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數(shù)學教學也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一般意義來講,“預學單”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計劃單。在“預學單”的模式下,教師不應再擔當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應當幫助學生以自主學習者的角色參與“預學單”中問題的提出和作業(yè)的設計。正如達克沃斯所說:“只有當某人投入到幫助其他人的學習中時,他對學習的研究才有可能完成。”因此,“預學單”的設計者應當是“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
“預學單”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說要求更高,“我的分析、我的解答、我的學習體會、我的疑問”的設計內容在自主學習中讓學生面臨挑戰(zhàn),同時也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達克沃斯還認為:“如果一個人冒險去嘗試一個觀念,安全感很關鍵?!币寣W生在課堂中獲得安全感,必須讓他們感覺到始終有“腳手架”在保護著他們。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提供“關鍵步子”上的堅實支持,就需要從學習主體的視角,來設計最貼切的、使學生有研究興趣的問題,需要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展開學習的過程?!邦A學單”的設計會成為引導學生探究的向導,他們會在個人或集體的反應中建構自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體系。
作為“預學單”設計的參與者與促進者,教師應當努力使學生在解決“預學單”中的問題時,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為課堂多樣化的生成提供可能,才能為課堂生成基礎上的教師導學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土壤”,同時也才能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
“假設的策略”預學單
姓名:——
學習內容:六年級教科書68~69例1。
學習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初步體驗假設的策略,并能利用假設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學習提示: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jié)M。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我的分析:
我的解答:
我的學習體會:
2.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實際問題?請舉例。
3.關于假設的策略,你還有什么疑問?
在上面的案例中,通過“我的分析”“我的解答”“我的學習體會”“我的疑問”的設計內容,凸顯了“預學單”的價值。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數(shù)學思考”這一方面的課程目標是要達到三點: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shù)學思想,體會思想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邦A學單”中“我的分析”的設計能夠讓學生以數(shù)學的眼光看世界,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尋找分析問題的方法。
【案例一】我的分析:
先把小杯化為大杯,然后除以3,求出1大杯的量,再除以3,求出1小杯的量。
【案例三】我的分析:
先看題目,大杯容量是小杯容量的3倍,1個大杯就等于3個小杯,用3+6求出一共有9個小杯,用720÷9求出1小杯的容量,用720÷9×3求出1大杯的容量。
【案例四】我的分析:
可以將川、杯的容量假設成x,6小杯就是6x,6x+3x=9x,x=720÷9,就是1小杯的容量,再乘以3,就是1大杯的容量。
案例一和案例二學生是借助實物圖、線段圖、應用假設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案例三是學生直接應用假設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案例四是學生應用方程的思想,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從學生自主的學習情況來看,效果比較好,對于自學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我們提供了5分鐘的微課。通過微視頻的觀看,這些學生也能完成思路分析。這樣,使用開放、獨立與幫扶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大大地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推理能力的發(fā)展應該貫穿在整個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它也應貫穿于整個數(shù)學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如預習、復習、課堂教學、自我練習……在所有的這些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應逐步要求學生做到言必有據,合乎邏輯?!睂W生解答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推理的過程,它是由因索果和執(zhí)果索因的推理,在“我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能突破各自的思維方式的限制,呈現(xiàn)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和不同的解題方法,而這正是歸納推理的能力。所以在“預學單”中,通過“我的解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就能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過程。
【案例五】我的解答:
1大杯=3小杯,6小杯=2大杯,6+3=9小杯,1+2=3大杯,720÷9=80ml,720÷3=240ml,80×3=240ml,240÷3=80ml。
【案例六】我的解答:
720÷3=240ml,240÷3=80ml,6+3=9小杯,720÷9=80ml,80×3=240ml。
【案例七】我的解答:
6+3=9小杯,720÷9=80ml,80×3=240ml。
【案例八】我的解答:
設1小杯的容量為x,則1大杯的容量為3x,6x+3x=720,9x=720,x=720÷9,x=80,3x=80×3=240,1+2=3,720÷3=240ml,240÷3=80ml。
案例五、案例六、案例七是利用實物圖、線段圖和文字語言應用假設的策略來解決問題的,案例八是利用方程思想進行解決問題的,它們的推理過程明白、嚴謹。實際上,在平時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置要緊緊圍繞與本節(jié)課內容有關的全部知識,使它無時無刻不在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對小學生獨立學習的引領,必須有類似“契約”的規(guī)范,只有這樣的自學學生才是全身心投入的。
反思能力是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歸納知識、總結學習方法的關鍵之所在。反思能力是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逐漸養(yǎng)成的,因此“預學單”的中“我的學習體會”設計目標應是引導學生回顧并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讓他們學會反思并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案例九】我的學習體會:
1.假設可以使難的題目簡單化,使我們更加快速地獲取答案。
2.這個題目可以用方程來解決,它可以使題目簡單化。
3.畫圖可以使題目變得簡單。
【案例十】我的學習體會:
1.假設可以使問題變得簡單。
2.假設的前后,兩個不同的量變成了一個量。
3.假設可以使我更清楚地理解題目。
【案例十一】我的學習體會:
假設可以使難題變得容易,可以容易地找出數(shù)量關系。畫圖可以使我們看懂題目的意思。
【案例十二】我的學習體會:
畫圖、假設都可以使題目變得簡單。假設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假設能使兩個未知的量變成一個未知的量。
從學生的學習體會可以看出,他們基本上認識到運用畫圖、假設的方法能夠容易地找出數(shù)量關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知道了畫圖、策略方法的重要性。
思想感悟與經驗積累決定人的思維方法。學生只有自己經歷過思維活動,并通過反思深入地進行內在思考,才能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感受,才能將經歷內化為能夠理解的思維活動。這樣的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使學生逐步形成了自主學習、自主反思的能力。學生對自己的思路作出反思,對新的數(shù)學思想、策略進行總結和概括,這樣就能將對“策略”的再認識轉化成為一個學習提升的過程,就能很好地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讓學生從生活、質疑、探究中去領悟數(shù)學思想方法,去尋找數(shù)學規(guī)律,去解剖奇特的現(xiàn)象,要引導學生在運用中體會把學會思考轉化為一種有意識的行為,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質疑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奥犆靼琢藛帷薄笆遣皇恰薄巴鈫帷钡群唵?、機械的問題,表面上是師生互動,實際上多數(shù)學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隨聲附和,這些問題難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和認知的參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多創(chuàng)設質疑的情境,盡量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氛圍。例如,可以用“你們還有什么疑問”“你們還有什么新想法”等來喚起學生質疑的興趣,進而提升其思維水平,喚起其再探究、再實驗的欲望。
【案例十三】我的疑問:
1.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假設法?
2.假設法能不能解決所有內容?
3.假設法能夠解決某些圖形問題嗎?
4.假設法能夠解決一些計算問題嗎?
“預學單”能給學生騰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質疑,能讓學生有一個自己閱讀教材、理解教材和自覺解決問題的過程。《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為:“要啟動學生動腦筋想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睂τ谛W生來說,能提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實驗方法,都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體現(xiàn)。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的勇氣,就是提供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從而建立創(chuàng)新的自信。
“預學單”模式是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學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數(shù)學知識、方法和思想。它能促進教師的深入思考和教學研究,能夠讓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