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
我在日本劇場觀看稻垣浩先生反映弱智兒童生活的影片《被遺忘的孩子們》,其中有這么一個鏡頭:場景是學校的教室,孩子們都在聽課,可是有一名學生,他的課桌遠離大家,他單獨坐在一旁自顧自地玩。
我看著看著就產(chǎn)生了莫名的憂郁,同時不由得心慌意亂,再也坐不下去了。
我好像在哪里見過那個孩子。
他是誰呢?
我突然想起來,那是我呀!
我在森村小學上一年級時,覺得學校這種地方純粹就是監(jiān)獄。在教室里,我只感到痛苦和難受,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一直透過玻璃窗注視著陪我來上學的家人。
回想過去,我還沒到弱智兒童的那種程度,但智力發(fā)育得很晚是不可否認的。老師說的東西我根本聽不懂,就只好自己玩自己的,結(jié)果老師把我的桌椅挪到遠離大家的地方,把我當作需要特殊對待的學生。
上課時老師常常望著我這邊,說:“這個,黑澤君大概不懂吧?”或者說:“這對于黑澤君來說,是很難回答的啦?!?每當此時,我看到別的孩子都望著我嘿嘿竊笑,心里便非常難受。然而更令我傷心的是,正如老師所說,我的確不明白老師講的究竟是什么。
我記得有這么一件事——
下雨天,我們在室內(nèi)做拋球游戲。球朝我飛來,我卻沒接住。大概同學們覺得這樣很有趣,所以拼命地拿球砸我,常常砸得我很疼,這讓我心里很不痛快。于是,我把砸到身上的球拾起來,扔到室外的雨地里。
“干什么!”老師大聲怒斥我。
現(xiàn)在我當然懂得老師發(fā)火的原因,可那時我還不明白,把砸在我身上、讓我心煩的球拾起來,然后扔出去,這有什么不對?
就這樣,在小學一年級到二年級的這段時期,我簡直就像在地獄受罪一般。
現(xiàn)在看來,只按老規(guī)矩行事,把智力發(fā)展較慢的孩子送進學校,簡直是一種罪惡的行徑。 因為孩子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有5歲時就像7歲那么聰明的孩子,便有雖然已經(jīng)7歲但只有5歲孩子的智力水平的孩子。智力的發(fā)展有快有慢,因人而異,那種僵死的規(guī)定完全是錯誤的。
寫到這里我很激動,因為我7歲的時候就是那么呆頭呆腦的。學校生活使我深感痛苦,所以為了這樣的孩子,我情不自禁地把這段生活寫了下來。
據(jù)我的記憶,仿佛忽然刮來一陣風一般,吹散了讓我的腦子處于迷茫狀態(tài)的霧。我的頭腦清醒過來,是在我家搬到小石川,我轉(zhuǎn)學到黑田小學讀三年級的時候。
我記得,從那以后,我就像泛焦(攝影技術專用名詞,即畫面內(nèi)一定范圍內(nèi)的景物全部清晰)那樣,和從前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