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玉
[摘 ?要:在我國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課堂當中,都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來開展教學工作,為了達到應試教育的目標,到最后基本上都會變成單方面的灌輸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會讓課堂變得呆板乏味,更是禁錮了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所以,新課改刻不容緩。相較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課堂而言,新課改不僅明確了語文教育開展的真正目的,還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重要理念。特別是對于小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語文給他們的印象應該是有趣,積極的。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新課改對于我們教師提高課堂質(zhì)量,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但是,新課改還處于發(fā)展之中,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仍會有不少的問題存在,教師應當結(jié)合實際,積極解決。關(guān)于這點,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各位同行參考!
關(guān)鍵詞:課堂提問;互動課堂;新課改]
一、結(jié)合實際開展小學語文教育工作
生活中語文隨處可見,但從小學生來講,作為他們系統(tǒng)的學習語文知識的第一步,語文課堂教育,是至關(guān)重要的第一環(huán)。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育中應當結(jié)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好奇心旺盛,精力更不容易集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教案的內(nèi)容,利用圖片或者有趣的小故事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在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對于語文知識的重點進行概括,層層遞進,讓學生們了解語文課本上的重點,加深他們印象的同時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單單是傳統(tǒng)的“你講我聽”,而是圍繞著中心將各個知識點之間相互聯(lián)系,教師用心備課,學生們積極參與,才能提高課堂教育的有效性。當然對于一些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也應當給予鼓勵,讓他們對于老師不再有畏懼感,而是愿意同教師一道參與進教學活動中。值得小學語文教師們注意的是,對于年紀階段較大的學生來說,更應當注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簡單的挖掘課本已然不能滿足他們對于外界事物的好奇,教師應當從多方面入手,深刻剖析主題,為今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打好基礎(chǔ)。考試并不是語文學習的目標,教師應當首先認識到這一點,只有以小學生為主體,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開展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
二、“三不原則”提高課堂教育中提問的有效性
在我們小學語文的教育課堂上,教師經(jīng)常會“提問”。首先提問能夠引發(fā)思考,既可以體現(xiàn)學生們對于知識情況的掌握,也能夠引發(fā)小學生們的思考。當然這也由于提問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提出問題就需要回答,這就是教師同學生們交流的過程。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問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提問呢?這應當是教師們需要思考的難點。筆者認為,不偏題,不做無意義的討論,不臨時起意的“三不原則”,需要教師們時刻謹記。第一條不偏題,要求教師一定要圍繞著課本主題提問,在深入挖掘課本知識時將提問引入其中,例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用母親的幾個動作和兒子的動作,提出問題,引發(fā)關(guān)于母愛的討論,繼而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體會作者關(guān)于母親的愛、以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追悔之情,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課文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第二點是不做無意義的討論。在學習課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膶τ趦?nèi)容做一些知識的拓展,例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闹v解關(guān)于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紹。當然,對于并不適宜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當遵循主次原則,適當舍棄。要知道我們課堂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要浪費課堂時間做無意義的討論。最后一點就是不臨時起意。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們的思想都在不停的進行碰撞,在進行提問的時候更應當進行深思熟慮,而不是想當然的隨便提問。總體而言,提問是一個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xiàn),筆者這里提出的三不原則只是一方面,需要教師們關(guān)注的是課堂教育中提問應當結(jié)合課本,深入分析中心思想圍繞作者的情感來提出問題。當然,提出問題之后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回答進行追問和解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發(fā)散思維,積極思考,以提高學生們參與提問的積極性。
三、建立活躍的互動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應當是積極活躍的,而不該是呆板乏味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應當有互動和討論。特別是在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應當有思想與思想之間的交互碰撞。從這一方面來說,建立起活躍的互動課堂就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由于語文學習的特殊性,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于情感的認知,語文不應該是機械死板的,而應該是充斥著各種情感和思維的互動交流。這對于語文教育者來說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們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前后討論的小組,討論的問題每次由不同的人到臺上進行總結(jié)和講述,對于其他小組來說,如果有疑問和不解之處就可以提出來跟他們進行溝通。這種互動不僅可以加深小學生們對于知識的認知,還可以鍛煉他們合作探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然這個互動也不僅限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應當是互動討論的。對于問題,教師不應當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應當引導學生們圍繞著主題主動思考,提出解決方案。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們應當鼓勵學生們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對問題提出標準的,統(tǒng)一的答案?;拥倪^程也包括思維之間的互動和認知差異,活躍的互動課堂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能夠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活動的過程中也是情感之間的交互交流,師生之間對于情感的傳遞,學生與學生之間對于合作精神的認知,這些都是課本上很難講述的。
總體而言,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有了重大指導作用。教師們更加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們也更加積極。在語文教育課堂上應當還有更多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希望筆者提出的這幾點能夠?qū)Ω魑煌械男W語文教育工作帶來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