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閱讀和寫作的礎(chǔ)。識字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快更牢地記住生字。讓學生通過玩一玩,在輕松中識字;編一編,在想象中識字;認一認,在生活中識字;寫一寫,在筆尖下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它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因此,就我的教學體會中談一談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學方法
一、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改進措施
1.游戲教學法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好奇心強、自主學習能力差等特點較為明顯,低年級學生的記憶力也與高年級學生有所差異,還不能完全適應(yīng)小學課堂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殊性應(yīng)適當進行游戲教學,如找朋友、猜字謎等識字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在游戲中學會動腦思考,如課堂常見的啄木鳥醫(yī)生給大樹看病的游戲,教師預先畫好一棵大樹,在大樹的葉子上貼上一些學過的漢字,將某些易錯的漢字進行處理,讓學生扮演啄木鳥去給大樹找出“害蟲”,并將“害蟲”進行改正,另外,教師還應(yīng)注意課堂用語,要多表揚學生并制定獎勵措施。
2.在熟字法基礎(chǔ)上學習新字
此方法教學需遵循“+"、“-”或變換偏旁與筆畫的原則,“+”法意思為在學生較為熟悉的漢字上添加偏旁或筆畫組成新字,如“大”→“太”,“水→“冰”;“-”法意思為在熟字的基礎(chǔ)上通過減偏旁或筆畫變成新字,如“拍→“白”,“灑”→“西”;在熟字的基礎(chǔ)上改變偏旁組成新字,如“跑”→泡”、“休”→“林”等,以上這些操作方式是對熟字的一種再復習,縮小了記憶的范圍,降低了對新字字形記憶的難度,有效地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3.將多媒體引入課堂,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
多媒體課堂的引入極大的增添了課堂的活力,利用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多媒體所呈現(xiàn)的生動形象與絢麗的色彩可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覺得學習內(nèi)容充滿了神秘感,教師課前搜集有趣的畫面將其與識字練習結(jié)合起來,如教師可預先準備好一幅小猴摘桃的畫面,將課堂要學習的漢字依次粘貼在樹上,以故事導入的形式告訴學生認識一個字寶寶,小猴才能向上爬一步,這樣一來學生唯恐因為沒有記住漢字而讓小猴吃不上桃子,直到認識完所有的漢字,猴子才能爬上樹摘到桃子。為了強化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可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的學生讓小猴最先吃到桃子。另外,在進行形象字教學時如在教學“田”字時,可利用多媒體將“田”字有關(guān)的圖片演示出來,這樣更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塑造了漢字學習的神秘感,激發(fā)了學生去探索的欲望。
二、在把握識字教學的基本理念時,要特別關(guān)注以下三點:
1.多認少寫,認寫分流
課程標準在具體陳述識字的學段目標時,明確提出來“認識和學會”兩種不同的目標,比如,一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700個左右,其中300個左右會寫,從數(shù)量對比上確實反映了多認少寫的理念。多認少寫才是符合漢語言文學自身規(guī)律的做法。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是先讓學生認字,認的字并不是要寫的字,可以看出,認和寫不是同步的,各走各路,不能追求認、寫、用一步到位。
2.主動識字、獨立識字
一年級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在注重識字數(shù)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guān)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的方法的嘗試和探索。了解這個情況后我們就不能把識字數(shù)量的多少當作教學的全部目的,學生會認字就算完成任務(wù),學生能否自己獨立識字才是關(guān)鍵。
3.熟練運用拼音作為工具
我校創(chuàng)立立足于學生為主體的“聽一聽、看一看、議一議、說一說、練一練”的“五步短動式教學法”宗旨是: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學生眼、耳、口、手、腦全動員,充分發(fā)揮40分鐘課堂效率。五步短動式教學法的五個步驟,每個步驟時間都以3-5分鐘為宜,即短動式。這樣學生就不會分心走神,更易提高課堂時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五步短動式教學法符合學生認知心理過程,可以反復觸動學生的注意、知覺、印象、記憶、思維、語言、動作等心理認知要素。老師可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知識點、不同的學科等學生的認知程度,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和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識要求等,來精心設(shè)計兩步、三步、四步、五步的靈活運用。
以下是自己的幾點做法:
1.嚴格按照“五步短動式教學法”課堂規(guī)則來進行教學。
2.營造氣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字,比如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熟字換偏旁等等。
案例
一年級下冊《識字4)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識字。
2.認識“蜻、螞”等12個生字。
3.把課文讀通順。
教學重點:認識“蜻、螞”等12個生字。
教學難點:能運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獨立識字。
教學過程:
導入
聽一聽: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識字四,齊讀課題。
二、自主識字
看一看:看黑板,石老師教小朋友一個本領(lǐng),仔細看田字格里的“螞字,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
說一說:請小朋友說一說,在發(fā)螞字的音時,發(fā)哪邊的音,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發(fā)右邊的音,再請同學們觀察偏旁。
聽一聽:師總結(jié),左邊表示字義,右邊表示字音。像這樣的字叫形聲字。乘熱打鐵,繼續(xù)出示生字“蟻、蜻、蜓”讓學生用剛學的知識獨立識字。
練一練:自己嘗試讀兒歌,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兒歌學生模仿。齊讀、分組讀、比賽讀用各種方法讀兒歌,直到對兒歌很熟悉,熟悉每個字的位置。
(文中識字)
議一議:老師從文中把生字單獨展示在屏幕上,小組合作講一講識字方法,再請各組代表匯報識字情況。
練一練:開火車逐個學生檢查。
堂堂清:出示一些沒有學過的生字,讓同學們借助今天學習的方法,獨立識字生字。
三、課堂小結(jié):本節(jié)課,我們會運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獨立識字了。
總結(jié)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應(yīng)注重生動形象,不可機械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的教學方法,仔細分析低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結(jié)合教學要求,為孩子們識字教學提供更加有力的幫助。
中山市坦洲明德學校
石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