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傳記作品,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chuàng)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xiàn)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貝多芬
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運動家般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皮膚變得病態(tài)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發(fā),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以上據英國游歷家羅素1822年時記載)。
1801年,車爾尼(奧地利鋼琴家,為肖邦至友,其鋼琴演奏當時與肖邦齊名。)尚在幼年,看到貝多芬蓄著長發(fā)和多日不剃的胡子,穿著羊皮衣褲,以為遇到了小說中的梅杜薩(系神話中三女妖之一,以生有美發(fā)著名。后以得罪火神,美發(fā)盡變毒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據醫(yī)生米勒1802年記載: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時而嫵媚溫柔,時而惘然,時而氣焰逼人,可怕非常。
他往往用憂郁的目光向天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傾向。牙床結實得厲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顯得古怪地不對稱。據莫舍勒斯(英國鋼琴家)說:“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談話之間有一副往往可愛而令人高興的神氣。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卻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難看的,并且為時很短”——那是一個不慣于歡樂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憂郁的,顯示出“一種無可療治的哀傷”。
1825年,雷斯塔伯(德國詩人)說,看見“他溫柔的眼睛及其劇烈的痛苦”時,他需要竭盡全力才能止住眼淚。
一年以后,布勞恩·馮·布勞恩塔爾在一家酒店里遇見他,坐在一隅抽著一支長煙斗,閉著眼睛,那是他臨死以前與日俱增的習慣。一個朋友向他說話。他悲哀地微笑,從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談話手冊;然后用著聾子慣有的尖銳的聲音,教人家把要說的話寫下來?!哪樕珪r常變化,或是在鋼琴上被人無意中撞見的時候,或是突然有所感應的時候,有時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為出驚。
“臉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脹;獷野的眼睛變得加倍可怕;嘴巴發(fā)抖;仿佛一個魔術家召來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亞式的面目。克勒貝爾說是莪相(三世紀時蘇格蘭行吟詩人)的面目。尤利烏斯·貝內迪克特說他無異“李爾王”。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出身是佛蘭芒族(今法國與比利時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時西部之地域,古稱佛蘭德。佛蘭芒即居于此地域內之人種名)。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維希,是家族里最優(yōu)秀的人物,生在安特衛(wèi)普(安特衛(wèi)普為今比利時北部之一大城名),直到二十歲時才住到波恩來,做當地大公的樂長。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貝多芬奔放獨立的天性,以及別的不全是德國人的特點。
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于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里,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不致永遠厭惡這藝術總算是萬幸的了。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日的面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任。十一歲,他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他當大風琴手。1787年,他喪失了他熱愛的母親。
“她對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愛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當我能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聽見的時候,誰又比我更幸福?”(以上見1789年9月15日貝多芬致奧格斯堡地方的沙德醫(yī)生書信。)
她是肺病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染著同樣的病癥;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殘酷的憂郁。1816年時他說:“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個可憐蟲!我十五歲上已經知道了?!笔邭q,他做了一家之主,負著兩個兄弟的教育之責;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為父親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恐怕父親浪費,把養(yǎng)老俸交給兒子收領。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創(chuàng)痕。
他在波恩的一個家庭里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傍,便是他終身珍視的布羅伊寧一家??蓯鄣陌HR奧諾雷·特·布羅伊寧比他小兩歲。他教她音樂,領她走上詩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侶;也許他們之間曾有相當溫柔的情緒。后來埃萊奧諾雷嫁給了韋格勒醫(yī)生,他也成為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恬靜的友誼,那是從韋格勒、埃萊奧諾雷和貝多芬彼此的書信中可以看到的。當三個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情愛格外動人,而心靈的年輕卻又不減當年。
他的老師GG.內夫(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和指導),他的道德的高尚和藝術胸襟的寬廣,都對貝多芬留下極其重要的影響。
貝多芬的童年盡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不得不離開波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xiāng),莊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萊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波恩更美、更雄壯、更溫柔的了,它的濃陰密布、鮮花滿地的坂坡,受著河流的沖擊與撫愛。在此,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著水面的草原上,霧氛籠罩著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須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里,——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著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里,藍色的七峰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影,上面矗立著廢圮的古堡,顯出一些名人傳瘦削而古怪的輪廓。他的心對于這個鄉(xiāng)土是永久忠誠的;直到生命的終了,他老是想再見故園一面而不能如愿?!拔业募亦l(xiāng),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終是那樣的美,那樣的明亮,和我離開它時毫無兩樣。”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仁且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有隱隱的威脅,沉重的預感。然后,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著聲響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復一陣的狂風,《英雄交響曲》與《第五交響曲》。然而白日的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靈的均衡喪失了。日光變得異樣。最清楚的思想,也看來似乎水汽一般在升華: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們的又凄涼又古怪的騷動,罩住了心;往往樂思在薄霧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沒了,直到曲終才在一陣狂飆中重新出現(xiàn)。即是快樂本身也蒙上苦澀與獷野的性質。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著一種熱病,一種毒素。
1810年5月2日,貝多芬在致韋格勒的書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的是永遠受著毒害……”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隨后是沉重的云,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蝗?,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還給了我們。
……
什么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zhàn)爭,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p>
羅曼·羅蘭,1866年生于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說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一生都在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并出席巴黎保衛(wèi)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886年,羅曼·羅蘭懷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考取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而周圍的現(xiàn)實卻讓他苦悶困惑,于是他給俄羅斯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chuàng)造光輝奪目的太陽。他制訂了詳細的創(chuàng)作計劃,并先后寫成《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