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蓮
摘 要: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里分析智伯無德而亡時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我們現(xiàn)代人也常說"德才兼?zhèn)涫钦?,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梢娝枷氲赖率呛饬恳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德育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要加強德育力度。而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是促進德育滲透的一個有效途徑。
關鍵字:有效溝通;德育滲透
一、有效溝通是師生間的橋梁和紐帶
1、有效溝通能促進教育的發(fā)展
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體系中一個重要的關系體系,它包括了教學關系、心理關系、個人關系、道德關系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整體體系。
在農業(yè)經濟時代和工業(yè)經濟時代,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教”,教師是教育者;學生的基本任務是“學”,學生是被教育者。教師的管理大多以專制形式出現(xiàn)。在這種不平等的關系下,師生間要進行平等溝通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后工業(yè)經濟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知識經濟的到來,一種以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有用之材、發(fā)展個性化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體制日益受到重視。學生就像是問路人,教師好比向導。一個有良好溝通能力的教師能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因此,構建新型、平等溝通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2、有效溝通能提高教學質量
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使老師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會覺得老師平易近人,愿意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不僅如此,學生還會潛移默化地對老師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秾W記》中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3、有效溝通能促進德育發(fā)展
新時代的教師,不再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書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已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外,還要在課后加強和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功能的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的積極參與全方位發(fā)展成為了教師能力的體現(xiàn)。老師可以運用自己的豐富閱歷,采用言傳身教、引經據(jù)典等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有效溝通是德育的重要渠道
1、加強師生間的多樣化交流
教師應當認識到,師生之間不僅僅是教與學、授與受的關系,而且是人與人、你與我的關系,并在行動上主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應該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現(xiàn)出自己真摯的情感,并且用自己的真誠影響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我們應該像陶行知先生那樣,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
2、要體貼、愛護、尊重學生
當代青少年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了典型的早熟現(xiàn)象,社會轉型時期快節(jié)奏的學習生活,以及升學的壓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妨礙著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針對這種情況,溝通好師生雙方的情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教師方面而言,首先要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自尊心都很強,如果隨便挖苦,甚至打罵學生,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從而對你任教的學科失去興趣,影響你教學質量的提高。
所以教師要不斷感知學生心聲,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學生們在想什么,做什么?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的。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經常寫"我的心里話"和建立家校熱線、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等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梳理問題,組織討論或個別談話,引導學生的思想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3、因地制宜,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
如果說尊重學生是贏得學生尊重的前提,那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用激勵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這又是得到學生信任的法寶。人無完人,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特征的學生,我們要力求做到一視同仁,既不偏愛好學生,也不冷待潛能生,要深入了解他們,親近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之處,多用激勵的語氣和方法去教育他們。
4、不要苛刻要求,讓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主動性
現(xiàn)在是知識,信息時代。學生除了從書本攝取知識外,還可以從電視、電影、報紙、廣播、雜志、網絡等各種渠道獲得知識和信息。他們的視野較廣闊,對各種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愿盲從,不愿輕易受制于人。所以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糾錯中成長,而且也利于師生之間的融洽相處。
5、要多創(chuàng)造師生溝通的機會,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德育活動包括很多模式。我們需要更新觀念、開拓思路,使活動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更加具有實效。如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實踐中,應該通過主題班會、實例分析、德育實踐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體驗。如我班曾經有幾個學生仗著有幾分小聰明而非常懶惰,作業(yè)經常不完成,經過多次口頭教育無效,怎么辦?我就組織這部分學生到學校德育基地去勞動。兩個小時下來,有的腰酸背痛,有的精神疲憊?;氐浇淌乙院?,我及時組織學生談感受,有的學生悟出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有的學生得出"現(xiàn)在不吃苦,將來做苦力"的結論;也有的同學有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感悟。在總結時,我引經據(jù)典指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艱苦奮斗的結果。同時對"人上人"的說法進行了疏導。經過這件事情以后,那幾個經常不做作業(yè)的學生第二天就如數(shù)將作業(yè)本交到了任課老師的手中。
教師從事的是天底下最神圣而又最艱巨的工作。青少年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團團陶泥,任由你去塑造。德育教育過程是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全體師生不懈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會促進德育教育質量的提高,德育教育的提高也會促進師生間的良好溝通。它們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參考文獻
[1]黃敏:《淺談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2009你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