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智
【摘要】:在當今時代,隨著“積極心理學”這一心理學新興領域的迅速發(fā)展以及最早從兒童地板游戲演化而來的沙盤游戲在國外的廣泛應用,沙盤游戲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而成為包含著“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并且可以作為一種普通意義上的兒童心理教育的方式。
【關鍵詞】:沙盤游戲 兒童教育 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
一、沙盤游戲的簡介
(一)沙盤游戲的發(fā)展概況
沙盤游戲的理念和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作家威爾斯與兩個兒子一起做的“地板游戲”,就是將任意選擇的玩具擺放在已經劃定好的區(qū)域內。威爾斯發(fā)現兒子在游戲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與眾不同又意想不到”的快樂,并且能夠促進兒童在思維、行為、人際關系上的改善【5】。據此重大發(fā)現,他寫成了《地板上的游戲》一書,這也是沙盤游戲的雛形。
真正的沙盤游戲創(chuàng)始人是卡爾夫,她跟隨勞恩菲爾德學習“世界技術”后整合了榮格分析心理學及中國太極圖思想,形成沙盤游戲治療的思想和理論??柗蛟谟猩暌恢敝铝τ谘芯亢桶l(fā)展沙盤技術,使得沙盤技術很快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沙盤游戲在上世紀末也開始影響中國的心理學領域,以張日昇和申荷永兩位教授為標志性人物,帶領著沙盤游戲這一獨立的心理治療體系不斷向前發(fā)展【3】。
(二)沙盤游戲在兒童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優(yōu)勢
3—6歲幼兒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人的一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兒童在這一時期由于神經系統(tǒng)和語言能力的初步發(fā)展,兒童最初的個性傾向、口語表達能力開始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因此與傳統(tǒng)的兒童心理療法相比,沙盤游戲特別適合兒童。當兒童來到沙盤游戲的世界,他們可以暫時不受父母、老師、社會規(guī)則的約束,在輕松安全的環(huán)境中,讓兒童利用沙子和各種各樣的玩具并通過自身的想象力,營造一個“游戲中的世界”,通過某種適當的象征性的方式把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出來,由此來獲得兒童自身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改善兒童間的同伴關系,促進社會性,提升兒童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積極心理學的簡介
(一)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
積極心理學是在二十世紀末發(fā)展起來的心理學新興領域,1997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塞利格曼提出了“積極心理學”這一全新的概念,開始對當代心理學產生重大影響,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逐步開展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此之前,雖然有一些研究項目存在著積極心理學的元素,但卻是松散的、不規(guī)則的,并未形成一個獨立的領域和趨勢。
積極心理學是關于人類本身所具有的、與生俱來的力量的科學,例如勇氣、樂觀、寬容、希望、愛的能力、社會協調性等;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與“消極”心理學相對的。使用心理學的方法理念來解決人的焦慮、恐懼、抑郁障礙等固然重要,但這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心理學卻忽視了對人所固有的積極品質的激發(fā)塑造。積極心理學倡導人們應主動研究人類心理積極的一面,不再局限于研究病態(tài)的心理問題,而傾向于采用積極的方式機制來解決心理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童年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人在該階段既是心理、行為、認知、學習、性格等方面開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心理矛盾與沖突頻繁出現的時期。老師與家長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在日常中就重視對幼兒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這正是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所以積極心理學可以更好體現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三、積極心理學與沙盤游戲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意沙盤
創(chuàng)意沙盤是基于沙盤游戲基礎上,針對3-6歲兒童心理、行為及認知的發(fā)展特點,根據現代的兒童教育觀念,尊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利用成熟的沙盤技術來促進兒童發(fā)展健康心理,不僅可以使得兒童釋放不良情緒,樹立正確的信念,還可以實現自我接納、自我解壓。
創(chuàng)意沙盤課程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首先,教師帶領幼兒到沙盤教室門口,每個幼兒領一張數字卡1-20,幼兒將標志帶帶在左手;隨后,幼兒按1-20的次序進入教室,按老師引導的方向前進,找到相對應序號的沙盤沙具;幼兒坐好后,教師先組織好紀律,隨后講一些導入語,導入語應該符合3—6歲兒童的接受理解程度;然后幼兒聽教師指令,開啟沙具盒蓋,將沙具盒蓋放到盒子下面,幼兒就開始操作擺放玩具。與此同時,教師開始記錄時間,并且教師要觀察每一個幼兒操作的狀況,在此過程中盡量不打攪,并盡量填寫好每個幼兒的個體沙盤游戲過程記錄表;教師還應為每一個幼兒拍攝一張幼兒制作沙盤過程的照片備用(注意:拍攝孩子專注神情的特寫)。
并將沙具收好蓋好沙具盒蓋,擺放整齊。最后,幼兒離座按次序有序離開沙盤教室,由老師將幼兒的沙盤作品的照片貼到《幼兒沙盤親子操作手冊》并發(fā)給家長,創(chuàng)意沙盤課程的幼兒園部分結束。在幼兒回家后,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觀看作品照片,分享沙盤故事,并將故事內容記錄到《手冊》里,第二天帶回幼兒園,然后教師根據孩子的故事及上課情況對孩子進行點評。
四、總結
沙盤游戲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心理與行為治療體系,在沙盤游戲的世界里,通過來訪者在無意識的情形下表露出自己真正的內心世界,心理治療師通過對來訪者進行積極關注與積極反饋,讓來訪者充分的體驗到被積極關注的感覺,從而提升自己的信心,挖掘自身的優(yōu)勢,改善自己的心理與行為,從而走向更為積極、健康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王艷敏.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學前教育發(fā)展研究綜述,2017,33(10)
【2】童暗.積極心理學視野下3-6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J]. 基礎教育研究,2015(5)
【3】陳曦.吳燈.積極心理學背景下沙盤游戲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2016(5)
【4】楊玉亭.張際.沙盤游戲療法在我國兒童中的應用現狀 [J]. 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