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
【摘? ? 要】PS是一門實踐性強,入門較易,深入較難的課程,為了構建更為適合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實現(xiàn)課堂時間更大化的利用。希望通過本文的進一步研究,能夠提高中職學校PS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學校? PS圖像處理課程?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39
中職教育者們一直秉承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方針來鍛造新的課程教學模式。然而,許多中職學校卻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不夠深刻,導致發(fā)展脫離實踐及培養(yǎng)出的學生職業(yè)技術能力不足的情況。因此,本文從中職PS教學出發(fā),對其教學對策進行了實踐研究。
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傳統(tǒng)的中職學校PS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往往只會按部就班地展開教學,設置一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介紹PS的主頁面,每一個按鍵分別是用于什么地方的,再根據教學內容定向布置教學作業(yè)。往往這樣的教學方法相對較為乏味和枯燥,盡管學生的上手相對較快,但如果持續(xù)長期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可避免會降低學生熱情。而現(xiàn)代化的PS使用,只有極少部分用于處理圖片,例如針對大小的調整或顏色的修飾等,然而PS最大的價值在于,有效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作品,具備更為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契合當前對PS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展開更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對教師而言,最為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改善自己原有的教學思路,幫助帶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師可以更為藝術性的方法解讀PS軟件,帶動學生以更為清晰的思路看待軟件學習,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具備創(chuàng)新性的PS作品,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豐富課堂教學,加強實踐
相較于本科的學生,中職階段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相對較為薄弱,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就要切實豐富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切實加強教學的效率,積極主動地帶動學生展開學習。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有意識得引入更多PS的優(yōu)秀、名家作品,幫助學生更好激發(fā)吸引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好感知到來自PS作品的價值與藝術性。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對不同的藝術作品有更深層次地探討,幫助其切實鍛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綜合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所謂的案例教學法,即為教師通過具象化地展現(xiàn)具體教學實例,能夠幫助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之中了解到知識點,進行更為積極主動地思考與分析,并且在正確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過程。通過具體的實例,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清晰地分析整個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使得學生能夠更為快速且高質量地將理論知識學習消化完畢。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案例教學法就是最為契合PS需求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是需要充分考量教學實例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并且在使用該方法的時候盡量選擇多元化的不同案例,以供學生更為全面、理性地看待問題,從多個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的任務驅動法,即為將學生擺在教學的主體之中,利用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經由教師設計一個專門的教學問題,教師則需要根據問題的需求,將各個線索串聯(lián)起來回答好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之中,潛移默化間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它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習過程必須與學習任務相結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并經過教師的點撥后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任務驅動法特別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PS翻轉課堂的應用
PS翻轉課堂綜合了PS課前、PS課中及PS課后的學習。摒棄以往單一、局限、脫離企業(yè)實踐的教學模式。PS翻轉課堂的PS課前主要以知識外化為主,利用觀看教學視頻和課前練習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課中的知識內化則按照“提出項目—小組合作—協(xié)作討論—成果評價”的循環(huán)模式進行內化。課后則是知識鞏固,主線是課后測試、整理作品及群體分享。對于PS翻轉課堂來說,課前、課中及課后都是一條教學主線進行,即知識外化、知識內化及知識鞏固。
四、加強教學評價
PS課程評價是中職學校PS專業(yè)學習提升的重要模塊。評價分層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進一步深化。分層評價依靠教學分層的內容,學生每進行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時,評價機制便油然而生。在分層評價機制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互動關系,他們可隨意進行科學的互評,并對評價進行討論。例如在PS課程里,基礎模塊的立體幾何圖形繪制的教學評價里,學生可對立體幾何圖形繪制的課程進行分層評價,評價的分類包括球體效果、圓柱體效果、圓錐體效果、立方體效果及貼春聯(lián)等,學生在此學習過程里不會對小模塊的學習忽略。又如數(shù)碼相機和Photo shop的結合這一模塊教學,幾個模塊分為令照片的色彩更加鮮艷、制作淡彩背景的照片、制作雙色調模式的照片、修復照片的瑕疵、合成照片及拼接照片等,模塊的分層評價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各種PS課程內容。分層評價的效果頗豐,學生通過分層評價加大了學習范圍,而教師則拓寬了教學范圍。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只要能利用有限的課時,針對不同的專業(yè)方向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誘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和未來就業(yè)緊密結合,把學習落到實處,使中職生能掌握一技之長,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杰丹.在中職《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的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7):62-63.
[2]高友鳳.中職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三結合[J].電腦迷,2018(05):174.
[3]沈建林.“互聯(lián)網+”中職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管理觀察,2018(0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