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班級管理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著“主體外在化、內(nèi)容淺表化、方式灌輸化、評價簡單化”的傾向,陷入了把核心價值觀當作知識來記誦的困境。促進核心價值觀教育由“記誦”教育轉(zhuǎn)向“相信”教育,需要班主任樹立“以‘身’體道、以‘境’融道、以‘動’生道和以‘行’評道”的理念;在實踐中實現(xiàn)“由‘事實管理’向‘價值管理’、‘顯性課程’向‘隱性課程’、‘灌輸價值’向‘體驗價值’以及‘表達性評價’向‘表現(xiàn)性評價’”的轉(zhuǎn)型。
【關(guān)鍵詞】班級管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困境;轉(zhuǎn)型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55-0015-04
【作者簡介】許大成,江蘇省沭陽如東中學(江蘇沭陽,223600)副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政治特級教師。
核心價值觀教育,說到底是人的思想教育和靈魂教育。融入班級管理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則是鑄魂育心,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斍?,價值觀教育的最大困境是“入腦不入心”的問題,學生只是“知道”價值觀,還不能“相信”和“踐行”價值觀。因此,如何把價值觀的“知道”教育,轉(zhuǎn)型成為價值觀的“相信”教育,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課題。
一、教育困境:把核心價值觀當作知識來記誦
當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班級管理過度熱衷于學生成績,疏忽于學生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教育”了,但基本停留在學生“知不知”的層面上,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教育主體的外在化。
重視在宣講中的口頭“說明”,忽視在實踐中的行為“證明”。教育過程中,一些班主任把核心價值觀看成是外在于自己的東西,熱衷于在口頭“宣講”,在教室“張貼”,核心價值觀僅僅是他腦袋里的“知識”,不是他管理中的“準則”;只是他知道的“信息”,不是他堅守的“信念”。這種教育缺乏人格教化,缺乏精神感召,學生很難心悅誠服,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
2.教育內(nèi)容的淺表化。
重視價值觀的表面“意思”,忽視價值觀的深層“意義”。核心價值觀是“照亮”而不僅僅是“正確”。但許多班主任就概念講概念,就原理講原理,照本宣科,抽象空洞,無血無肉,蒼白乏力。這種缺乏深度的淺表化教育,僅僅囿于價值觀知識的“符號”層面,價值觀“照亮”學生人生的意義反而被遮蔽了。
3.教育方式的灌輸化。
重視價值觀的“現(xiàn)成”講授,忽視價值觀的“生成”體驗。核心價值觀是美好的,但不等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式也是美好的。很多班主任心存一個錯誤的假設(shè):因為美好,所以灌輸,學生在消極被動中機械接受,沒有感知和體驗,沒有理性和激情,沒有質(zhì)疑和認同,沒有生成和生長。
4.教育評價的簡單化。
重視價值觀的言語“表達”,忽視價值觀的行為“表現(xiàn)”。價值觀教育中的簡單輸入和輸出,必然帶來簡單的評價。一些班級在檢查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時,根據(jù)背誦的“熟練”和“流暢”的程度,進行“量化”打分。這種評價方式進一步導致價值觀教育中的“知”和“行”的脫節(jié),理論和實踐的分離。
二、理念引領(lǐng):把核心價值觀作為信念來踐行
從價值觀的“知道”教育,轉(zhuǎn)向價值觀的“相信”教育,不是“技術(shù)層面”的精雕細刻,而是“理念層面”的根本提升。當前,班級管理中的價值觀教育,需要樹立四個理念。
1.以“身”體道。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導性力量。英國道德教育專家泰勒說過:“價值觀教育得以實現(xiàn)的形式方面,比價值觀教育的內(nèi)容本身更重要,事情怎么說、怎么做的,要比說了、做了什么更有影響力。”這意味著,教師在行為中“隱含”的價值觀比教師口頭上“宣講”的價值觀更能深刻影響學生。因此,班級管理中的價值觀教育,班主任應該以“身”體道,身體力行,把價值觀教育落實為一種管理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一種人格感召,升華為一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無痕教育。
2.以“境”融道。
班級生活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真實場域。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倍磐f:“人所需要的信仰,不能硬灌進去;所需要的態(tài)度不能粘貼上去?!钡珒r值觀卻能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中被人欣然接受和認同。因此,班級管理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立足班級管理這一真實生動的生活場域,自覺捕捉、開發(fā)和創(chuàng)設(shè)價值情境,精心構(gòu)筑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
3.以“動”生道。
學生活動是核心價值觀生成的主要途徑。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必要的“講授”,但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能動活動才能實現(xiàn)與生成。葉瀾教授認為,“講授”等外部的條件和環(huán)境只能“為人的發(fā)展提供多種可能,但要最終成為現(xiàn)實的發(fā)展唯有借助于個體的活動才能實現(xiàn)”;可以說,“沒有個體的活動就談不上任何發(fā)展”。因此,班級管理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有價值的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價值感知,直面價值沖突,形成理性的價值判斷,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4.以“行”評道。
自覺踐行是測量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的根本標準。價值觀是內(nèi)隱的,不可直接測量。但價值觀對人的行為起著規(guī)范、制約和引導作用,價值觀必然會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來。因此,班主任在觀察、反思和評價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時,不能只看學生是否簡單記住內(nèi)容,而要看學生是否把這些內(nèi)容變?yōu)椤敖?jīng)常性”的行為方式,變成“日常性”的對待事物的信念和態(tài)度。只有以“行”評道,才能以評促信,以評促行,引導和促進學生把價值觀知識信息“內(nèi)化”為人生的價值信念,把人生信念“外化”為具體行動。
三、實踐轉(zhuǎn)型:創(chuàng)設(shè)引導學生相信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環(huán)境
從價值觀的“知道”教育,轉(zhuǎn)向價值觀的“相信”教育,不是靠整天喊口號就能實現(xiàn)的。它需要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價值觀教育的自身規(guī)律,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fā),結(jié)合班級實際,采取堅實有力的行動。
1.從教育主體看,實現(xiàn)“事實管理”向“價值管理”的轉(zhuǎn)型。
班主任必須用核心價值觀引領(lǐng)和規(guī)范班級管理。首先,要走出事道分離的碎片化管理。碎片化管理滿足于就事論事,導致管中無“理”,理中無“魂”,陷入瑣碎的事務中。這種管理不能把核心價值觀“整合”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只會把核心價值觀教育降低為一件具體的事務。這種水平的班級管理很難有效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其次,要加強舉止得體的規(guī)范化管理,讓班級的管理工作符合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規(guī)范。道不遠人,理在事中。班主任要自覺意識到在管理班級的同時,就是在堅持和守護一種價值。班主任表揚一名學生,也是在贊同一種價值觀;選擇班級學生排名的方式,也是在為不同的價值觀排序。最后,倡導融入自我的生命化管理,實現(xiàn)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化、人格化。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就是一部引領(lǐng)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科書。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融注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堅定的信奉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觸摸到心跳,感悟到教師的價值堅守和精神引領(lǐng)。只有這樣,核心價值觀教育才不會是簡單的照本宣科和枯燥的信息遞送,而是真切的情感流露,真實的自我表達,進而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示范效應和感染力量。
2.從教育內(nèi)容看,實現(xiàn)“顯性課程”向“隱性課程”的轉(zhuǎn)型。
班主任必須創(chuàng)設(shè)浸潤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情境。價值觀不是顯性知識,它屬于緘默知識,很難用言語、文字和符號表達。因此,“講清道理”的直接教育雖然是必要的,但像鹽溶于水那樣,浸潤和滲透在班級管理生活中的隱性教育尤為珍貴,更能給學生深入持久的價值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強化課程意識,做好“隱”字文章。主要表現(xiàn)在:隱于學生生活,如體現(xiàn)民主精神的班級選舉、無人監(jiān)考的誠信活動、協(xié)商對話的座位排列、充滿儀式感的升旗活動、“今天我值日”活動等;隱于社會實踐,如參訪革命老區(qū)的社會實踐、觀看公平公正的體育比賽、組織愛心捐助的慈善活動等;隱于傳統(tǒng)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追求和趨向的,往往不是求知之門,而是入德之門,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強烈引發(fā)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共鳴”和“認同”,成為涵養(yǎng)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
3.從教育方式看,實現(xiàn)“灌輸價值”向“體驗價值”的轉(zhuǎn)型。
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灌輸?shù)倪^程,而是一個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一個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因此,必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知與體驗、理解與探究、反思與感悟、認同和踐行。如為了引導學生感悟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班主任帶領(lǐng)班級學生“親臨”學校所在地的居委會主任的選舉現(xiàn)場。選舉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的第一個感受是什么呢?和你原來“認為”的相同嗎?學生在討論中感悟:原以為我國的民主不過是個形式,居委會主任的選舉很“隨便”,只是走過場。但參加到活動中后,意識到居委會主任的“選舉”這件事真實而又莊嚴。教師引導:同學們從現(xiàn)場中感覺到了“選舉”這項工作的“莊嚴”?!扒f嚴”的背后,蘊含著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在“觀看”成人社會怎樣開展選舉活動;明天,當我們進入社會后,“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選舉者?在這項活動中,班主任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平等、寬容和理性的對話空間,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直面內(nèi)心的價值沖突,在反省和感悟中修正和調(diào)整自己的價值理解。這樣的活動,不是把價值觀生硬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認同核心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個人價值信念與社會核心價值的同構(gòu)。
4.從評價方式看,實現(xiàn)“表達性評價”向“表現(xiàn)性評價”轉(zhuǎn)型。
與“說”相比,“做”與核心價值觀有著更加“緊密”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因此,班級管理中,我們憑據(jù)學生“做了什么,做得怎樣”這一可觀測、可操作的行為表現(xiàn)性指標,更能“推斷”出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水平,更能“反思”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成效。這種基于行為表現(xiàn)的評價,遵循“適合就是最好”的原則,不拘一格,形式多樣。比如“示范式評價”,就是旗幟鮮明地在班級學生中樹立先進的榜樣,尤其是身邊的榜樣。這些榜樣,高尚但不高遠,他平時在做什么、怎么做,同學們最清楚,也是同學們最想學和學得來的。這些榜樣是人格化的價值觀,能產(chǎn)生巨大的道德力量,通過對這些學生的贊美和表揚,讓學生見賢思齊,促進自身的道德成長。比如“反思式評價”,引導學生反思:在與同學“友善”方面,我“做”到了哪些,還有哪些方面沒有“做”到?我為何沒有做到?今后通過“做”什么來改進?比如,“支架式評價”,評價學生在值日中的“敬業(yè)”精神,班主任設(shè)立“我不想做,我想做,我盡量做,我認真做,我做到了,我做好了”的“六步進階法”的支架,引導學生對號入座,反思自己值日工作中敬業(yè)所處的階段和改進的方向。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內(nèi)化為具體行動。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展望》中指出:“人需要信任某種東西并為之生存奮斗?!卑嗉壒芾碇械暮诵膬r值觀教育,就是要喚醒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憧憬和渴望,激發(fā)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信任和堅守。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需要班主任牢記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自覺告別價值觀的“知道”教育,走向價值觀的“相信”和“踐行”教育。這樣,轉(zhuǎn)型后的價值觀教育,就獲得了一種境界的升華,它不僅優(yōu)化了班級管理的品質(zhì),提升了班主任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且增強了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效果,它浸潤學生心靈,升華學生人格,指引學生的人生方向,成為學生重構(gòu)精神自我、豐富價值智慧、增進人生幸福的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