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要:本文通過詮釋心理暗示的含義,進一步闡述了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方法及對小學生的積極影響,避免說理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壓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學生于無形中堅強的情感意志并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
關(guān)鍵詞:心理暗示;小學生;影響
正文: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指一個人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了他人的贊揚的語言或行為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使人增加勇氣及力量、信心和快樂的積極向上的心理感受。積極的暗示,能夠?qū)θ说闹橇?、情緒、生理都能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調(diào)動人內(nèi)在的潛能,幫助人樹立起信心。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小學生也渴望在同學們的眼中有好的形象,所以對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尤其是對教師的評價非常敏感,因此教師的暗示往往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及日常行為。在小學生心目中,教師是充滿神圣感的,感覺教師往往是無所不曉,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們受老師的暗示和影響較大。說理教育,平鋪直敘,教師表達意思直接,讓學生對自己的問題和錯誤有個清楚清晰的認識,但卻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現(xiàn)在學生逆反心理強,直接教導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事倍功半。積極的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guān)系,避免直接說理教育,含蓄而委婉,啟發(fā)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于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并能使之形成堅強的情感意志。
1、用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來暗示學生,促其產(chǎn)生積極心理
小學正是形成是非關(guān)的重要時期,在他們的世界里并沒有清晰的是非對錯,很多時候不能自主監(jiān)控個人行為及判斷他人的言行是否正確,所以經(jīng)常犯錯是難免的事,我們常說孩子有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懂得改錯,特別是低年段的小朋友,被批評時常常都是一臉無辜的神情,分明是在告訴你,他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所以作為教師要做的首先是讓孩子明錯,知道自己錯在哪,指導孩子怎樣改正,并關(guān)注跟進孩子的改錯情況。明錯、知錯、指導改錯、關(guān)注跟進每一個步驟都不容忽視。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情況,營造積極向上,團結(jié)和諧充滿正能量的集體氛圍,由集體的正確輿論導向來引領(lǐng)學生的思想行為尤其重要。集體的章程,集體的約定,集體的榮譽,集體的關(guān)懷,在孩子們小小的內(nèi)心世界里那就是整個世界,是全部。有良好的校風班風,孩子能學會文明有序,有集體的寬容溫暖,孩子能學會感恩奉獻。積極向上的正氣在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中孕育,萌發(fā)學生積極心態(tài)。
2、用溫婉、適度的語言來暗示學生,促其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
在孩子與外界的交流中,最直接的感知便是語言,老師的話語是和氣,或是苛責,同學的話語是友好,或是敵意都會影響學生情緒的好壞。孩子是感性的,并不懂得調(diào)控自身情緒,甚至會把一天的壞心情代入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率。所以我們常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某個老師,同樣也會喜歡這門學科,喜歡某個同桌便期盼假期快點過。如此看來,作為教師親切和藹的語言對迎得學生的喜愛尤其重要。一句批評的話可以轉(zhuǎn)化成一句提示傳遞給學生,一句禁令也可通過一個眼神來表達,很多語言都可以經(jīng)過我們巧妙的轉(zhuǎn)化,藝術(shù)性的處理讓學生易于接受,指出問題的同時,也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反感,教師合適得體的表達是修養(yǎng)更是藝術(shù),尊重與被尊重都是我們需要教給學生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試想我們的孩子在一個不被尊重的環(huán)境下生活如何能學會尊重他人,又談何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呢?
3、用積極的行為、積極的情緒暗示學生,促其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
當學生有進步,你對他向上伸出大拇指,他會為之高興異常,滿臉興奮。雖然你什么也沒說,但你的體態(tài)卻向他傳達一切。積極的暗示,能夠讓學生不自覺的向你暗示的方向去努力,去實現(xiàn)你積極暗示中的目標和方向。當一個學生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時,能得到教師積極的鼓勵,說他一定行,即便只是這幾個字,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但他的心理會與你的積極暗示引導產(chǎn)生共鳴,并付諸于行動。同時學生會感到心靈的快慰,頓覺得一股暖流從心底升起,渾身是勁,信心百倍。當學生獲得成功,高興異常、欣喜萬分時,若教師對他說,“你一定會繼續(xù)做得更好”,同樣只是幾個字的表達,但學生聽了會更加信心百倍,更加一如繼往地按你暗示的方向去努力。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說,他很笨,再努力也不會有好的成績,這個學生可能會因此而沉淪,長期萎靡不振,學習成績會因此一落千丈。因此,積極的行為、積極的情緒暗示促其了學生積極的心理,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積極的行為互動,情感互動不斷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使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不斷充盈,日益強大。
4、用合理的目標引領(lǐng)學生產(chǎn)生積極心理
教育個體的不同,教育成效也會有所差異,義務教育面對的教育個體差異決定教師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來衡量每一個學生,每個孩子的成長有快有慢,有早有晚,若報以同樣的期待,失望必定多于希望。所以科學正確的看待學生的成長進步,引導每個孩子制定合適自己的可行的成長目標,才能更好的引領(lǐng)學生成長。伸伸手就能摘到蘋果,通過一定的努力孩子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成功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努力的艱辛同時又收獲了喜悅,有什么比這樣的教育更成功?當孩子享受了多次的成功體驗后,他們才真正的認可,付出就會有收獲,努力才會有成績。積極向上的心理便由此形成。
5、積極的自我暗示促其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教師們通常會在完成某項艱巨任務前讓學生喊這樣的口號:"我相信,我能行”,其實這是讓學生們做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用響亮的口號暗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不僅在行動上做準備更重視在心理層面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不會為一點困難而退縮。一旦學生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取得成功,學生就會把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作為自身成功的一種經(jīng)驗,長存保留。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兒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心朝陽光,世間萬象皆風景。成長的路上有風雨,有迷途,不確定一路有人陪伴,但只要我們的孩子心中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堅信一切付出都會有收獲,終歸每個孩子都會迎來自己最美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