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詠全
【摘 要】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是一種綜合的心理特征,是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在擁有一定文化知識并加以內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教師的人格、氣質、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
一、提高英語師范生文化素養(yǎng)的必要性
首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英語師范生們是未來的老師,是將來一代代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引導者,在以后的整個英語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這就要求他們在學校學習個過程中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才可以達到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次,基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英語師范生的方向應該是以語言教學為基礎,語言和文化并重的教學培養(yǎng)模式。另外,作為一個英語的學習者,還要做到漢語言文化學習和英語語言文化學習齊頭并進、共同進步。
二、英語師范生文化素養(yǎng)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的應試教育體系使得大部分師生追求暫時的、表面的語言技能的提高而忽視內在的、長久的語言文化培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為側重語法和語言技巧的教與學,缺乏對英語語言所依存的語言文化背景信息的重視。在教學中老師只注重“純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對英美的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識的講授也只是蜻蜓點水,學生也是水過鴨背,這種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的脫節(jié)致使師范生在以后的跨文化交流和教學中問題頻出。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英語語學習過程中重視英語的學習而忽視了母語的學習;而很多教師也由于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弱化母語的學習,于是就出現(xiàn)了很多大學生在閱讀、理解、駕馭母語能力日趨滑坡,母語文化素養(yǎng)方面的缺失的情況。
三、培養(yǎng)和提高英語師范生文化素養(yǎng)的策略
1. 從英語師范生自身角度談其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對于英語師范生來說,將來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英語基本功,廣博的知識,良好的課堂控制力以及恰當?shù)慕虒W方法外,還應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將這種素養(yǎng)意識及內涵滲透于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能力。
2、扎實自身漢語語言基本功、豐富漢語言文學修養(yǎng)
首先,對于英語師范生來說,應把漢語言文化學習提高到與英語專業(yè)學習同等重要的地位來對待。這就需要英語師范生要對自己的母語、文化及歷史要有很深刻的掌握、理解和認同感。因為具有強烈的母語文化意識,對本民族語言及歷史文化懷有深厚的感情,才是學生自覺地積極尋求不斷加強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知識底蘊的不不竭的動力。其次,要想深刻了解本民族歷史及文化,就要從扎實地學習自身的母語即漢語本身做起,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理解、吸收中華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及營養(yǎng),就必須有扎實的漢語言基本功,不僅要有對現(xiàn)代漢語語音、詞匯、句法系統(tǒng)的掌握,還要有相當深厚的古代漢語知識,讀懂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精粹,產生對自己母語、文化及歷史的認同感、優(yōu)越感,從這點來說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母語文化的認同感是相互作用的。
四、不斷加強自身的英語語言文化學習和修養(yǎng)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師范生要在學習語言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擴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課堂上,涉及到自己不了解的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例如其歷史傳統(tǒng)、民族心理、風土人情等一定要尋根究底向老師問清楚,或者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填補自身在這方面修養(yǎng)的空白,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在課外,英語師范生可以選擇多讀一些有關英語語言文學名著和歷史文獻。文學名著所講的故事很深刻,很具代表性,可以增加自身涵養(yǎng)性和素質、思想境界、思維和邏輯能力。
五、從學校的角度談師范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1、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要始終貫穿于各門課程中
在英語師范生的教育中,應把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同時并舉,使英語文化教育貫穿于各門課程之中。用語言學的基本理論來指導教學,正確地擺正好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針對英語師范生所開設的各門課程既應從廣角度上展現(xiàn)英美等國家的社會習俗、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等社會文化,又要兼顧會議、吃飯、打招呼等一系列禮儀等生活細節(jié)。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還要涉及俚語、格言、成語、委婉語、禁忌語、敬辭、謙辭、語體等反映文化差異的因素。選用的教材要盡量多地包括文化點,可以選取將文化內容與語言材料結合起來的文章。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的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相關課程應選擇一些有助于學員在短時間內提高交際技能的文學作品。
另外,讓師范生選讀一些的英文報刊雜志,這是了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時尚等各個領域里發(fā)生的最直接的方式,對于學生通過閱讀把握語言所傳遞的有用信息能力方面也是個很好的鍛煉。在具體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要強調英語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培養(yǎng)英語師范生逐漸形成對英語文化的敏感性。實踐證明:在具體的語言教學中,一個老師語言能力的高低與其掌握的語言文化具有密切的關系。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英語師范生應當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同時還要注重是自身語言知識的豐富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
2、增設針對提高母語文化素養(yǎng)的漢語文化課程
20 世紀 20 年代清華大學外文系成立之初將教學目標定為培養(yǎng)“博雅之士”,匯通東西之精神思想而互為介紹傳布。在這樣的辦學宗旨下,從清華大學外文系曾經走出過一批學貫中西的語言教育家、翻譯家或文學評論家。但現(xiàn)在全球文化碰撞中,高等教育的外語教學中出現(xiàn)了很嚴重的“一邊倒”傾向,漢語言文化教學在英語或其他語種專業(yè)教學中幾乎沒有任何地位。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英語師范生的文化素養(yǎng)就要仔細地研究分析、總結中國傳統(tǒng)外語教育的培養(yǎng)方案,總結其成功的經驗并實施到現(xiàn)如今的中國外語教學中。
另外,也可以對英語師范生開設漢語方面例如詩詞欣賞、文學選讀等的選修課,著重通過一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背景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提高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能力,使他們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中心突出,層次清楚,表達流暢;書面語表達中不出現(xiàn)錯別字、病句,中心突出,表達清楚,用詞準確。學校也可以定期讓中文專業(yè)的教師為英語師范生量身制定一些書單,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廣泛深入地閱讀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人格理想和審美情趣。最后,學校也可以設置一些漢語知識文化競賽,通過競賽鼓勵學生注重提高漢語言文化的修養(yǎng)提升的重要性與積極性。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城中校區(qū);英語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