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意識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關于這一點很多教師都將其忽視了,致使一些學生的行為較為極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強化學生們的生命意識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狀態(tài)。在此文中,筆者系統陳述了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增強學生們的生命意識,以讓學生們更加愛護生命。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命意識;培養(yǎng)策略]
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結合。鑒于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指引學生,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增強他們審美的能力,學生們在語文課程上可以學會怎樣尊重他人、怎樣愛惜和尊重生命。而在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將語文教育和生命意識的強化有機融合到一起呢?對此,筆者做了如下分析。
一、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融入生命意識
現在,不少語文課程內容不夠人性化,形式刻板,沒有溫情。對此,語文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充分融入生命意識,以增強語文教學的生命力。
(一)在閱讀中感知生命
閱讀的過程,是和自己生命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發(fā)生在教師、學生、課文三者之間,這三者之間是相通的,也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閱讀實踐中,教師要積極指引學生們發(fā)現自我、勇于表達自我。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指引學生們發(fā)現自己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從核心問題入手,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們感知生命的酸與甜、苦與辣。閱讀只有滲入了生命意識,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生動的閱讀。
(二)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生命意識
要想讓課文內容和生命意識充分融合,必須要先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巧妙利用課文中體現生命意識的字節(jié)。例如在閱讀《獨坐敬亭山》時,如果僅是簡單地理解這首詩的字面意思,就很難體會到李白當時創(chuàng)作此詩時雖孤獨仍不言棄、于山水間求得精神滿足的豪壯之情,這樣,便丟失了一次培養(yǎng)學生們生命意識的絕好機會。以筆者看來,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們借助“獨”、“孤”等字節(jié)感知作者的孤獨,結合作者其他時期的作品,讓學生們認識到,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遇到怎樣的挫折,都要堅信自己一定能行,迎難而上,勇戰(zhàn)挫折,而不是被困難、被挫折擊敗。
(三)合理增加學生們的課外資料閱讀量,深入強化他們的生命意識
泰戈爾曾說過,開展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人更富有生命活力。就語文教學而言,自身有著非常充足、優(yōu)厚的美文閱讀條件,我們可以通過合理增加學生們的課內外資料閱讀量,讓學生們在閱讀中,感知生命的珍貴、感知情感的細膩、感知生活的多彩,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二、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
一篇學生作文,就像鏡子一樣,可以看出學生的真實想法,也可以看出學生們的文采高低,在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滲透生命意識,常常指引學生們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價值是什么,讓學生們在自己的寫作鍛煉過程中,感知生命的偉大與珍貴。教師在點評作文或是進行作文教學實踐時,要有意識地穿插一些生命意識相關的思想,幫助學生們理解生命的概念和本質,深入思考自己的生命,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健康的生命意識,切實提高學生們的生命質量。
教師在自己的寫作教學實踐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們的實情,寫作時要尊重并順應學生們自己的思路。比如說,某些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不自信,此時,教師先是要安慰他們,勤和他們交流溝通談心,多鼓勵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此外,教師還要結合生活實情,多讓學生們寫一些諸如“怎樣面對人生挫折”之類的作文,學生們自由發(fā)揮,漸漸地讓學生們在寫作中感知生命的挫折,并有所感想。同時,教師們還可以借助某些悲催的影視資料,例如:“5.12大地震紀錄片”等,在這些影視資料中,震撼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們深切體會親人離世、家園塌陷帶給人們撕心裂肺的痛,他們的吶喊是對生命的呼喚,學生們在觀看這些影視資料時,心靈將受到很大的震撼,每次震撼都會“告訴”學生們,生命非常珍貴,不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何等的艱辛和挫折,都不要輕易言敗,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勇于拼搏,迎難而上,給自己勇氣與力量,敢于和不盡人意的人生之路博弈。在觀看影視資料過程中,要時時指引學生們感知生命的頑強,感知人生的幸福。讓學生們慶幸自己是幸福的,最起碼自己還活著。
三、在語文教學、語文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積極融入珍惜生命的含義
生命意識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與生命有關的文章,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僅僅局限于課文本身,要借助引入名人名言、播放正能量的影視資料等形式積極拓展。借助多渠道幫助學生們感知生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們深入思考,讓課文內容得到啟發(fā),將課堂內容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這一系列的過程,才可以稱之為是真正的語文教學過程。
四、總結
綜前文所述,培養(yǎng)、強化學生們的生命意識,同時,將這一意識充分融入到語文教學中,指引學生們思考生命的價值所在,這一研究課題,需要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筆者在本文中,從語文教學中涉及到閱讀、課堂、寫作等環(huán)節(jié)入手,分析了生命意識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或是措施。我們知道,語文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強化學生們生命意識,指引學生們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過程。語文實踐會讓學生們的心靈受到感化,通過長時間的感化,學生們會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遇到挫折時也會相信自己一定能戰(zhàn)勝挫折,懂得如何去溫暖他人,懂得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最基本的就是相互尊重和愛護,彼此之間和諧美好的相處在一起。
參考文獻
[1]趙艷秋.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命意識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
作者簡介
馮小芳(1983.02—),女,漢,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人,本科,渤海大學畢業(yè),一級教師,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