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萍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占有較大比重,但是目前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仍面臨著內容枯燥、理解難度大、與現實生活結合性不強、教學方式單一等多方面問題。本文將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優(yōu)化兩方面入手,探討文言文教學中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問題;優(yōu)化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中學生應能夠獨立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在學習工具的幫助下理解文章基本內容,能夠背誦一定篇目的優(yōu)秀詩文。這顯示了國家對于古文教育的重視。但是在現實的初中語文文言文教育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方面是文言文自身理解難度大、現實結合性不強,如不能使用正確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文言文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教學對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應該堅持學習。這就要求初中語文的教育者能更新文言文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使得古文教學與時代相結合,并通過借助一些輔助教學方式,增強文言文的“活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言文本身艱深晦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不同于小學語文讀來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文言文往往不押韻,篇幅較長,語句晦澀。在學習中如果不借助老師的講解和一定的學習工具,學生很難讀懂,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再加上初中文言文重要篇幅需要全文背誦,給學生學習造成一定壓力,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文言文的狀態(tài)。
(二)過于強調考試內容,忽略對學生人格教育
文言文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中學生能夠人格培養(yǎng)能夠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文言文中有不少作品,歌頌山水,記敘個人經歷,闡發(fā)經世哲學,無不有重要的教育啟發(fā)意義。比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名人名句,都展現了崇高的人格修養(yǎng)、價值追求和文學修養(yǎng),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應重點講解這些對學生人格養(yǎng)成具有重要啟發(fā)和引導作用的語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文言文的背誦固然重要,但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才是初中語文學習文言文的本質目的所在。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講授文言文的過程中,不能一味以成績?yōu)橹?,而忽略文言文學習中對于學生道德人格的啟發(fā)教育。
(三)局限于教材,忽略內容延伸
目前,部分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課本上。文言文課堂教學幾乎變成了課本內容的重復,讀課文,譯句子,課堂全程幾乎都是語文教師一個人在發(fā)言。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文言文變成了咬文嚼字考試內容,這樣的課堂并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初中生對于事物仍保持著較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如果教師在講授文言文的過程中,結合初中生的這一身心狀態(tài),在課本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做恰當的延伸,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通過教師的旁征博引,講述文章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故事,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授《論語十則》中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講述了該句子的基本含義之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講述與該句子有關的故事,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促進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文言文本身就具有較高難度,教師在文言文教學課程設計過程中,就應該加入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赏ㄟ^教師緊扣教材內容拋出問題,學生來回答的方式進行2]。例如,在講授劉禹錫《陋室銘》時,在將文章語句做詳細解析之后,可根據文章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發(fā)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身居陋室而并不覺得其簡陋。這樣一來,學生會根據文章內容推敲作者的深意,繼而通過闡釋作者高尚的的精神品質和人生追求,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
(二)進行適當地課堂延伸
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在于,其簡略的文字背后,往往講述了深刻動人的故事。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言文,均為古典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作品中精妙絕倫的語言構詞、思想內涵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教師在講授文言文的過程中,不該局限于文章本身,而是應該把語言背后的故事和深意挖掘出來,呈獻給學生,這也是對教師本身文學素養(yǎng)的一大考驗。例如,在講述《木蘭詩》時,可拓展木蘭替父從軍的歷史背景:社會不穩(wěn),戰(zhàn)亂頻繁,朝廷廣泛征兵,花木蘭沒有長兄,心疼父親年老,只得替父從軍。這樣一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
(三)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能流利背誦一定篇目的優(yōu)秀文言文。對于文言文的背誦不應該死記硬背,而是理解記憶,這一方面取決于教師前期的課堂講授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和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3]。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發(fā)音和斷句,在字詞讀音準確和斷句正確的前提下,才能更好更快地背誦文言文。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集體、個人朗讀的方式,鼓勵大家反復誦讀,熟能生巧,在誦讀過程中發(fā)現文言文背誦和學習和樂趣。
結束語
總之,文言文是一門具備語言美和教育意義的文章形式,應該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并被廣泛學習、傳承。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文言文的文章之妙、語言之美、哲理之深,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對于文言文字詞句的分析識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施芳.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7.
[2]? 吳其慶.初中文言文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3]? 湯毅.破除藩籬走出誤區(qū)—改進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嘗試[J].江蘇教育研究,2014,(01B):48.