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向東
【摘要】目的:對比評估在子宮內膜異常病變檢查鑒別工作中分別運用陰道超聲、宮腔鏡的效果情況。方法:抽選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疑似患有子宮內膜病變而入本院施行診療的79例女性病人,分別運用宮腔鏡(H5)、陰道超聲(TVS)兩種檢查手段對入選病例開展疾病篩查,全部病例經手術及病理學實驗確認陽性率后,評比兩組H5、TVS檢查結果的正確性,并評估婦產科臨床中的醫(yī)療作用。
結果:79例女性病人經病理學試驗證實的結果為:25例內膜增生、1 8例內膜息肉、10例內膜萎縮、9例黏膜下肌瘤、7例慢性非特異性內膜炎、3例內膜癌、7例正常。TVS檢查所得結果正確率是74.68%(59/79)。H5檢查所得結果正確率是88.61%(70/79)。兩種檢查比對,Hs檢測正確率超出TV5,差異顯著(P<0.05)。
結論:在子宮內膜異常病變的篩查檢測中,聯(lián)合運用TVS、H5檢查是鑒別內膜組織病變類型的最優(yōu)方法。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常病變;陰道超聲;宮腔鏡;診斷效果
作為婦科臨床中多見性病癥之一的子宮內膜病變,其病變類型較多,例如,子宮內膜出現(xiàn)息肉、組織增生、癌性因子、炎性因子、組織萎縮等方面癥狀問題。為探索出篩查子宮內膜部位病變的優(yōu)質方法,本文抽選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疑似患有子宮內膜病變而入本院施行診療的79例女性病人,分別運用HS、TVS兩種檢查手段對入選病例開展疾病篩查,全部病例經手術及病理學實驗確認陽性率后,評比兩組HS、TVS檢查結果的正確性,進而評估婦產科臨床中的醫(yī)療作用,報告如下: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抽選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疑似患有子宮內膜病變而入本院施行診療的79例女性病人,入選病人的病癥表現(xiàn)包括:陰道不規(guī)則滲血、經期及月經量出現(xiàn)異常、白帶分泌量增加等。主治醫(yī)師遵照子宮內膜病變的相應診療標準開展病癥鑒別。年齡介于21-69歲問,平均(48.8±5.74)歲。所有女性病人在施行TVS檢測后實施疾病評估,再行HS檢查。對入選女性病人一般性資料展開比較,未見突出差異(P>0.05),能進行同期評比研討。
1.2方法
1.2.1陰道超聲(TVS)檢查
運用TVS對病人施行檢測,儀器設備為GE730型彩超儀,要求病人排凈膀胱內的尿液,取其截石位實施探查,探頭上涂抹適量耦合劑,并套上乳膠外套,以傾斜位推送到宮頸淺部,再行多方位的全面掃測,若有需要聯(lián)合經腹超聲造影檢測子宮內部狀況,測出內膜組織的實際厚度、回聲狀況,重點掃查出現(xiàn)病灶的位置,并仔細探查大小范圍、具體形態(tài)以及邊界情況,清楚掌握病變位置的血流及供血的具體狀況。
1.2.2官腔鏡(HS)檢查
經TVS檢測以后擇期施行HS檢查,HS檢測選用產自沈大公司的硬管型官腔鏡,實施膨官的壓力參數(shù)在80-100mmHg間,流量參數(shù)在200-400mL/min,介質選取葡萄糖液(濃度5%),取病人膀胱的截石位實施探查,使宮頸管得以擴展,在銜接連通官腔鏡,掃查宮頸管以及官腔內部的具體狀況,掃測內膜組織中病變部分的體積大小、血管形態(tài)及其分布情況。同時施行病灶組織的病理學活檢,用以確認患病類型。
1.3效果評估
以病理學活檢所得結果為此次調研活動中的“金標準”,然后評比、研討兩種檢查方式的結果正確率。
1.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研究
運用SPSS21.0版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所有相關的子宮內膜疑似病例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予以整合處理,當中,(x±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運用2檢驗組問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問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時表示為P<0.05。
2.結果
79例女性病人經病理學試驗證實的結果為:25例內膜增生、18例內膜息肉、10例內膜萎縮、9例黏膜下肌瘤、7例慢性非特異性內膜炎、3例內膜癌、7例正常。TVS檢查所得結果是:19例內膜增生、13例內膜息肉、10例內膜萎縮、7例黏膜下肌瘤、4例慢性非特異性內膜炎、2例內膜癌、4例正常;經評估,TVS的檢測正確率是74.68%(59/79)。HS檢查所得結果是:22例內膜增生、15例內膜息肉、10例內膜萎縮、8例黏膜下肌瘤、6例慢性非特異性內膜炎、3例內膜癌、6例正常;經評估,HS的檢測正確率是88.61%(70/79)。兩種檢查比對,HS檢測正確率超出TVS,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由于子宮內膜的病變?yōu)閶D科多發(fā)性疾病,如果子宮內膜處于正常狀態(tài)則內膜上附著黏膜,且組織厚度不超出10mm,女性絕經以后的內膜厚度會減少。伴隨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逐步加快,人們壓力與日俱增,使子宮內膜出現(xiàn)病變的幾率大幅度升高,一般而言,子宮內膜出現(xiàn)異常病變后的體征表現(xiàn)有:陰道不規(guī)則滲血、無法成功受孕、腹部疼痛等。這些疾病體征威脅著女性病人的身心健康。臨床中用以篩查子宮內膜病變的方式、手段較多,例如,HS檢查、TVS檢查及腹部超聲等。據(jù)有關實驗資料強調,對子宮內膜病灶實施探查時運用TVS、HS技術,能顯著提升陽性病例的檢出率,使疾病篩查及診斷的有關操作得以有序進行。此調研中發(fā)現(xiàn),TVS可清楚反饋子宮內膜的病理性結構及病灶性狀,使病變情況得以盡早掌握。但相比HS的檢測效果來講,TVS的檢測正確率相對較低。另外,TVS檢查憑借其操作簡易、無痛無創(chuàng)、敏感度較高等特點已被普遍引入婦科疾病鑒別當中。
此調研活動結果中,評估全部女性病人的檢測結果情況得知,TVS檢查所得結果正確率是74.68%。HS檢查所得結果正確率是88.61%。兩種檢查比對,HS檢測正確率超出TVS,差異顯著(P<0.05)。
綜合闡述,在子宮內膜異常病變的篩查檢測中,TVS、HS兩種手段都各有運用特色,基于病理學活檢實驗結果為“金標準”條件下,聯(lián)合運用TVS、HS檢查是鑒別子宮內膜病變類型的最優(yōu)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