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英
【摘? ?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其中主要包括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出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正確、高效地使用語言。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言能力? 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083
在現(xiàn)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人們對手機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生活方式下,人們的語言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差。但是漢語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需要我們傳承下去的。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一定不能忽視語言的教學。而應該通過改變自身的觀念,向學生們傳遞傳承語言文化的思想。并結合實際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做出改變,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
一、提升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體現(xiàn)語言的魅力
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有自覺性,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之前,要先提升自身的語言素質。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語文老師還在用方言為學生講課?!罢堈f普通話”的標語打出來之后,雖然老師們積極響應,但是卻由于自身的語言素質不高,總是用帶著口音的普通話為學生講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反而更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如果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那么他們說的普通話不但不規(guī)范,還會讓學生對語言規(guī)范性的認知產(chǎn)生偏移,從而影響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還很弱,并沒有建立明確的是非觀,所以語文老師在他們眼中就是標準的象征,他們會認為老師說的普通話就是最規(guī)范的。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之前,必須提升自己的語言素質,讓老師的普通話變得規(guī)范,這樣才能給學生起到一個規(guī)范化的帶頭作用。語文的教學主要教的就是語言,如果小學語文老師連自己的語言都不過關,那么又怎么提高小學語文中語言教學的質量呢?
其實漢語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同一個詞組用不同的聲調(diào)讀出來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只會用最直觀的感受來理解看到的事物,所以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還是很困難的。要想培養(yǎng)學生語言理解的能力,就要讓他們對語言的學習感興趣。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在規(guī)范自己語言的同時,為語言的表達增添一點趣味性。讓學生從老師風趣的語言中,理解老師不同的意思,對語言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地興趣,從而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二、營造輕松的課堂互動氛圍,鼓勵學生去表達
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都不同,有些學生活潑開朗喜歡說話,有些學生內(nèi)向安靜喜歡沉默,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語文老師要調(diào)動課堂的氛圍來適應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的氛圍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chǎn)生影響,小學語文老師雖然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但是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受到影響,聽別人說也是對語言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在營造課堂氛圍的時候,要保證讓喜歡說話的學生學會說話,讓不喜歡說話的學生開口說話,這樣才算是達到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初級目標。
現(xiàn)在的家長工作都非常繁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說話。就算有時間也都是在低頭玩手機,和孩子交流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就會相對安靜,并變得不愿意說話,模仿著家長玩著電子產(chǎn)品。既然學生在家里的語言能力得不到鍛煉,那么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課堂上的時候,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在提問的時候,要注意和學生的互動,指導他們正確地說話。
有很多學生不是愿意說話,而是不敢說話。小學生的自尊心都是比較強的,他們怕如果自己的普通話不標準或者回答的答案是錯誤的,就會成為同學們的笑柄。在遇到上述情況的時候,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鼓勵,讓他們有勇氣說,就算是說的不好也要鼓勵他們。鼓勵式教學的方法在新課改下,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新寵兒”。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要讓學生們愿意主動地和學生交流。這也要求小學的語文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主動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制造一種親和感。
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豐富學生詞語量
小學語文的教學其實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先不說語言在生活中的應用,就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生活。而且小學生在語文中學到的傳統(tǒng)美德,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將影響到他們以后的發(fā)展。所以小學的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主,把小學語文的教學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詞語量,并讓學生把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這樣也能促進學生雙向的發(fā)展。
其實對于語文這樣的人文學科來說,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需要積累的。有很多學生都不在意詞語量的積累,認為只要能在生活中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行了,沒必要在意語言文化。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好的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用最簡潔明了的話語,讓意思表達得更清晰。而且豐富的詞語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藝術,還會讓人對他刮目相看。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向學生們強調(diào)語言藝術的重要性,并督促他們在課下積累自己的詞語量。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說話時運用的詞語并不用太復雜。太復雜的詞語用的好雖然會顯得很高深,但是卻會讓想要表達的意思變得很難懂,不利于別人的理解,用的不好就本末倒置了。其實小學生的詞語量從生活中學習就足夠了。小學生普遍都覺得成語是最難學的,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要把成語的學習作為重點。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成語,這樣也能給學生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讓他們知道這個成語這樣用才是正確的。
語言能力一直都是語文教學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從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上看,對現(xiàn)代文章和古詩詞的理解,也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也屬于語言能力的一種。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教師要有過硬的語言素質,以幫助他們在以后的道路中走的更順利。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