐美各國家的歷史發(fā)展以及變革歷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和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做對比,總結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因素和變革走向,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品鑒歷史能力[4]。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查證一些史料,讓學生根據史料來分析歐洲各國的發(fā)展狀況。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這一方面內容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下西歐中世紀農奴的照片,然后再為學生展示一下中世紀的面包作坊照片,并立足于該照片,帶領學生分析:中世紀晚期,歐洲手工業(yè)都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過程,由此來立足于史料,一步步探究歐洲經濟發(fā)展的客觀原因。然后,教師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帶領學生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五個角度,將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西方的經濟發(fā)展做出比較。最后,教師可以課下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博物館的參觀或歷史資料的自我整理學習,通過參觀博物館領略到歷史發(fā)展的過程,通過查閱歷史資料來進一步佐證歷史,驗證歷史,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歷史品鑒能力[4]。
三、結束語
核心素養(yǎng)教學是現代教育的重點組成部分,首先,教師要強化自身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其次,教師要善于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不斷的學習中,教師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引導,也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峰芒.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下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分析[J].明日,2018(46).
[2]魯煥.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下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分析[J].新課程,2019(6).
[3]王芳.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收藏界,2018(9)
[4]石潔.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中學歷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