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摘 要:現(xiàn)代教育重視對小學階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而美術教學也是美學教育的重要形式。美學教育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美術技巧,還需要具備藝術審美能力,實踐證明,早期對學生開展美術藝術審美培養(yǎng)工作,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因此越來越多家長為學生班讀美術興趣班,盡早對學生開展美術教學。利用當代藝術作為教學素材,與小學美術教育進行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理論和提升藝術修為。
關鍵詞:當代藝術 小學美術 教學融合 教學模式
當代藝術是指帶有現(xiàn)代主義精神和現(xiàn)代人文氣息的藝術作品,符合現(xiàn)代人的欣賞價值。小學生缺乏美術基礎,在開展美術學習活動時需要利用教學載體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當代藝術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情趣,小學生容易理解。利用當代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結合,能夠為學生提供簡單易懂的現(xiàn)實作品,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審美水平。但當代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是種創(chuàng)新嘗試,開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阻礙。
一.當代藝術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及教學問題
(1)唯成績論下,小學美術教育開展形式化
唯成績論是目前的主流教學觀念,而成績論的核心圍繞語數英主科科目。為提升主科成績,在學科教學任務繁重的時候經常占用美術教學時間,導致美術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融入當代藝術,教師需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壓力增加,而美術課堂資源緊缺將導致教學目標完成困難。家校重視學生主科教學,將美術教育當成興趣班,極其打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形式化地開展小學美術教育,對當代藝術與美術教育方法缺乏深入研究,導致美術教學質量停滯不前。
(2)教師美術素養(yǎng)不足,教學活動難以深入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主要職責,融入當代藝術,要求教師有高水平的當代藝術素養(yǎng),包括掌握當代藝術豐富的理論知識、極高的審美能力和當代藝術美術技巧等。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將當代藝術知識與教學技巧結合,才能將自身專業(yè)的技能素養(yǎng)高質量地傳導給學生。但現(xiàn)實中,教師的當代藝術素養(yǎng)不足,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出現(xiàn)錯誤,誤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或教師在當代藝術與教學工作融合上效率低,例如知識講解量過大導致課堂時間不足。
(3)學生缺乏美術鑒賞能力,欣賞當代藝術需要特別輔助
對當代藝術進行專業(yè)鑒賞,要求學生具備足夠的美術審美能力,但小學生正處于學習基礎階段,缺少必要的技能素養(yǎng),在學習時往往需要依賴教師的引導。美術核心素養(yǎng)倡導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美術知識,還要掌握現(xiàn)實中美術實踐的能力和自主當代藝術審美的意識,但小學生的自我實踐和自主學習觀念明顯不足,單純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開展學習,必定讓教學效率大打折扣,也會增大教師的教學壓力。
二.當代藝術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及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效益
利用多媒體的便利性和素材的豐富性,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通過提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可以減少課堂板書和口述的時間,教學過程中能夠控制課件講解的快慢,有效掌控教學進度。通過融入當代藝術圖片,圖文結合的講解能夠幫助小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可以根據課班學生的特點對課件進行調整,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效益。通過運用動畫、視頻等動態(tài)元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力,避免出現(xiàn)分心開小差的情況。
(2)實現(xiàn)翻轉課堂,讓學生接受當代藝術熏陶
實現(xiàn)翻轉課堂,將學生與教師的教學地位翻轉,提倡學生積極發(fā)表個人對藝術的見解,教師從旁引導,允許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對課堂內外教學環(huán)境進行翻轉,帶學生到當代藝術博物館參觀考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huán)境中吸收感悟藝術的魅力。例如在安靜的博物館中,體會文藝氣息,教學學生審美藝術的前提是對藝術充分的尊重。面對真實的藝術作品,學生接受直接的視覺沖擊,接受課本難以傳導和教師難以引導的文化精神。
開展藝術實踐課,尊重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意
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后,開展當代藝術實踐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意。對學生的作品采用公開展示的形式,并大力表揚學生,樹立其學習美術的自信心,或鼓勵學生參與社會藝術競賽,通過榮譽感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相互競爭也能不斷進步,快速提升。作品可以讓學生當成禮物送給家長,通過引入家長參與環(huán)節(jié),能夠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積極性和專注力,認真學習快速提升學習效率。
利用當代藝術作為教學案例,制定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以當代藝術作為教學主題制定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根據預期的教學進度積極執(zhí)行。例如對某當代藝術的畫家進行系列性的教學活動,介紹其多幅作品,并從作品中總結其特點。通過系列性的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理順思維,以當代藝術作為起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yǎng)。當代藝術的專題教學應該保持其豐富性,除了畫作之外,教師可以針對雕塑、服裝等進行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當代藝術無處不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激發(fā)學生對當代藝術的聯(lián)想和熱愛。
在開展當代藝術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時,教師要秉承創(chuàng)新精神,新元素的結合過程中需要與課班學生進行磨合,針對課班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進行調整,面對新教學模式實踐時的障礙要樹立正確態(tài)度,不斷嘗試,艱苦奮斗,積極推動現(xiàn)代美術教學事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尉愛姣. 小學美術教學中當代藝術單元教學的研究與實施[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張力元.淺析當代藝術與小學美術教育的融合及教學模式[J].大眾文藝,2016(06):244-245.
[3]李培暠,王鶴.論當代藝術與小學美術教育[J].藝術教育,2014(1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