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友誼
一篇好的文章是人的思想與生活的際遇碰撞出的火花,然后再經(jīng)筆尖綻放出來的。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找準著力點,在著力點上做好做足功夫。
一、積累素材,豐富內容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的積累,撰寫出來的作品即使有再美的外衣也會顯得空洞,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優(yōu)秀的文章一般主題深刻、情節(jié)生動、描寫細致、抒情感人、說明準確、議論嚴密。然而,這些無不要歸功于平時寫作素材的積累,沒有寫作素材,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無從談起。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不絕之源。從國內的古典小說《西游記》到國外的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無不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影子。吳承恩以唐代玄奘到天竺國求取佛法的經(jīng)歷,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打造出了曲折離奇、扣人心弦的西天取經(jīng)故事。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參加革命的艱難歷程,塑造了具有鋼鐵般意志的革命英雄保爾。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引導學生積極素材。
首先,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生活,直接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不斷地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生學會觀察周圍之物、了解身邊之人、品味自然之景、感悟生活之事、體驗世間之情。不過,在活生生的現(xiàn)實中,真善美與假惡丑是并存的,老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現(xiàn)象,深入思考生活本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生活的同時,老師還應當鼓勵學生有意識地把捕捉到的意義的事、可愛的人、美麗的景、發(fā)人深思的場面等隨手記下,以落實寫作素材的積淀。持之以恒,學生寫作的素材就會越來越豐富。
其次,有意再現(xiàn)生活,幫助學生獲取寫作素材。方式一:老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的媒體設備,把生活中的片斷在課堂上逼真再現(xiàn),引導學生反復觀察,深入思考,準確把握。如:拍下賽場你追我趕的激烈鏡頭,錄下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映出慘不忍睹的環(huán)境傷痕等等。借助這些音頻視頻材料,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集中注意力,進行重點觀察,幫助學生完成頭腦表象的多次積累,為學生再次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條件,從而寫好生活片斷,最終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寫作水平。方式二: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活動,積累素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師可以通過游 戲的開展讓學生們盡情地體驗生活。如:布置作文《我的同學》,我先開展了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活動,讓同學們動筆之前,先安靜觀察一下周圍同學,然后確定一位同學作為對象進行介紹,不能說出名字,讓其他同學猜猜說介紹的是誰。這個活動一進行,課堂氣氛便迅速火爆起來,有的一說就被同學猜中,有的則讓同學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楚方向。此時,我告訴同學并不是誰懂不懂得猜的問題,關鍵是介紹者有沒有抓住人物特征,抓住了人物特征,我們一聽就知道他介紹的是誰,因此,寫人的文章與說話一樣要緊扣人物特征進行刻畫,這樣才能寫活人物。這一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明確了寫作的要點,更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
第三,指導學生學會透過閱讀間接獲取寫作素材。中小學生生活圈子較窄,生活閱歷有限,要求他們寫作的內容全部來源于親身經(jīng)歷,有一定的局限性?!白x書也是一種生活?!蓖ㄟ^讀書,學生可以知歷史、曉地理、明時政、品人文;通過讀書,學生可以獲得許多無法親身接觸到的生活素材。因此,老師應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于閱讀、精于閱讀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通過讀書獲取間接的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在寫文章時便不會出現(xiàn)沒內容可寫,無感情可抒的窘?jīng)r。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這是一篇用古文形式寫的優(yōu)秀文章。這名高考生蔣昕捷將其歸功于平時的積累,從5歲的時候,他就迷上聽袁闊成講的《三國演義》,上小學后,他開始讀古典名著,《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尤其是《三國演義》至少讀了三四十遍?!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睆氖Y昕捷的成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要寫出好作品,必須有廣泛充分的閱讀,他的創(chuàng)作之源并非直接來源于生活,而是來源于閱讀。因此,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認真指導學生學會透過閱讀獲取、積累寫作素材。
二、積累詞句,優(yōu)化語言
有了素材積累這個基礎,學生必須運用語言把這些內容組織成文,其最小單位就是詞,然后是句子。老師要重視學生詞句積累的指引,引導學生練好語言表達能力。
作文主題和內容來自于生活,而表達則高于生活。學生有了好的寫作素材,還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作保證,給這些寫作素材以藝術加工,從而演繹成一篇美文??涩F(xiàn)實是仍有部分學生或詞匯空泛,或辭不達意,造成實際表達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解決呢?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平時的每一堂語文課作為堅強的后盾,在課堂上大力貫徹詞語的積累。如:通過課上反復朗讀生字詞,課后認真抄寫生字詞,下次課前簡單測試等方法,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通過運用字詞造句,連詞成段等方法,強化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駕馭這些詞語的能力。另外,大量的課外閱讀也可以增加學生好詞妙語積累的量。如:我常常有計劃、有步驟地印發(fā)優(yōu)秀作品給學生賞析,要求他們摘抄好詞好句,概括文段中心,品評寫作特色,寫幾點讀后感受等。通過這些做法,學生們的詞匯量不知不覺地增大了許多,句式設計也靈活多變起來不再單調,整體語言表達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升;學生們的知識面同時得到拓寬,寫作素材也隨之積累——這點前文已談及不再贅述。
因此,老師應當從課內和課外雙管齊下,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做好詞句的積累,文章語言的優(yōu)化,幫助他們實現(xiàn)從詞到句到段再到文的演化過程。
三、積累技巧,彰顯個性
寫作素材積累多了,有了寫作的主題和內容;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好了,有了寫作的基本功。此時,如果再有好的寫作技巧的運用那將給文章增輝生色,突顯文章之個性。
如果是考場作文,就更需要有這些技巧來提分。寫作技巧的積累,主要有以下這幾個大方面:主題挖掘的獨辟溪徑,如運用逆向思維立意;結構行文的獨具一格,如活用小標題;語言風格的獨樹一幟,如以幽默詼諧語言打動人等。這些寫作技巧呈樹狀結構,還有許多小方面可學習積累。如結構行文方面中的記敘文開頭技巧:開門見山式開頭——利于直接入題,設置懸念式開頭——能激發(fā)讀者興趣,運用修辭手法開頭——生動形象或增強氣勢,引用名言警句、歌詞俗語開頭——作為引子、提示主題,抒情議論開頭——以情動人,以理感人、倒敘式開頭——便于引起回憶或設置懸念等等。不過,技巧不能濫用,若離開好的寫作素材和扎實詞句的積淀,也是不能構成一篇有血有肉的佳作。因此,老師在指導寫作技巧時,要明確技巧的運用須因文體而異,因內容而異,不可一味追求新奇。
總之,老師應該找準作文教學的著力點,落實好素材、詞句和技巧等三方面積累的指導,引領學生扎實作文的生成過程,從而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