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德育是學生接受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學生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必要前提。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除了注重語文理論知識教學之外,也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有德育意識,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不斷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將簡要介紹道德教育,分析初中語文課堂進行德育的現(xiàn)狀,對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提出參考性建議。
一、關于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根據(jù)教育對象的不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道德教育面向所有社會成員,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社會成員的政治觀念和道德思想等方面,廣義的德育涵蓋了社會德育和家庭德育。狹義上的道德教育是針對學生群體的,即學校德育,也是本文重點研究和討論的內(nèi)容,狹義的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zhì)教育。學校德育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提高全民素質(zhì)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德育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對國家進行教育改革的響應。
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也有所區(qū)別。不同于小學生和高中生,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仍然需要不斷提高。初中階段的德育內(nèi)容包括基礎的馬克思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勞動教育、法制與紀律教育、環(huán)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在接受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初中生會不斷樹立和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和人生看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更好地成長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時,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策略地滲透德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道德思想,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有利條件
在學校道德教育中,語文是主要且首要的實施陣地。對于開展道德教育,語文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語文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材的制定經(jīng)過了專門的專家學者精心篩選和編寫,教學內(nèi)容有大量優(yōu)秀的人文知識,蘊含了豐富的德育材料。語文的學習知識與德育內(nèi)容是互相融合的,教師不用單獨進行道德教育,也避免了生硬枯燥的道德說教,在教授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會傳遞給學生德育知識。學生在語文課堂通過學習、賞析、理解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名人軼事、古代詩詞,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學會分辨對與錯、善與惡、美與丑,潛移默化地學習到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崇高精神,從而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
(二)滲透問題
雖然在語文課堂中實施道德教育有著許多有利條件,但是關于有效滲透德育依然存在很多教學問題。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的經(jīng)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現(xiàn)代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也越來越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情況。學校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會受到來自家長、社會和國家各方面的壓力,從而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智力教育,關注學生對學科文化知識的學校和掌握,考慮學生的升學情況和就業(yè)情況,而往往忽略了重要的道德教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大部分語文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用在了文化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德育部分很缺乏甚至缺失,語文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道德思想的影響和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盡管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推行,但是許多教師仍然局限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主動灌輸給學生文化知識,完成任務式地給學生講解語文文章。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逐漸喪失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動力,除了文化知識外,學生對教學中的德育部分也被動地學習,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德育知識。有些語文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沒有引導學生對優(yōu)秀品質(zhì)進行思考,更不用說巧妙有效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初中生正處于叛逆的年紀,這樣的形式不利于學生真正地學習德育知識,反而容易引起學生的抵抗情緒,在為人處世中選擇錯誤的做法。
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到學習氛圍,也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過于注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教師都有一定的威嚴感和距離感,學生在接受道德教育時,不能完全信任教師,在壓抑沉悶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會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盡管教師意識到要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科學安排德育活動,但學生會反感教師的道德教學,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有機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時,應該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備受寵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生活、關心家人,初中學生逆反心理強,許多學生在生活中與家長發(fā)生矛盾,家庭關系不和諧。因此,教師在實施道德教育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性格特點,更好地滲透和開展道德教育。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這一篇經(jīng)典散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恩家人對自己的關愛,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學會關心愛護自己的家人,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接受感恩教育。
(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內(nèi)容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類學科,有許多有德育意義的文章,教師除了理論教學外,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德育部分,有效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道德教育,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加強了德育學習,學生能取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還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階段,對于課文中的德育內(nèi)容,初中生不容易發(fā)現(xiàn)和學習到這些德育知識,這時教師就應該適時適當?shù)刂笇Ш忘c撥學生,做到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學習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在教學《陋室銘》這一篇托物言志的駢體文時,教師除了帶領學生學習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中心思想,學習駢體文的風格和特點,也要適時指出《陋室銘》的深層意義,引導學生去學習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zhì)。再比如,教師在教學《塞翁失馬》這一則寓言時,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這個小故事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幫助學生學會在遇到的困難時,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和解決問題。
(三)營造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在積極良好的氛圍下,會更容易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導,認真學習德育知識。語文教師除了語文教學之外,也要注重和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道德教育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讓德育能順利地進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減少自顧自的講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地位,與學生多多互動與溝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思考,在互動中了解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及時適當?shù)卣{(diào)整教學安排,做到更有效地在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
例如,教師在教學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時,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網(wǎng)絡上查找《皇帝的新裝》的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有趣生動的視頻學習這個小故事。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平等友好地交流對這個童話的觀后感,對于學生提出的看法見解,教師應該充分地尊重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對課文的想法,最后再引導學生學習這個故事體現(xiàn)的德育知識,即做人要誠實、要坦蕩,不能盲目跟風,屈服于權威。并且,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中,能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有利于學生相信教師,喜歡教師,認真地學習教師教授的知識,從而使道德教育能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無需贅述,初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道德教育,并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語文學科實施德育的有利條件,注重揚長避短,及時改正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錯誤。并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時,教師應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策略,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德育知識,充分挖掘和利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德育意義的內(nèi)容,也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使道德教育能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提高初中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