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妮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說明文,說明文往往會被老師上成科學課,或是忘卻文本的“概念課”,以至于迷失了語文的自我??菰锓ξ?、草草過場成了這類課教學的通病。如何讓說明文教學走出教與學的低谷,在實踐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讓“文本語言”與說明文教學緊密結(jié)合,使說明文教學充滿情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關(guān)鍵詞:文本語言;說明文;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080-01
在小學語文課中,說明文行文遣字大多比較質(zhì)樸平實,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具體感人的人物形象,也沒有扣人心弦的猜疑懸念。如何改變這種“單調(diào)”、“枯燥”的現(xiàn)狀?如何讓說明文教學趣味盎然,充滿語文味?如何使說明文,真正成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提高的有效載體?筆者試例舉幾種緊抓說明文語言的形式,以饗讀者。
1.細品慢劍,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美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可見,引領(lǐng)學生品評、分析、鑒賞文本語言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生動理應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任務(wù)。而說明文這種文體本身就決定它的語言特色為準確、平實、簡明。這更意味著我們在說明文教學中有責任時時關(guān)注語言的準確性、引領(lǐng)學生細品慢嚼。
——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教學片段:
師:除了變成“云”,我們還能變成什么?(指名讀)
生:還能變成雨、雹子、雪。
師:現(xiàn)在我們就變成了“雨”,“雨點兒們”,我們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
師:原來我們變成了“雨”是落下來的(板書:落)。
師:那我們變成了“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是變成小硬球打下來的。
師:那你是打下來的,你可真有力氣,為什么會“打下來”?
生:因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來。
師:那你打下來一定很有勁,你覺得你應該這樣讀?
生:應該很有力,很重的讀出來。
師:那你試一試?(生讀)
師:還有誰變成了“雹子”打下來?(指生讀)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邊做動作邊讀)。
師:瞧!大家多有勁,打在人們頭上一定很疼。
師:能不能給它們調(diào)換一下位置呢?
生:不能。雨不會打下來。
生:我覺得不能,因為“雪”很輕,慢慢的,所以“飄”應該讀:輕而慢;“雹子”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打”應該讀得重,很有力;“雨”比起來不輕不重,所以“落”。
師:是啊!我們?yōu)榱四苡迷~更形象更準確,所以用雨是落下來,雹子是打下來,雪是飄下來。大家有信心讀好這一段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也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談美》結(jié)束的時候送給青年朋友一句話:“慢慢走,欣賞??!”說明文教學也同樣,應該“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只有反復琢磨,仔細推敲,才能真正感受說明文語言準確的魅力。這個教學片段,教師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xiàn)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下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讀得重而促;讀“雪”“飄下來”要讀得輕而長;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從而讓學生明白,文章遣詞造句的準確,將揣摩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美根植于學生的心理,并不斷滋長。
2.情理交融,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情感美
情感是語文的底色。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人情?!蔽恼虏皇菬o情物,說明文也不例外。哪怕敘述再客觀冷靜,文字再嚴謹科學,也不可能不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因此說明文教學,教師應當著力挖掘文本語言的情感因素,帶領(lǐng)學生與文本對話,去經(jīng)歷情感和智慧的旅行。
——蔣軍晶老師執(zhí)教《麋鹿》片段: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但是,我們僅僅知道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讀出隱藏在這些數(shù)字背后的情感。所以,請你們再用心讀讀課文,讀著讀著,你是否高興了?悲傷了?痛苦了?憤恨了?同情了?……以下的詞語供你選擇(多媒體呈現(xiàn)高興、悲傷、痛苦、優(yōu)慮、憤恨、同情、生氣、感動、驚訝等詞)
生:(用心讀課文)
師:你有什么樣的情感體驗?
生:我感到很自豪,課文說“據(jù)科學家考證,早在300多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就有麋鹿”,這足以證明,麋鹿是我國特有的物種,我國是麋鹿的故鄉(xiāng)。
生:我在讀“隨后,數(shù)十頭麋鹿被陸續(xù)盜往歐洲,在倫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動物園展出,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有的被殺戮,有的被裝上西去的輪船,從此,麋鹿在國內(nèi)幾乎絕跡。”這一段師感到很悲憤交加,麋鹿是我國的特有動物,八國聯(lián)軍怎能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偷盜,他們的行為簡直是無恥!
生: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發(fā)現(xiàn)麋鹿在國外相繼死去,而英國的貝福特公爵對生活在自己莊園里的麋鹿精心飼養(yǎng),所以麋鹿生長良好,迅速繁殖,最為可貴的是,他無私地將麋鹿向各國輸出,我很敬佩他。
生:我很高興,自豪,因為只有祖國富強了,麋鹿才能回歸祖國,回歸故鄉(xiāng)。
生:我很悲傷……
生:我很生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里?!笨梢姡楦性谡Z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上述教學片段,以情感為主線構(gòu)筑對話的流程,避免了科學課的嫌疑,有效地防止了說明文教學陷入科學課的泥潭,使說明文教學變得情趣盎然、情理交融。文本中有關(guān)麋鹿傳奇經(jīng)歷的知識點也成了培植、激蕩、融化學生感情的支撐點。
文本語言是文本的生命。語文教學應讓學生直面文本的語言,靜心地觸摸文句,反復揣摩字詞背后所隱藏著的韻味、神思、情義,品味文字所散發(fā)出來的氣息。說明文的語言,由于其簡潔單調(diào),平鋪直敘,質(zhì)樸平實而往往被我們教師所忽視。然而,說明文教學,同樣不能遺忘文本語言,應緊緊抓住語言這條韁繩,細品慢嚼,情理交融等,讓說明文教學真正趣味盎然、語味濃濃,彰顯語文教學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幼芬《說明文教學也精彩》《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8年第7期第24頁.
[2]程琳《我是什么》教學實錄.中國免費課件教育資源庫網(wǎng).
[3]陸靜潔《讓說明文教學“情理交融”》.華莊中心小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