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琳
摘要:“讀寫一體化”教學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如何在高三英語復習課中落實“讀寫一體化”值得探討。依托2018年江蘇高考英語真題完形填空題的“讀寫一體化”教學,在深度研讀真題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微寫作任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升華文本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讀寫一體化復習教學高考真題微寫作設計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要素,而讀寫能力又是語言能力的關鍵指標。英語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并非新鮮事物,但如何依據(jù)學段、學情、文本特征等有效設計讀寫活動,讀和寫如何分配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目前的讀寫結合教學,大多采用先讀后寫的形式,在高一、高二的閱讀課嘗試較多。進入高三,講評課居多,基本都是讀寫分離式教學。筆者認為,高三英語復習教學功利性地指向講練而忽視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顯然是不可取的。千考萬考,素養(yǎng)當?shù)?千變?nèi)f化,課標理念是教學的風向標。在高三英語復習教學中,我們需要研究課標,創(chuàng)新思路,依托高考真題,將讀寫貫穿于日常教學,從而落實“讀寫一體化”。
一、“讀寫一體化”的內(nèi)涵與意義
“讀寫一體化”是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但它不是簡單的讀寫結合,而是有著更豐富的內(nèi)涵。具體而言,“讀寫一體化”是以閱讀文本為載體,從文本的內(nèi)容、體裁、題材出發(fā),設計與之相關的“寫”的訓練,強調(diào)將閱讀、寫作、思維訓練三者融為一體,通過以讀助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輸入決定輸出。讀和寫作為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兩端,是相輔相成的。作為理解性技能的“讀”為作為表達性技能的“寫”提供了語言、結構、邏輯以及主題的依據(jù)?!白x寫一體化”能實現(xiàn)語言使用情境化、技能強化即時化、邏輯建構具體化、主題理解深入化,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割裂讀寫,而應該把讀和寫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理解,并將這一理解落實在教學中。
二、“讀寫一體化”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深度解讀文本,避免碎片化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讀與寫之間的關系。這里的“破”應該是寫的條件,即要將書讀“破”,才能“下筆如有神”。從英語教學的視角來看,我們也可以把“破”理解為深度閱讀,而不是“淺閱讀”或走馬觀花。王薔認為,文本解讀是落實活動觀,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邏輯起點。因此,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深度解讀文本,改變簡單的信息提取、脫離語境的語言知識學習等現(xiàn)象。
(二)進行意義探究,整合課程內(nèi)容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nèi)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內(nèi)容的六個要素?!白x寫一體化”教學要“將這六個要素有機整合到一起,并融入思維品質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使四大核心素養(yǎng)關聯(lián)融合、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三)把握目標指向,注重活動層次
“讀寫一體化”活動設計的層次性尤為重要。每個活動設計都要有目標指向,做到前一個活動是后一個活動的鋪墊,后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延伸和拓展。
(四)整合語篇信息,形成知識信息網(wǎng)
語篇閱讀中,學生不僅要了解文本中的語言知識及其散落的信息點,還要概括段落主題句、提取關鍵詞、整合文本信息、形成信息網(wǎng)、厘清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搭建文本框架。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結構圖或思維導圖等工具來幫助學生概括文本內(nèi)容,理清結構,為學生由讀到寫創(chuàng)造條件。
(五)重視讀寫銜接,搭建寫作支架
有別于單純的閱讀教學,“讀寫一體化”需要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教師要處理好讀寫銜接,幫助學生搭建寫作支架,實現(xiàn)由讀到寫的自然過渡。
(六)優(yōu)化寫作設計,讀寫相得益彰
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閱讀固然重要,但寫作活動的設計才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常見的寫作活動有兩類:一是基于文本的寫作,如仿寫、縮寫、改寫、概要寫作等;二是超越文本的寫作,如續(xù)寫、寫觀點、寫體會等。寫的字數(shù)不宜多,最好是微寫作任務,寫的內(nèi)容要與文本內(nèi)容高度相關,做到讀寫一體,相得益彰。
三、依托高考真題落實“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實踐
高三下學期,英語進入二輪專項復習,教師可以依托高考真題落實“讀寫一體化”教學。筆者在2019屆高三的“完形填空真題研讀與寫作”專項復習中,選擇了2018年江蘇高考的完形填空題。這道題的文本是一篇記敘文,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主題群是做人與做事,主要內(nèi)容是一對夫婦面對困難所采取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本課例中,筆者另辟蹊徑,改變常規(guī)的先讀后寫的做法,將讀寫整合,在讀中寫,在寫中讀,讓讀寫統(tǒng)領課堂。
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9年第11期獨家策劃(一)初讀帶寫,回味文本
為了更好地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學情設計相關讀寫活動,筆者在課前進行了簡單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班上99%的學生做過該完形填空,但記憶已經(jīng)模糊。基于此,筆者在課堂伊始沒有重現(xiàn)原題,而是直接布置微寫作任務。
【微寫作任務1】
朗讀短文,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在橫線上填入適當?shù)脑~或短語,使文章意思完整。
筆者將真題中的選項刪去,變成根據(jù)上下文在橫線上填入正確的詞或短語,讓學生邊讀邊寫。如此,換一種方式進行了讀前測寫,加大了難度。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一是檢測學生之前的做題效果,讓學生再次回歸真題,感悟真題;二是將讀寫融合,讓學生從最簡單的單詞入手,品味和欣賞文本語言,并用心感悟刪去的關鍵詞在語境中的妙用,體會完形填空題的答題技巧和命題者的命題思路。
學生完成之后,筆者帶領他們一起閱讀文本,并對錯誤進行分析,同時點撥完形填空題的答題策略。如文中有這樣兩空:
Wild camping is ?in England. To avoid being caught, the Winns had to get their tent up ?and packed it away early in the morning.
完形填空題強調(diào)語篇分析和理解推理能力,突出語境的作用,注重邏輯關系。前一空有學生填寫wrong,而定位文中的關鍵詞組avoid being caught可以推斷出該空答案應該為illegal;根據(jù)關鍵詞early可以知道后一空應該填early的反義詞late。這些都是完形填空題經(jīng)??疾榈狞c。
(二)細讀助寫,深入文本
葛炳芳指出,“閱讀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高度綜合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邏輯起點,是教師對教學文本的多元解讀”。對于高考真題,教師有必要帶領學生深入研讀文本,探討文本的精妙之處。這道完形填空題的文本可從what,why,how三個層面解讀:
What層面——這是一篇勵志故事:Raynor和Moth這對夫婦投資失敗,丈夫又被診斷患有嚴重疾病。一家人無家可歸,決定風餐露宿,徒步旅行。歷經(jīng)艱難困苦,最終丈夫病情好轉,妻子成了一名作家。
Why層面——作者通過敘述Raynor和Moth夫婦無家可歸,在徒步旅行中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最終戰(zhàn)勝困難,重拾希望的經(jīng)歷,讓讀者明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抱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只要堅持,就會有希望。
How層面——文章結構清晰,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徒步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作者按照這一順序寫作,使語篇脈絡清晰。文章的明線是一對夫婦徒步所經(jīng)歷的艱辛和最終迎來希望之光;暗線是想告訴讀者:希望屬于堅持不懈、不甘屈服的人。
文章用大量的筆墨,從吃、住、穿等方面描述他們在徒步過程中經(jīng)歷的困難和挑戰(zhàn),用詞非常巧妙,如unaccustomed hardship, occasional hamburger, ached all over and desired a bath, clothes worn to a thread。這些語言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了這對夫婦面臨的困難以及他們的勇氣和決心,極具感染力,凸顯了文章的主題意義。
張秋會和王薔認為,基于what,why,how三個層面的解讀,教師要圍繞主題意義建立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提煉出相關內(nèi)容的結構化知識,實現(xiàn)對文本主題意義真正的理解和把握。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和結構,筆者設計了思維導圖(見圖1),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為第二個微寫作任務搭建支架。
圖1
通過對文本結構的梳理和關鍵詞的提取,學生對文本的基本信息和框架結構有了整體的認識。據(jù)此,筆者布置了第二個微寫作任務。
【微寫作任務2】
用約30個詞概括文本內(nèi)容。
文本解讀尤其是思維導圖的設計,為概要寫作搭建了很好的支架。根據(jù)思維導圖的內(nèi)容對文本進行概括、總結、提煉,也是緊扣江蘇高考英語書面表達的考查要求。但用約30個詞恰當?shù)乇硎鑫谋镜囊c是難點,教師需要利用該文本點撥學生記敘文的寫作要點。
學生習作1:
A couple made a walking journey to get through the hardships. The journey witnessed their recovery and gave them choices and inspirations.
學生習作2:
The Winns had to make a long walking journey because of homelessness and serious illness. During the long journey, they suffered a lot, but they also got hope.
筆者展示習作1,讓學生對照文本結構進行修改。從思維導圖可以看出,本篇文章的概要應包括事件原因(causes)、事件本身(events)、事件結果(effects),應含有關鍵詞,如homelessness,hope等。而習作1明顯缺少事件原因。另外,在句式方面需要進一步調(diào)整,字數(shù)可以適當增加。
習作2中原因、事件、結果都有提及,要點齊全,基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但可以在句式方面進一步潤色。經(jīng)過筆者點撥,該習作修改如下:
After becoming homeless and seriously ill, the Winns had no choice but to make a walking journey, during which they suffered a lot but gained hope at the same time.
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反復提取關鍵詞,完成了寫作任務。這樣的寫作既涵蓋了文本要點,又升級了句式結構,用一個長難句完成了概要寫作。
(三)再寫促讀,超越文本
兩個微寫作任務都是基于文本的寫作,教師還應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探討文本之外的意義。為了給下一個寫作任務搭建支架,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供學生交流、討論。
關于第一個問題——
師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inns choice? Why?
生I think its a wise choice. When in dilemma, they didnt give up and kept going on. They realized their dreams and made their life more meaningful.
生Im tot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m. Firstly, it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get out of your comfortable zone to face challenges. Secondly, its helpful for the husband to recover from disease.
……
學生態(tài)度明確,都支持這對夫婦的選擇,贊成他們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關于第二個問題——
師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標題是文本的縮影。前面的概要寫作用30個詞,標題概括則更為簡潔、精練,對學生要求更高。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展示答案。)
生A long walking journey.
生A demanding and rewarding journey.
生A long walking journey to hope.
……
經(jīng)過討論和分享,學生一致認為A long walking journey to hope這個標題最好,因為該標題既提取了文章的關鍵詞journey(旅行),又深化了主題hope(希望)。
趁著學生討論的興致,筆者要求學生再讀文章,完成第三個微寫作任務。
【微寫作任務3】
作者希望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程佩、潘涌提出,閱讀教學應激勵學生自主表達,使他們在與文本進行深度思想交流的基礎上暢快地輸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創(chuàng)建“表達本位”的教學新模式。這個寫作任務與前面兩個不同,需要學生通過再讀文本,提煉感悟。
學生習作3:
It is not material wealth but the inner hope and desire that motivate us to fight for success. Whatever the difficulty, strong will shines.
學生習作4:
Whatever the difficulties we may face, its those who stay with hope that can gain the blessings from life.
從兩位學生的習作可以看出,他們很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鮮明,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筆者用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升華文本主題,也作為對本節(jié)課的一個總結:Where there is perseverance, there is hope(有毅力就有希望)。
綜上,在高三實施“讀寫一體化”教學,教師應根據(jù)學情,針對性地設計讀寫活動,要讓學生既能“讀得懂”,還能“寫得出”。這里的“讀得懂”不是指能分析文章表層意義,而是指讓學生通過理解、分析、推斷、概括、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活動將文章讀“破”,挖掘文本深層含義,理解文本蘊含的文化知識、人文情懷,以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從what,how,why三個角度解讀文本,由淺入深,從明線到暗線,讓學生的思維從簡單的理解、應用型等低階思維能力向評價、創(chuàng)新型等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皩懙贸觥币膊粌H僅是簡單的基于文本語境的對語言知識的鞏固、文本內(nèi)容的概括,還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超越文本的寫作活動。本節(jié)課中,教師改變了常態(tài)讀寫教學只有一個寫作任務的做法,針對高三學生特點設計了三個微寫作任務。三個寫作任務有層次、有梯度,從基于文本內(nèi)容的填詞和寫作文本內(nèi)容的概要,到超越文本的主題提煉,循序漸進。
另外,筆者認為,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閱讀和寫作要一氣呵成,時間分配要適當;寫作活動應該完整,不能走過場,即布置寫作任務、實施寫作活動、習作展示、習作評價等都應在課上完成,而不是將寫作任務簡化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讀寫的聯(lián)系、轉換、升華將使閱讀教學從閱讀本位走向表達本位?!薄白x寫一體化”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我們要在英語教學中大膽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使英語課堂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本文系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讀寫一體化:‘文體學’視角下高中英語學習新方式研究”(編號:L/2018/349)、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教師實踐性知識視闕下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的研究”(編號:Jc/2016/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程佩,潘涌.《PISA2018設計草案》發(fā)布,未來閱讀測試聚焦——批判性思考與創(chuàng)造性表達[N].中國教育報,2016-12-23.
[2] 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nèi)容、思維和語言[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 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張秋會,王薔,蔣京麗.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1).
[5] 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
[6] 許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2).
[7] 俞向軍,宋乃慶,王雁玲.PISA2018閱讀素養(yǎng)測試內(nèi)容變化與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J].比較教育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