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代宏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學生實現(xiàn)良好的語言學習尤為重要。但是,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許多的問題。學生往往提不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如何將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小學語文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改善語文教學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結合作者的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了六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六點體驗經(jīng)會。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068-01
1.以愛帶動教學動力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生活結束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里也意味著教師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要完成更多的任務。教師不僅要擔負著學校給于的工作,還要對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負責,同時,還要對學生在畢業(yè)關鍵時期的健康成長與學業(yè)發(fā)展負責。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六年級語文教師,你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花費更多的時間,并努力做好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要想做好小學六年級的教學,教師要把教學工作的有效實施作為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時間上保障教學的開展。根據(jù)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畢業(yè)班自身的情況,以及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認真設計六年級語文教學實施的內容,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愛”作為教學工作實施的基本原則,用愛的力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與學生進行真誠地溝通,讓學生通過教師在教學中愛的話語,體會到老師發(fā)自心靈深處的愛,以愛為動力的教學工作的實施,可以使學生更加熱衷于學習語文,用愛作為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用愛激勵學生克服困難,獲得語文學習的更多勝利。
2.積累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
資本必須具有原始積累的過程,語文學科要特別注重知識的積累。首先,要注重讀。在早上,作者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必須熟練背誦。多讀,能增強語感。作者還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遇到好詞,并要求他們將它們抄錄到筆記本中。每節(jié)課的生字詞都要進行所謂的過關測試,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自然而然得就會打牢。作者非常重視作文教學,自己不時地寫寫稿,把自己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作品打印出來或是在班上要求學生朗讀。學生以老師為榜樣,作文都寫得十分認真,課外自覺去大量閱讀作文書籍、報紙雜志,作文越寫越好,佳作越來越多,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征文比賽中還獲了獎,有的在刊物上還發(fā)表了。筆者也重視平時的訓練,數(shù)學老師常說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教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才不會在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么又怎么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么變化,意思才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重視積累,水到渠成。
3.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語文課堂已成為教師的“專場”,學生習慣了做忠實的聽眾。在教師講解、學生聽的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失去了生命力。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隨之消失。顯然,這樣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這是素質教育成功的保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那些提出質疑的學生給于贊賞和激勵,這樣學生就會從不敢問向大膽問轉變。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中,學生應該大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然后老師給出詳細的解釋。只有當學生有了自主質疑的意識時,他們才會有探尋知識的欲望,就會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沖動,因此質疑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
4.加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教育
在為學生提供扎實的語文基礎訓練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了解革命戰(zhàn)爭的艱苦,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會革命前輩的遠大志向和獻身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理想;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受到尊敬師長、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等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情趣。
5.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欣賞語文之美、體味語文之美并能夠弘揚語文之美,這對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義。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教學氛圍,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目的。審美品味不僅來自視聽,也來自想象,思考和情感。它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愉悅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于詩歌、寓言、故事等,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6.實現(xiàn)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大語文學習理念
六年級的語教學應以課堂為基礎,課外學習作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課外學習時間,讓學生把語文學習與課外的學校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延伸。教師可以通過開發(fā)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把語文學習走出課堂,延伸到更廣闊的課外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大語文學習觀。
7,結語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實施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如何開展小學六年級教學,促進語文教學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高秀萍.巧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J].職教論壇,2005(32).
[2]張仕蓮.課改下中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